家朋印象

家朋印象

听从你心 / 无问东西

家朋印象

Family friends

impression

家朋印象

去家朋正值清明小长假,又逢黄山开展为期两周的“江淮大地串门游”,车流量明显增多,车子缓慢前行,到了家朋,愈发的慢了,在家朋附近转悠了很久,也没有找到朋友网上预订的云川宾馆。最后只能让店家出来接应我们。一上午的车马劳顿,早已过了午饭时间,还好店家周全为我们准备了水果和当地的小食,招呼我们先垫一下肚子,厨房马上为我们准备午饭。

快言快语的老板娘极力邀请我们尝尝当地的小食,这种小食名叫:挞粿,实物有点类似于我们当地的馅饼。他的面粉很软很薄,能看见里面是应季的香椿头,豇豆,萝卜丝,也可以是咸菜,也有甜口味的芝麻馅,最受青睐的当属梅干菜口味。这种小食最早出现在唐代,当时的徽州人远行都会带上这样的挞粿作为干粮,现在成为绩溪一带居民日常的早餐和上山下田劳作的干粮。这种干粮比起别处的烧饼、大馍,口感要丰富多了。不禁赞叹徽州人对生活对美食的追求,能讲究绝不随便将就,出门在外也要把家乡的味道带在身边。远道而来的我们,一口咬下去,满口菜香,满足了暂时的饥肠辘辘。

1

家朋印象

绩溪家朋墈磡头村,原名“云川”,“涧洲”,后来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许家朋而改名家朋村。从战斗英雄的家乡到旅游胜地,摄影小镇缘起这里每年三月中下旬,壮观的梯田油菜花让各地的游客蜂拥踏至,摄影人不辞辛苦长枪短炮,只为定格心中那一片明艳的花海。我们来得稍晚一些,油菜花已经鸣金收兵,登上观景台,依旧能感受到它们之前奋力开放的力量。

2

家朋印象

家朋古村落众多,随便一个岔口,都有一个指示牌,向各个方向指示不同的古村落。所谓古村落,大都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与别处不同的是,这里的古村落虽历经百年,但是人丁兴旺,不像之前到访的古村落一派破落萧瑟。当地政府对古民居除了加固,尽量保持原有的徽派建筑风格,一些历史标语和老物件也得以保存,具有当地独特的民风民俗。时不时响起的鞭炮声提醒我们今天是清明节,在这样的一个节日里,我们寻访古村落,冥冥之中也是对先人留下的传统生活遗产包含深情的惦念。我们曾经片面地把一些古村落归入物质文化遗产范畴,这样无疑只重视保护乡土建筑和历史景观,忽略了村落的灵魂性精神文化内涵,徒具躯壳,形存实亡,没有人的古村落是没有灵魂的,是缺了烟火气息的,最终是一潭死水,逐渐走向干涸。人间四月,高低不平的青石板小路承载着儿童的欢笑嬉闹,情侣的牵手漫步,老人的围坐唠嗑,年轻的媳妇儿则依在门前,织着毛衣,一针一线,上下翻飞,冬去春来,看良田美池,品人间流年。因为疫情,久未开学的牛少第一次走进这些古村落,体味徽州人家田园生活。

3

家朋印象

朋友是一位户外玩家,把我们的住宿定在家朋磡头村水街。出宾馆100米就是这千年水街。如果不是入口的这个标识,只当是一个平常的巷子入口,无论如何也想不到里面的别有洞天。进入巷子,就哗哗流水声不绝于耳。这里终年流水不断,一条溪流贯穿全村,民居顺势而建,每隔一段距离架起一座石桥连接村落两边,依溪傍水,白墙黑瓦马头墙,每一户人家门前都有阶梯直达溪水岸边。这里应该是先人日常用水和洗刷,只不过现在都自来水入户,用得少了。现在倒是成了群鸭子游嬉的地方。信步下来,捧起溪水,清澈温凉,从古到今,从未改变。沿着溪流边走边看,正值傍晚时分,炊烟带出了饭香菜味,一位妇人边在围裙上擦拭双手急忙忙走出院门,扯着嗓子喊孩子的小名,催着回家吃饭。几声之后,远处脆蹦蹦的应答,一个机灵的小身影便飞奔而来,扑入妇人的怀里。那妇人虽是满口抱怨但落入眼中的都是宠爱。这里的老人还是保留原来的习惯,粗瓷的蓝边大碗,下面米饭上面菜,一把小竹椅,在门口边扒拉饭菜边看人来人往,不时将骨头,零碎菜肴丢一点给身边狗儿,狗儿一口接住,摇头摆尾往主人身边蹭了蹭,想得到下一口食物。老人与狗,夕阳与石桥,流水与卵石,就是一幅流动的画,灵动惬意。我们奔波几百公里却是他们生活的日常,欲无止境,知足常乐。

家朋印象

第二天天蒙蒙亮,我们就出发了,去赶家朋观景台的日出。一路上没有看见车来车往,我还抱怨说是不是太早了,看来我们要等很长时间了。哪知到了观景台附近,一下子傻眼了,车辆密集,更有户外驴友就在观景台附近搭建了帐篷,和衣而卧,美景不等人,生怕错过了最美的风景。顺着石阶盘旋登观景台,途中,云海在半山腰,环绕着错落有致的民居。油菜花的黄色不抢眼却做了极好的点缀。观景台可能是早些年建造的,现在似乎不是最佳的观景点,越过观景台,一行人手脚并用去了更险的地方。今晨微风,云海慢悠悠翻卷,正对面的山头背后可以看见一束光蓄势待发。很多装备齐全的摄影师或在守候或在急忙忙上山的途中。有些摄影师在这里已经蹲了好几天了,都未见云海或日出。今天,我们同时看到了云海和日出,有种大赚的感觉。与家朋,我们是有缘分的。

下山,心满意足。这才感觉肚子饿了,掉头绝尘去店家尝一尝当地的挞粿,昨日意犹未尽。

家朋印象

心情|阅读|旅行|四月

图片摄影:封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