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感受歷史和小資的好去處-愚園路

愚園路,上海西區一條馬路,從最東端的靜安寺一直延伸到最西端的中山公園附近。

據錢化佛所述(由鄭逸梅執筆)的《三十年來之上海》一書中所說:“愚園原在靜安寺東北半里許。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四明張氏所創葺,後屢次易主,民國五、六年後廢。今西區愚園路,即以園而得名也。”。1918年的上海地圖中還標有愚園,估計在1920年左右被拆除。

法國梧桐,當年這一帶是法租界,歲月變遷,愚園路上的梧桐樹仍舊是老舊歲月的模樣。

上海感受歷史和小資的好去處-愚園路


上海感受歷史和小資的好去處-愚園路


錢學森故居,岐山村,愚園路1032弄111號。岐山村得名自周文王發祥於岐山而鳳鳴岐山的典故而來。

上海感受歷史和小資的好去處-愚園路


上海感受歷史和小資的好去處-愚園路


王伯群住宅,愚園路1136弄31號,現為長寧區少年宮,有關這處住宅的最出名的故事版本要數在這裡演繹的“金屋藏嬌”的典故。國民黨要員王伯群喜歡上了交大的校花,為藏美人,不惜接人饋贈,將如此一座英國莊園式的豪宅拿出來藏嬌。這幢房屋後來一度成為汪精衛的公館。

湧泉坊,愚園路395弄。這片房子被人記住是因為它在上海的新式里弄住宅裡所具有的開創性的地位。所謂新式里弄,是於上個世紀初在上海開始出現的一種結合了中國特點的西化建築。建築一排連為整體,獨門獨戶分為多家,每家一般三層,底樓有小花園,二樓和三樓各自分割。

上海感受歷史和小資的好去處-愚園路


劉長勝故居,愚園路81號。這裡是過去中共上海局副書記劉長勝同志的故居,現在則陳列著關於地下鬥爭的各種資料。

董竹君舊居,愚園路1320號。近代企業家董竹君,是中國女權運動的先驅,上海錦江飯店的創始人。1948年,董竹君帶著她的人生傳奇,遷入這幢充滿英國城市別墅風格的小洋樓。

聖約翰大學舊址,誕生於1879年,是中國第一所現代高等教會學府,今址為華東政法大學長寧校區。遺留有韜奮樓、東風樓、格致樓、紀念坊等建築,顧維鈞、宋子文、張愛玲、鄒韜奮、榮毅仁、林語堂、貝聿銘等都是該校的傑出校友。

路易·艾黎故居,愚園路1315弄4號。新西蘭友人路易·艾黎在上海的住處,也是中共黨員的接頭地點和避難所,經常在一起工作的朋友主要有宋慶齡、史沫持萊、馬海德等。

《布爾塞維克》編輯部舊址,愚園路1376弄34號。瞿秋白、陳獨秀、羅亦農等中央領導人都曾在這裡工作和居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