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网”的孩子


“蹭网”的孩子

“老爷好!”

4月10日下午,民和村村部门前。几个孩子见到王术国咧着嘴笑。

“家里停电了,爷爷让俺们上村部来学习。”

“家里没有网,等着上网课呢。”

孩子们争宠似的,你一嘴我一句,抢着跟老爷“汇报”。

“今天线路检修,全镇都停电,晚上来家学吧。”说着话,王术国把刚买的苹果分给孩子们。

因为疫情,学校没复课。上网课,对村里贫困的家庭来说,还是有点困难。

王术国,省就业服务局城镇就业指导处处长。2019年7月到大安市舍力镇民和村任驻村第一书记。

“孩子们为什么叫您 ‘老爷’?”记者实在是好奇,忍不住问。

“嗨,村里呆的时间长了,跟村民套亲戚,我跟他们爷爷辈儿的是同龄。”王术国解释。

这几天气温持续升高,孩子们小脸蛋晒得通红。清澈的眼神掩饰不住心中的好奇,时不时地瞄记者一眼。

“3月初,天儿还挺冷呢,村里有几个孩子总是在村部门前转,一问才知道,学校开网课,家里没网,孩子着急。”王术国心疼他们,于是倒腾出一间屋子,给他们上课。

转眼,一个多月过去了,到村部先开电脑成了驻村工作队队员的一种习惯。疫情期间,孩子也要正常学习。

“娃们很听话,知道我们要工作,走路都鸟悄的。”工作队员尚凤武,驻村4年多,对村里每家的情况都熟记于心,孩子们也愿意跟他“谈心”。

“80后”工作队员郑颂宇跟村民的感情日渐深厚:“村里的大婶、大嫂知道我们不太会做饭,经常让孩子给送点吃的,心里暖暖的。”

下午5点,来电了。

求学若渴的庞家姐弟一溜儿小跑,到了队员们的“家”,探着小脑袋,抻着脖子往屋里瞅。

庞薇是老大,已经读高一,龙凤胎弟弟和妹妹正在读初三。父亲常年在外打工还要照顾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孩子们跟爷爷奶奶一起住。

“叔叔对我们可好啦,经常到家里干活,有时还辅导我做功课。”收到新笔记本的弟弟庞硕难掩兴奋之情,把本子搂在胸前。

“家里拿出了3000多块钱给我们买了手机,但没网,我们干脆就在村部蹭网了。”妹妹庞冰性格开朗。

姐姐性格沉稳,有着与年龄不符的成熟。上完课,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还想把这几天的卷子打印出来。

“以前打印卷子,都得跑到17公里以外的镇上,现在有了叔叔们的帮助,既省钱又节省时间,两三天我就来打印一次。”

“庞家姐弟都是‘雨露计划’的受益者,学校不仅减免了他们的学费、书本费,还免了他们的伙食费和住宿费。村里的贫困户大多都脱了贫,孩子们也都能上得起学了,真是打心里高兴。”王术国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