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破47亿超《流浪地球》:被看见滋养的孩子,永远不会黑化

《哪吒》破47亿超《流浪地球》:被看见滋养的孩子,永远不会黑化

最近大火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破47亿大火,里面的哪吒虽然调皮捣蛋,喜欢捉弄老百姓,但他却是一个非常善良的孩子。只是背负魔丸转世出生的哪吒似乎无法被大家看见和理解,还总会被说成妖怪。

《哪吒》破47亿超《流浪地球》:被看见滋养的孩子,永远不会黑化

当哪吒无聊找小伙伴一起踢键子的时候,小孩的父母一看到哪吒就会立马抱走孩子,担心哪吒会伤害自己的孩子,而其他大一点的孩子还会用鸡蛋菜叶砸向哪吒,表达对哪吒的恶意和排斥,世人心中的成见使得哪吒无法被看见和理解。

为了防止哪吒受到别人的欺负和排挤,父母将其关在家中不允许他出去,直到哪吒一个人躺在屋顶,说出“我是小妖怪,逍遥又自在,杀人不眨眼,吃人不放盐”这句诗的时候,我们才真正看到哪吒内心的孤单与落寞,而这样的他,也只能通过不断地制造麻烦来寻找自己的存在感。

《哪吒》破47亿超《流浪地球》:被看见滋养的孩子,永远不会黑化

因为看见,所以存在。

如果一个人的感受始终不被看到,他就会慢慢丧失自我,去用外界的评价来衡量自己,无法面对自己内心真实的感觉,这样的人很容易会充满攻击性,有时向外攻击别人,有时向内攻击自己。

我们大多可能都有过和哪吒一样,没有被看见的经历,比如:

小时候,你考试拿了80分,进了全班前十,很高兴地拿回家给妈妈看,妈妈却反讽,80分有什么好骄傲的,隔壁谁家的小孩考了98分,下次你真的考了98分,很兴奋地说,妈妈,我考了98分,全班第一名!而妈妈却毫无信任地问到,不会是抄的吧?

小时候,你参加朗诵表演,妈妈坐在台下,虽然紧张但你朗诵地很棒,获得了一等奖。领奖一结束,你就兴奋地冲下台去,迫不及待地和妈妈分享自己的感受,妈妈却冷冷地说了句,一个朗诵比赛而已,别太得意。

中学时,有很多男孩子喜欢你,给你塞纸条写情书,其实你根本就没有早恋,只是因为被妈妈发现了纸条,不问青红皂白就把你臭骂一顿,每天要例行检查书包文具,不断在耳边重复好好学习,不允许早恋的话题。

《哪吒》破47亿超《流浪地球》:被看见滋养的孩子,永远不会黑化

武志红老师说,“如果一个人缺乏情感的回应,这个人就等于处于绝境,甚至是死亡之地”。也就是我的感受,必须经由你的看见,才开始存在。

《哪吒》破47亿超《流浪地球》:被看见滋养的孩子,永远不会黑化

武志红老师曾在专栏里分享过,他问他的一位来访者,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来访者说,希望有一双眼睛,能够看到他的一切,这种心理需求,就是希望有一双爱的眼睛,能够看到他们的一举一动。

比如,对于婴儿来说,他会觉得自己和妈妈是一体的,而他的一举一动,都必须被妈妈看见,然后才会存在,如果不被看到,就意味着自己的一些举动,因为没有被看到,所以就等于不存在。

比如,对于情绪来说,如果我们能够看见自己的负面情绪,那么在这种情绪发作前,会因为你的看见而慢慢消失,如果你意识不到它的存在,你会一直处在这种负面情绪之中,无能为力,当其中一根导火索被点燃时,情绪就会像火药一样,一点就炸。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哪吒三岁生日的那天,哪吒说,别人都可以不来,但敖丙一定要来。

因为直到遇见敖丙,哪吒才有了一起踢键子的伙伴,有了能够说真心话的朋友,有了帮助哪吒明辨是非不弑父的诤友,也有了那个愿意陪哪吒一起承受天雷劫难的敖丙,

当哪吒的感受被敖丙看见时,他才感觉自己是真的存在。

《哪吒》破47亿超《流浪地球》:被看见滋养的孩子,永远不会黑化

当然,并不是我们所有的感受,都有赖于另外一个人看见。但最初被看见的体验,就像内化成了一个镜子,这个内在的镜子,让我们可以观察自己的体验,也能懂得别人的体验。比如:

作为父母,我们要做孩子的镜子;

作为老师,我们要做学生的镜子;

作为朋友,我们要做对方的镜子;

作为爱人,我们要做彼此的镜子;

......

《哪吒》破47亿超《流浪地球》:被看见滋养的孩子,永远不会黑化

那么,我们到底怎样做,才能更好地看见,去明白自己的体验,也懂得别人的体验呢?

1、和对方保持同频。

这个方法是艾瑞克森催眠治疗流派创始人艾瑞克森发现的。

艾瑞克森从小就患有音盲,小时候,在他路过一个教堂时,看见有一群人发出特别难听的声音,但他们却很开心。

其实这群人在唱颂歌,但是他不明白这群人为什么那么开心,他观察了一会发现,原来这群人的呼吸是同一个频率,于是他认为这是一个开心的秘诀,从此这就成为了艾瑞克森流派的一个催眠技巧。

当我们在和别人交流的时候,可以观察别人的呼吸或者肢体动作,甚至对方的语言,并尝试模仿,和对方保持同频,这就是看见理解的表达方法。

科学研究发现,人第一喜欢的我们自己,第二喜欢的是喜欢我们的人。

而和对方保持同频,就是在表达对对方存在的喜欢。这就像对方在照镜子一样,从同频动作中看见自己的存在。

比如,当你在哭泣的时候尝试照镜子看着自己,不一会儿你就哭不出来了,因为你在镜子中看见了和自己同频的样子,看见了悲伤的情绪,因为看见,所以学会了理解。

比如,当你和对方沟通交流的时候,如果对方是一个慢节奏的人,那我们就慢慢地和对方交流,慢慢地回应他的动作姿势,如果对方语速过快,看起来有一点激动和紧张,我们也要尝试加快谈话的节奏,保持和对方的同频,表达对对方感受的理解。

《哪吒》破47亿超《流浪地球》:被看见滋养的孩子,永远不会黑化

2、回应对方的感受。

这个方法是艾瑞克森的弟子吉利根根据呼吸同频发明衍化的。

吉利根说,父母回应婴儿的感受就很简单,当婴儿说“哒哒哒”的时候,你也跟着说“哒哒哒”,当婴儿发出“啊啊啊”的时候,你也和孩子一起“啊啊啊”,仅仅是这样简单的呼应,孩子就会乐不可支。

比如,当你的孩子考试取得了进步,你就应该看到他的努力,肯定他的进步,对他进行鼓励和肯定。

比如,当你的孩子参加比赛获奖和你分享时,你应该认真地倾听,回应他的紧张和雀跃,并发自内心地赞美他,鼓励他,肯定他的用心的准备和站在舞台不怯场的勇气,而不是担心他会因此得意忘形。

比如,当你看到孩子收到小纸条时,你应该正视青春期的懵懂情感,甚至为此感到开心,正是因为你的孩子足够优秀才被其他的孩子所喜欢。

你所要做的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是学会和她沟通,去认真看待青春期炙热单纯的情感,给到她足够的信任,去帮助她明确当前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要知道,对于孩子来说,这个最初养育我们的人对我们有着什么样的反馈与期待,会成为我们最初的命运,所以父母的反馈和鼓励是他们最底层的力量和支持。

《哪吒》破47亿超《流浪地球》:被看见滋养的孩子,永远不会黑化

3、去毒化理解。

去毒化是心理学的一个名词,意思是当对方给你传达不太友好的举动,你能够接住这份恶意,看见并理解他背后深深的不安,没有恨意地承受住这份攻击。

在《追风筝的人》这本小说中,12岁的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阿米尔特别嫉妒自己的父亲喜欢哈桑甚过自己,而阿米尔为了得到父亲的认同,趁哈桑父子出门,将父亲送给自己的手表和一沓钱塞在他们的地毯下,并告诉了父亲。

当哈桑父子回来后,阿米尔的父亲问哈桑是否偷了手表,哈桑看了一眼阿米尔,就知道阿米尔的行为和动机,但哈桑依然替阿米尔认了这件事,因为对于哈桑来说,阿米尔就是他可以为之千千万万遍的人,而明白了一切的阿米尔也终于懂得哈桑的理解,从此开始了关于哈桑的救赎之路。

这个故事中,哈桑看见了阿米尔内心深处对于自己夺走父爱的恐惧,他选择牺牲自己,维系阿米尔在父亲面前的正面形象,他接住了这份恶意,并没有恨意地承受住了这份攻击。

《哪吒》破47亿超《流浪地球》:被看见滋养的孩子,永远不会黑化

你攻击我,而我带着爱容纳了你的攻击,还深深地理解了你的不安。这意味着,你生命的黑色力量被我看见,经由我爱的目光,被转化成为了白色的生命力。

就像哪吒刚开始见到敖丙的时候,也会对他恶语相向,但敖丙却一笑了之,转化了这份恶意,从此成为了生死与共的朋友。

如果我们在对待自己的家人,身边的朋友或是恋人时,能够承受住对方的攻击,看见对方背后深深的恐惧和不安,真诚地敞开心扉交流,将其转化为正向流动的能量,这大概是看见的最高境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