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很聰明,就是不肯用功":有多少父母,還在誤解"聰明"

過年在家,一向不太討人喜歡的大表嬸,又開啟了“炫娃”模式。

在得知另一個親戚家的孩子,考試成績比自己娃好的時候,她說:“我家孩子很聰明,就是不肯用功。”

言外之意,只要我家孩子用功,分分鐘把你們碾成渣。

都說情人眼裡出西施,父母眼裡出學霸。換作從前,我肯定會發自真心地為她惋惜,再安慰她幾句。

但現在,我不會!

因為“聰明”絕非天生,而是一種後天技能。

聰明不是天生,而是後天習得的技能。

01.被誤解的“聰明”

這是我女兒班級,一年級的考試成績單。

以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遠沒到比拼天賦的時候。

你看,班裡40個同學,語文、數學兩科的平均成績,都在98分以上,孩子們的差距其實並不大。

而且就平時的情況來看,班裡也並沒有極度聰明、天生在智力上碾壓常人的孩子。

學習這件事,其實與孩子的學習習慣、上課的專注度、知識的掌握程度等,關係更大。

就拿這次“停課不停學”來說,都是上網課,有的孩子歷經萬難,只為了能正常上課。

村部院裡 借網上課


屋頂 借網上課

可有的孩子,卻在被窩裡打卡上課,聽課時三心二意,作業更是要在家長的再三催促下,才能完成。

學習成績的差距,很大程度來源於學習的態度。

以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遠沒到比拼天賦的時候。

02.“聰明”的關鍵在父母,不在孩子

那聰明的孩子,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在《了不起的孩子》節目中,5歲的陳雨奇,10秒內準確算出了10個四位數的加減法,比我們按計算器的速度都快。

陳雨奇

12歲的孫弈東,以最小年齡的參賽選手身份闖入《最強大腦》12強,4歲開始拿獎,如今各種證書摞起來比他人都高。

孫弈東

這樣麼聰明的孩子,到底是怎麼培養出來的?

陳雨奇的父母接受採訪時就坦言:從女兒4歲起,就引導她看思維書,做思維遊戲題等等,刻意對她的思維能力進行專項訓練。

孫弈東的媽媽也說:兒子從小對思考特別感興趣,家長會引導他去玩鍛鍊大腦和手腦配合的遊戲。

聰明的關鍵,在於父母后天的培養和鍛鍊,而不是僅僅是孩子先天的智力!

03.學會“聰明”的養育孩子

聰明的養育,應該是更科學的養育。

相比天生的長相和智力,後天的專注和勤奮,更能成就孩子。

專注、勤奮的孩子

為人父母,我們要避免以下3個誤區:

第一,不誇大智力的作用,因為成功的因素,絕不是智力這一項;

第二,不要過分相信孩子擁有高智商的天賦,如果孩子將自己的成功歸結於擁有聰明的天賦,反而會因此失去奮鬥的動力;

第三,請正確的誇讚孩子,盲目地誇讚智力,而忽略孩子的付出和努力,反而會釀成惡果。

聰明孩子養成計劃

相反,如果能做到以下5點,你也可以擁有一個聰明的孩子:

第一,尊重孩子,善於傾聽孩子的需求。聰明的孩子一定是有獨立人格,善於思考,用於提出自己需求的孩子。

第二,教會孩子正直、善良、勤勞、勇敢,培養孩子良好的品質。擁有良好的品質,才能在漫漫人生路上,走得更遠、更穩。

第三,發現孩子的優勢,因勢利導。比如有的孩子是個話癆,有的孩子動手能力特別強,有的孩子記憶力超群,有的孩子是天生的外交家……我們都要從中看到孩子的天賦,而不是一味地打壓,讓孩子慢慢失去靈氣。

第四,如果孩子有某方面特長,儘量讓他接受這方面的專業訓練。經過某方面正規訓練的孩子,更容易取得成功。

第五,要有成長性思維,善於從孩子的負面情緒中看到正面意義。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有時失望難過也在所難免,父母要引導孩子從正面看待失敗的意義。


關於這個問題,大家是怎麼看的呢?你覺得“聰明”就一定是天生的嗎?記得留言告訴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