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會議明確資本市場發揮穩經濟“樞紐作用”!


重磅會議明確資本市場發揮穩經濟“樞紐作用”!

4月7日,金穩委第二十五次會議在重申貨幣政策基調,引導信貸傾斜中小微,加大中小銀行資本補充力度,高度重視國際經濟金融形勢研判之外,強調了一條新的要求:發揮好資本市場的樞紐作用,不斷強化基礎性制度建設,堅決打擊各種造假和欺詐行為,放鬆和取消不適應發展需要的管制,提升市場活躍度。*

分析指出,這是國家頂層釋放的資本市場重大利好:

(1)“樞紐作用”這個定位是比較高的,表明決策層要求資本市場在給實體疏困中要發揮更大作用。

(2)堅決打擊各種造假和欺詐行為(針對上市公司)---堅決打假!

(3)放鬆和取消不適應發展的管制,目的是提示資本市場活躍度!---放鬆監管,激活市場!

因為從歐美髮達資本市場的功效來看,市場上漲既能直接給企業提供最低成本的資金,也能提升股民的消費實力,刺激股民的消費慾望。

對此,有樂觀分析指出,2020年4月8日,能否成為中國資本市場一個重大日子呢?讓我們一起留意接下來是否有實質性配套政策出臺……

中央強化要素“市場化配置”的文件,發出非常有利A股的政策信號

實際上,就在4月9日,中央就發佈了《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中已經對強化資本市場樞紐地位給出了原則性思路:

重磅會議明確資本市場發揮穩經濟“樞紐作用”!

可以看到,該重磅文件名稱即明確指向了強化“市場化配置”,這是一份指向解決我國經濟結構性矛盾、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宏觀戰略調整的文件。意在用強化競爭激發要素活力,使實體經濟充滿動力,但是對資本市場也有期待和指導意義。

對此,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指出,相比短期逆週期政策去刺激經濟增長,當下國家積極出臺改革政策,更有利於提振整體信心,通過深化市場化配置改革,促進要素自主有序流動,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更有利於發揮我國的生產要素優勢。要素的市場化改革標誌著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由破到立的過渡階段,全面進入“立”的階段,改革紅利將對我國經濟基本面向好形成中長期支撐。市場對於改革的預期及對經濟潛在增速提高的預期將成為推動股市上行的啟動器。

李超還認為,在此次《意見》中對數據要素市場的培育、管理,參與社會治理、經濟活動和相關產業發展做出了進一步的指導。這將推動數字經濟和大數據相關產業發展進入加速期,對股市也提供一個新的炒作熱點。

具體到股市,在談到“制定出臺完善股票市場基礎制度的意見”時,也把“堅持市場化、法治化改革方向”放在了最前面。而向來這種表述都是對應於減少窗口指導,放開政策管控,發揮資本市場價值發現功能,讓市場規律決定漲跌之意,這是對股市宏觀有利的信號。

決策層在談到完善股市基礎制度時還明確提出了要“鼓勵和引導上市公司現金分紅”,考慮到此前A股市場瀰漫的多靠重組併購或跨界追風口的短炒風氣,而對切實給投資者分紅的比例則較低,這一政策要求也有利於改善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卡飯,對股市中期向好有利。

而且,意見雖然也有談到IPO發行的問題,但沒有再簡單數量化地強調“新股發行常態化”的問題,而是用了“改革完善股票市場發行、交易、退市等制度”的表述,雖然這不一定代表今年IPO數量會下降,但至少監管層把IPO前的市場化優選上市公司放在了前面,這是有利於降低IPO垃圾公司的概率的,

另外,針對提了太多年,但散戶們卻是被割了一年又一年的“投資者保護制度”,這次意見終於提了個大招:推動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證券民事訴訟制度。我理解就是(不知準不準確哈),以後可能會放寬散戶針對上市公司造假,內幕交易等割韭菜行為的法律訴訟門檻。對於存在這些問題的公司,散戶的追償索賠權會往前靠——這從日前證監會對瑞幸咖啡造假的堅決打擊的表態,也能部分說明執行監管層正在調整保護投資者的思路。

重磅會議明確資本市場發揮穩經濟“樞紐作用”!

至於輸血穩固實體經濟的重任,政策表述反而沒有明確說依賴股市。只是四平八穩的說了句“”完善主板、科創板、中小企業板、創業板和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市場建設”。反而是把擴大發債,增加銀行體系針對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金融服務供給(說白了就是專門針對它們降低貸款成本等),以及吸引外資作為重點。所以,《意見》對債市影響較為中性。

總體來看,決策層表達了資本市場寄予厚望,意見指向了對股市中長期健康增長的期盼。其發出了非常有利於A股市場的政策信號!

此外,9日的意見中提到的要在貨幣政策方面“穩妥推進存貸款基準利率與市場利率並軌”是一種超預期的政策表述,這恐怕也意味著,相比於此前,市場高度重視存貸款基準利率(也就是傳統意義上的降息)的預期引導作用,但存貸基準利率也因效果強,影響大反而不好隨便調整(這從此前海外多國已經多次降息,而我國只進行了兩次降準,千呼萬喚的降息始終沒有來,已可見一斑),今後兩者並軌後政策層面可以“更加靈活地,用更小的幅度,但更高的頻率”實現對降息需求的精準安排——這可能也暗示,不久之後,以“加速推進存貸款基準利率與市場利率並軌”為名的非典型降息,很快就會到來!

雖然政策目標是為了讓銀行體系讓利給實體企業降低融資成本,但對於股市而言,這種相對熨平流動性波動的做法,預計也有助於提高股市的平穩性。

可以預料的是,接下來證監會層面很快就會有更細緻的對落實上述意見的政策細節公佈,隨著有關機構的解讀,這將形成一段對股市友好的政策環境!

結論

果然,決策層敢於頂著如此巨大的壓力依然一再重申對完成既定目標的決心和信心不變,是有通盤的戰略考量,在貨幣財政雙寬鬆之外,決策層確實是有其他更多實現目標的政策自信的。

從歐美國家的資本市場功效來看,市場上漲既能直接給企業提供最低成本的資金,也能提升股民的消費實力,刺激股民的消費慾望。

那麼,決策層當前再度提到要激活和重用資本市場,是不是也有同樣的政策目的?——這還需要觀察,但並不妨礙會有越來越多投資者往這個方向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