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的評價要點到即止!


凡事過猶不及,對孩子的評價也是如此。過度評價孩子會產生兩種極端。一是,父母在場認真仔細,努力上進,一旦父母離去就我行我素,目無法紀;另一種是父母不在的時候學習反到輕鬆自在,父母在場就顯得退縮或心有旁騖。

為什麼會有這兩種不同的反應呢?因為對孩子的評價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孩子學習的動機。本來學習是為自己學的,但現在是受制於父母的評價。孩子當然要好好學習,但不能在父母師長的評價與監視下如履薄冰地學習。有諮詢啟加家庭教育的媽媽說,孩子有天表現得特別棒,媽媽對孩子點點頭,也讚許地摸摸孩子的頭,親親孩子的小臉,最後卻來一句“很不錯啦,但是還可以更好。”我能想象那一刻孩子內心的驚喜蕩然無存,並且因著這一句擔心以後自己表現不好。

對孩子進行教導評價,就像高手過招,需要點到即止。倘若因為一點點瑕疵使好的評價最後變為負性評價,那麼誰還會喜歡這種刺激呢?其實只要進行適當的評級,孩子內心已經受到鼓勵,不必多說,下次就會更加努力了。父母非要把那層窗戶紙捅破攤開說,這就會影響孩子的自尊心。本來正確的評價是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尊,現在父母卻一邊在建立孩子的自尊,同時又打擊他們的自尊!多麼讓人為孩子感到難受!

對孩子的評價要點到即止!


寫到這裡,想起一位心理諮詢老前輩講起的故事,這個故事相信大家都讀過。我記得我在上初中時語文這個故事還出現在試卷上。故事將的是一位老人現在每天睡覺時,窗戶外都會傳出樓下幾個孩子的嬉戲的聲音吵著他無法入睡。老人想了幾個辦法都沒有用,苦惱幾天後,他突然來了靈感。某天,當他再次聽到這群孩子的吵鬧聲時,他走出來,給了孩子們每個人一美元,並說看到他們在這裡玩,自己也很開心。這群孩子高興極了,都拿著錢去買糖或冰激凌去了。第二天,老人拿出了五美分給每個孩子,孩子稍顯不悅,但也沒說什麼。第三天,老人給每個人三美分,這時候有些孩子抱怨給的太少了。隔了兩天,老人給每個人1美分,並說自己的退休金髮不下來,可能接下來沒錢給孩子了。這群孩子聽了,生氣著說“我們在這裡玩才給一美分,太少了!”說著把錢扔在地上,幾個人跑開了,並說以後再也不來這裡了。心理諮詢前輩前輩分析說這位老人這樣做是用獎賞錢幣的數量來轉移了孩子游戲的動機。本來孩子是來玩,尋開心的,結果變成為了拿到錢而玩的。當給的錢越來越少時,那麼也就沒有在這裡繼續遊戲的必要了。

這個例子筆者在之前的文章中講過,為什麼在講一遍呢?這個例子告訴我們成人的評價真的可以對兒童產生非常關鍵的改變,不論是學習的動機、特定的情緒行為反應、態度認知還是興趣、信仰等等。啟加家庭教育建議每個家長時時刻刻都要警醒自已作為父母應有的責任、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