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的评价要点到即止!


凡事过犹不及,对孩子的评价也是如此。过度评价孩子会产生两种极端。一是,父母在场认真仔细,努力上进,一旦父母离去就我行我素,目无法纪;另一种是父母不在的时候学习反到轻松自在,父母在场就显得退缩或心有旁骛。

为什么会有这两种不同的反应呢?因为对孩子的评价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孩子学习的动机。本来学习是为自己学的,但现在是受制于父母的评价。孩子当然要好好学习,但不能在父母师长的评价与监视下如履薄冰地学习。有咨询启加家庭教育的妈妈说,孩子有天表现得特别棒,妈妈对孩子点点头,也赞许地摸摸孩子的头,亲亲孩子的小脸,最后却来一句“很不错啦,但是还可以更好。”我能想象那一刻孩子内心的惊喜荡然无存,并且因着这一句担心以后自己表现不好。

对孩子进行教导评价,就像高手过招,需要点到即止。倘若因为一点点瑕疵使好的评价最后变为负性评价,那么谁还会喜欢这种刺激呢?其实只要进行适当的评级,孩子内心已经受到鼓励,不必多说,下次就会更加努力了。父母非要把那层窗户纸捅破摊开说,这就会影响孩子的自尊心。本来正确的评价是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尊,现在父母却一边在建立孩子的自尊,同时又打击他们的自尊!多么让人为孩子感到难受!

对孩子的评价要点到即止!


写到这里,想起一位心理咨询老前辈讲起的故事,这个故事相信大家都读过。我记得我在上初中时语文这个故事还出现在试卷上。故事将的是一位老人现在每天睡觉时,窗户外都会传出楼下几个孩子的嬉戏的声音吵着他无法入睡。老人想了几个办法都没有用,苦恼几天后,他突然来了灵感。某天,当他再次听到这群孩子的吵闹声时,他走出来,给了孩子们每个人一美元,并说看到他们在这里玩,自己也很开心。这群孩子高兴极了,都拿着钱去买糖或冰激凌去了。第二天,老人拿出了五美分给每个孩子,孩子稍显不悦,但也没说什么。第三天,老人给每个人三美分,这时候有些孩子抱怨给的太少了。隔了两天,老人给每个人1美分,并说自己的退休金发不下来,可能接下来没钱给孩子了。这群孩子听了,生气着说“我们在这里玩才给一美分,太少了!”说着把钱扔在地上,几个人跑开了,并说以后再也不来这里了。心理咨询前辈前辈分析说这位老人这样做是用奖赏钱币的数量来转移了孩子游戏的动机。本来孩子是来玩,寻开心的,结果变成为了拿到钱而玩的。当给的钱越来越少时,那么也就没有在这里继续游戏的必要了。

这个例子笔者在之前的文章中讲过,为什么在讲一遍呢?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成人的评价真的可以对儿童产生非常关键的改变,不论是学习的动机、特定的情绪行为反应、态度认知还是兴趣、信仰等等。启加家庭教育建议每个家长时时刻刻都要警醒自已作为父母应有的责任、态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