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被1000萬人看到的朋友圈心願“想再見他一面”

如果刪除你手機電腦裡的所有視頻、圖片、語音,你會怎樣?

如果互聯網失憶了,你會怎麼樣?

你還有沖洗照片的習慣嗎?

你會用雲盤等雲端存儲來存放自己的珍貴資料嗎?

是不是突然間大腦空白,手機、電腦、硬盤都有壞掉的可能性,雲端存儲有丟失的可能性,如果這些地方都沒有辦法找到我們愛的人的痕跡,該如何懷念ta?


值得被1000萬人看到的朋友圈心願“想再見他一面”


Part 01. 只想找回關於你的記憶

在前天的新聞中,我們看到一名叫李丹的女孩的求助視頻,求助IT技術大牛,幫助自己找回一段1.2秒的視頻,視頻裡是她從小相依為命的爺爺,如今已經去世了。

李丹,四川女孩,2018年爺爺因為癌症去世,視頻曾經被李丹上傳至一個叫做“一瞬”的APP上,她的賬號裡存儲著很多跟爺爺在一起的快樂記憶,而她最想找回的這個1.2秒的視頻,是她覺得最簡單而快樂的一個片刻。


值得被1000萬人看到的朋友圈心願“想再見他一面”

在爺爺身體尚且健康的時候,李丹陪爺爺一起去散步,爺孫倆在村子裡一路走到一處山坡上,站在坡頂的爺爺眺望著遠方,此時,家裡的小花狗也歡快地朝著李丹跑過來,那個美麗的瞬間,李丹趕緊拿出手機,打開“一瞬”app記錄了下來。

說起那個視頻,那個畫面,李丹的眼神都是溫柔的、深情的。但是該APP已經下線,且李丹在半年前刷機之後,就再也無法登陸“一瞬”app。

所以《回家的禮物》節目組在成千上萬的心願中挑選出了李丹的心願成為那個在“一千萬朋友圈都可以看到的心願”,幫助她尋找IT技術大牛,試圖修復手機數據,找回丟失的記憶,不只是視頻。


值得被1000萬人看到的朋友圈心願“想再見他一面”

目前,技術人員還沒有通過手機端的修復解決問題,但是原本應該到此為止的節目組也還在繼續尋找app負責人,嘗試從雲端數據庫找回視頻,結果未可知。

在此之前,我幾乎沒有想過互聯網會失憶這個問題,可是當眾多的技術大牛都沒有辦法恢復手機數據,說找不回視頻的時候,那一瞬間我們才覺得,原來失憶也是如此簡單的一件事。

在《回家的禮物》採訪中,當被問到“有什麼不能用錢買到的禮物?”,一部分隨機採訪的路人都提到了“希望可以再見某一個親人一面”“希望自己的親人可以活過來”“希望時光倒流,自己可以陪父母去旅行,現在他們都不在了”。

錢買不到什麼?只有親情和真愛了。

Part 02. 愛的表達


值得被1000萬人看到的朋友圈心願“想再見他一面”

愛是一袋辣椒麵

節目組在機場、火車站等隨機採訪正在準備回家的人,問他們回家帶的什麼禮物,是帶給誰的,為什麼要帶這個禮物?

一位陝西的老母親,手提金光閃閃的燈籠,箱子裡放了一大袋子辣椒麵,準備去看生活在武漢的女兒和孫子。燈籠是阿姨專門在當地的百貨商場買的。

“怕擠壞了所以一直單獨手提著,可還是有了裂縫,因為肩背手扛的東西實在太多了”,面對採訪的記者她很懊悔地指著燈籠上的細小裂紋說。

“為什麼要帶辣椒麵啊?怎麼吃啊?”

“做油潑面吃啊,那邊的辣子不好吃啊,一直都是我給女兒帶。”

已經出嫁多年,老母親都一直保持著年年給女兒送辣椒麵的習慣,只是因為女兒覺得當地的辣椒不如家裡的好吃。

老兩口對於孩子的愛,通過火辣辣的辣椒麵來表達。

值得被1000萬人看到的朋友圈心願“想再見他一面”

值得被1000萬人看到的朋友圈心願“想再見他一面”

愛是一塊老麵包

在返鄉大潮中,有一位獨自一人坐在輪椅上,正在候車的中年大叔,他的腳邊放了3、4個裝得滿滿當當的超市購物袋。

“給大家帶了什麼禮物呢?能給我們介紹一下嗎?”

“薩其瑪,你們北京的大面包,老人愛吃,就給他買點。”

看大叔的年紀,也有50歲上下,即使這樣,他關心的、惦記的,會用心準備禮物的依舊有自己的父母,家裡的老人。他還會清楚地記得,老人家喜歡吃的零食、小吃,甚至是品牌——北京的老麵包。

麵包很便宜,也很簡單,但是這塊簡簡單單,沒有裝飾、沒有奶油、也不夠昂貴的老麵包,卻是老人最愛吃的。於是我就買來送給你,只要你喜歡。

不擔心你會嫌棄禮物便宜,不擔心別人會因此認為我窮,不擔心會因此被人認為不孝順、摳門等等,愛的核心是懂,而不是貴。

Part 03. 禮物見證的成長

幾天前,我也開始發愁過年回家要帶什麼禮物給家裡人的問題。在準備的過程中我發現,禮物見證了我和家人之間關係的變化,見證了我的成長。

大一那年春節,是我第一次在春節前返鄉,我知道要買禮物,而且禮物要多多的,儘量要每個人都有,最好是家裡沒有的,家裡人沒見過的,還能夠讓每一個人都滿意。

重點之一是——作為窮學生的我買得起。於是我幾乎花了1個月的時間,在學校周圍、淘寶等地方一起搜索符合我要求的禮物,結果就是我的行李箱裡裝滿了各種奇奇怪怪的東西。


值得被1000萬人看到的朋友圈心願“想再見他一面”

滿心歡喜的回家,大家的反應不是驚喜,而是“你一個學生買什麼禮物啊”“哪裡來的錢啊”“有點錢就好好吃飯,多買點書看”。

第二年,吸取點經驗教訓,統一採購,均等分,幾乎每個人的禮物都是標準配置,結果就是似乎每個人對禮物的興趣和需求都還是有限。

以至於後來的幾年,提到過年帶禮物就發愁,甚至一度有兩年直接不送禮物,包紅包,逃避選禮物的過程。


值得被1000萬人看到的朋友圈心願“想再見他一面”

工作之後,每年春節前,陶老師都會準備送我家人的禮物,尤其是媽媽。每次她的禮物都會非常貼心,她不會去挑選以及強調這個禮物有多貴重,但是選擇它一定是基於她對我家人的瞭解。

陶老師說“昂貴的禮物代表了無法表達的愛”。她第一次在朋友圈發這句話的時候,很多人留言問“為什麼?不是代表著重視嗎?”“不是代表著愛嗎?”

Part 04. 禮物背後傳遞的意義

有情感專家說“看一個人是否愛你,就要看他願意把自己錢的多少給你花”,一開始很多人在強調錢的數量,比如聘禮給了多少、買了什麼車、買了多大的房子、酒席用了多少錢一桌等。

後來有人給這句話做了補充“看一個人是否愛你,除了看他願意給你花多少錢之外,還要看他給你花的錢佔他全部財產的百分比”。


值得被1000萬人看到的朋友圈心願“想再見他一面”

有人說:“一個自身有一千萬給你花一百萬的人一定沒有一個只有兩百萬卻給你花一百萬的人愛你,因為前者就給你花了十分之一,後者卻給你花了他全部財產的一半,顯然你在後者心中地位更高,更受重視嘛。”

這套看起來沒有任何問題的重視邏輯,忽略了一個前提,送禮物的人和收禮物的人之間而定關係親疏,所送的禮物是否符合收禮物人的需要,禮物是否幫助他們完成了情感表達。

如果把關係按照親疏分為三種:

1、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係、愛人之間的關係、戀人之間的關係

2、朋友關係

3、同事關係

禮物越昂貴代表著越重視、代表著越親近,只適用於第二和第三種關係中。

但是在第一種關係中,昂貴的禮物卻代表了無法表達的情感。


值得被1000萬人看到的朋友圈心願“想再見他一面”


在第一種關係中,不以禮物的價格來衡量關係的親疏,是因為一般我們假定的前提是送禮物的人非常瞭解接手禮物的人,送的是滿足對方需要的東西,而需要、理解、瞭解是超越任何可以用金錢衡量的東西而存在的情感。

相反,當人們看不到、感受不到這份禮物背後所傳遞的需要、理解、瞭解的時候,情感價值就不存在了,此時就需要用它的商品價值來衡量關係的親疏了。

所以回想我們曾經收過的讓我們最喜歡的禮物,往往不是昂貴的珠寶、包包,而是孩子親手做的一張賀卡、戀人在寒冷的冬季送來的一雙棉手套、父母從家裡帶來的“媽媽牌辣椒醬”等等。


值得被1000萬人看到的朋友圈心願“想再見他一面”

今年的春節禮物,你準備好了嗎?有錢沒錢回家過年,不是一句口號,因為只要有愛、懂愛、會表達愛,禮盒不需要最貴的,保健品不需要最好的。

新年快樂,祝即將回家的小哥哥、小姐姐們,可以順利地表達愛,釋放愛,愛你愛你年,愛自己,愛家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