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歐多國急於讓經濟“重啟”:官員反覆評估經濟損失 專家十分擔心前功盡棄

【環球時報駐美國、比利時特派記者 張夢旭 牛瑞飛 本報特約記者 任重】美國5月1日讓商業恢復正常?從近日美國政府內部傳出的消息看,重啟經濟已成為白宮的重要議程。對於競選連任的總統特朗普來說,經濟問題干係重大。他的前競選顧問甚至稱,未來一到兩個月將決定大選結果。但一些公共衛生專家憂心忡忡,擔心過早復工會導致前功盡棄。美國面臨的局面同樣是其他國家的苦惱,特別是歐洲。部分歐洲國家已經迫於經濟下行和民眾生計的壓力冒險行動,有人表示理解,也有人認為這是一個虛假的兩難選擇。“經濟何時可以安全重啟,是病毒而非政客說了算。”美國彭博新聞社10日寫道。

美媒:特朗普尋求5月1日恢復商業活動

“特朗普想在下個月讓美國大部分地區的經濟重啟。”美國《華盛頓郵報》10日稱,由於擔心經濟低迷,特朗普在閉門討論中尋求5月1日前恢復商業活動的策略。在與政府外顧問通話時,他甚至提出4月底讓美國大部分地區復工。文章稱,特朗普經常關注失業率和股市數據,抱怨這些數據正在損害他的任期和連任前景。他常問身邊的人:“何時可以重啟經濟?”

在公開場合,特朗普沒有提出時間表。他曾在8日稱,希望讓美國經濟以“大爆炸”的方式重啟,前提是死亡病例呈下降趨勢。9日,他在記者會上說美國疫情已在峰頂,“我希望,我們很快就會開放……我希望是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快地開放。”

這一設想有不少支持者。美財長姆努欽9日對媒體稱有可能在5月重啟,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庫德洛也說未來一到兩個月至少應逐步重啟。副總統彭斯的幕僚長肖特認為,死亡人數比模型預測的要少,美國已經反應過度。此前,已有多位部長表示,希望“居家令”、迫使非必要企業關門的命令在下個月能部分放鬆。

為推動經濟復甦,特朗普準備在本週宣佈成立第二支新冠病毒工作組。該工作組將包括一些商業領袖及白宮官員,白宮辦公廳主任馬克·梅多斯、庫德洛、姆努欽等預計都將是小組成員。美國CNBC稱,有關消息是在前副總統拜登成為特朗普的大選對手一天後披露出來的。8日,拜登的黨內競爭對手桑德斯宣佈退出。

“未來4到8周將決定他能否連任”

根據美國勞工部9日的報告,上週有660萬美國人加入失業大軍。截至4月4日的3周裡,申請失業救濟者累計超過1600萬人次。美國《財富》雜誌網站稱,美國的失業率已高達14.7%,“我們正經歷1940年羅斯福總統時代以來最高的失業水平”。

這只是開始。有美聯儲經濟學家預測,美國最終將有約4700萬人失業,失業率會飆升至32.1%。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分析說,這肯定會引發新的呼籲,要求特朗普重新振興經濟,特別是保守媒體的呼籲,會對他產生重大影響。“在美國曆史上,還沒有哪位總統在大選年故意讓飛速增長的經濟停滯不前。”

“接下來的4到8周將決定特朗普能否連任。”斯蒂芬·摩爾是特朗普的前競選顧問,去年曾獲特朗普提名為美聯儲理事,他對美國“Axios”網站說,如果搞砸復甦經濟的事,特朗普就“麻煩了”。“Axios”稱,前國會議員大衛·麥金託什等保守派領導人認為,政府沒有將足夠多的注意力放在後疫情時代的經濟戰略上:“我瞭解他們的規劃進程,他們要應對緊急事態,但現在是思考‘退出’戰略的時候了。”

美國衛生官員和部分經濟學家有自己的看法。《華盛頓郵報》稱,衛生專家認為,過早結束停擺狀態將是災難性的,因為這些措施發揮作用的時間還不夠充分,美國也沒有“居家令”的替代性措施,如大範圍檢測、大規模接觸者追蹤和針對性隔離等。根據白宮所參考的一項預測疫情蔓延的模型,以目前實施的社交限制措施,要到5月底才能減緩疫情擴散。疫苗問世則至少還要12到18個月,這還是最樂觀的預期。

據報道,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呼籲討論全國性重啟經濟的條件,他沒有提5月,而是說更可能在7月之後。“我們都想盡快開始,但也都希望避免錯誤發生,以免前功盡棄。”他說。

即使是受經濟衰退影響最大的一些人,也擔心過早返回工作崗位的風險。運輸工人工會國際主席約翰·薩繆爾森說:“如果恢復經濟意味著將運輸系統恢復到正常時間表,那麼在擊敗新冠病毒之前,這隻會使更多運輸工人受到傷害,所以我們不贊成。公共交通系統是傳播病毒最有效的工具。”

美國《大西洋月刊》評論稱,特朗普誓言在幾周後重啟經濟,但他前面有難以撼動的障礙。推動美國經濟增長的大城市都是此次疫情最嚴重的地區,感染人數巨大的地區主要是佔美國GDP和就業很大份額的城市中心。只要這些地方的經濟活動停滯,整個國家的經濟就難以重啟。

生命與生計,“虛假的兩難選擇”?

在白宮籌劃重啟經濟之際,9日晚,歐盟成員國財長會議終於達成協議,將實施總額為5400億歐元的大規模救助計劃。主要包括三方面:為勞動者提供保障,為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提供救助,為歐元區國家提供資助。與會者還同意新建一個“恢復基金”,以解決危機後的經濟恢復問題。

疫情及限制和封鎖政策,使得歐洲各國的經濟增長以創紀錄的速度下滑。德國經濟部長彼得·阿爾特邁爾近日預測德國經濟今年縮水可能高達5%。據法國央行估算,限制令每實行兩週,法國經濟就縮水1.5%。

本週早些時候,奧地利、挪威和丹麥宣佈了從4月中旬開始逐步解禁的計劃。西班牙將緊急狀態延長兩週,至4月26日。捷克下週允許不重要的小商鋪開門。在比利時,推動“退出”限制的專家小組已經成立,由央行行長、經濟學家、科學家、醫生等組成。據意大利《晚郵報》10日報道,壓力之下,意總理孔特在現行限制措施13日到期後,允許書店、文具店等少數商店重新營業。另外,他準備將大部分限制措施延長到5月3日。

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將目前的情形形容為“經濟屠殺”。他在10日寫道,封城措施必須是短期的,政府必須採取一切必要措施,避免不得不再次採取如此嚴厲的干預措施。“他們沒有太多時間:幾個月,不能再長了。否則,他們可能別無選擇,只能效仿瑞典。”

但放鬆是危險的。不少分析提到新加坡等一些似乎已控制住疫情的國家,又突然面臨新確診病例激增的情況。彭博社10日稱,最新研究顯示,新冠病毒比之前認為的感染性和適應力都要強。好消息是,暫停經濟活動的確有助於壓制病毒傳播,壞消息是新冠病毒越來越難對付。歐盟的內部備忘錄草稿顯示,對於封城有任何放鬆,都不可避免地導致新病例的增加。投資者正歡呼美國國會和美聯儲的紓困措施,但具有最終決定權的是疫情本身的性質。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9日撰文稱,有人說,應該在拯救生命和挽救生計間權衡,這其實是一個虛假的兩難選擇。考慮到這是一場流行病危機,擊敗病毒和保衛民眾健康是經濟復甦的必要條件。她說,我們需要基於流行病消退的明確證據,謹慎考慮放鬆限制措施的時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