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局仙,中國最長壽的書法家,也是清末最後一位秀才

自古就有研究健康、長壽等養生著述,比如《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等,都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養生寶典。其實大家可能不知道長壽的秘訣之一就是寫書法。

別不信,這可是所有讓人能長壽的職業中排行第一位的。寫字可以靜心、忘憂、養生、避禍等,好處之多。

歷史上長壽的書法家也很多:初唐虞世南活了八十歲、顏真卿終年七十九歲、柳公權壽高八十八歲、明代文徵明九十歲等,不勝枚舉。這裡大家要知道古代平均壽命比今人短,古人平均壽命是60歲左右,能活到60歲以上的都算長壽了!

接下來給大家介紹一位截止目前最長壽的書法家——蘇局仙

蘇局仙,清末著名書法家,原名蘇裕國,生於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松江府(今上海)南匯縣。

蘇局仙,中國最長壽的書法家,也是清末最後一位秀才

蘇局仙像


這位蘇局仙來頭可不小,據說是宋代大文豪蘇軾的第28世孫,也就是說蘇軾是他的太太太……姥爺了。蘇局仙小時候身體不好,常常把藥當飯吃,但效果都不是很明顯。有一次,這孩子突然大病一場,迷迷糊糊做了一個奇怪的夢:

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向自己走過來,笑容滿面,好像中了彩票一樣。仔細一瞅,原來是太太太……姥爺,趕忙打了個招呼。太太太……姥爺告訴他,他剛剛跟南極仙翁打賭贏了,承諾要保佑蘇家出一個壽星。至少能活到100歲,說這個名額留給自己了。

還沒等蘇局仙反應過來,就醒了。把剛才做的夢一五一十的告訴了老爹,老爹聽完甚是欣慰,覺得這是老祖宗庇佑啊!

古人通常都比較迷信,於是帶著蘇局仙去祠堂祭拜祖先太太太……姥爺。同時叮囑他不要不要把這個夢說出去,還特地給他起了“蘇局仙”這個名字,寓意是:“

局內有口、不可忘言”。

這下神奇的事情發生了,自從做完這個夢以後,蘇局仙像脫胎換骨一樣。不僅大病痊癒,從此就很少生病了,並且活到了110歲。

蘇局仙,中國最長壽的書法家,也是清末最後一位秀才

蘇局仙寫書法


活了一個多世紀,會不會很孤獨啊?我也常常想,一個人要是沒有一些興趣、愛好,老了退休了,就只能孤獨的坐在搖椅上仰望著天空。然後守在棺材旁邊——等死,那是多麼可悲的事。

比如印度有位老人活了148歲,身邊的一個個親密的朋友都離去,連個談心的人都沒有,太孤獨了,活膩了。又苦於沒有力氣上吊來結束自己的生命,於是採用絕食的方法自殺。最後家人也很無奈,在綜合各種決策之後,對他老人家實行安樂死。

對普通人而言,活這麼久確實是一種折磨。可書法家們不一樣,每天有看不完的書,臨不完的帖。感覺時間都不夠用,哪來的孤獨?最重要的是有一份自己喜歡的事情做,精神有依託,靈魂有歸宿。

所以蘇局仙怎麼會孤獨呢?

蘇局仙,中國最長壽的書法家,也是清末最後一位秀才

蘇局仙書法作品


這位長壽的書法家,也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位秀才。

1906年,年僅24歲的蘇局仙參加科舉考試中了秀才,鄉里鑼鼓喧天的為他祝賀道喜。這是祖墳冒青煙啊,要光宗耀祖了!

鄉里鄉親都期望他能當上大官,造福大家。可正當大家高興得嘴巴都還沒合攏的時候,朝廷傳來了一個震驚的消息——科舉考試製度廢除。

天意弄人,這對好不容易通過考試的蘇局仙來說無疑是一個五雷轟頂的打擊。他就這樣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位秀才。

不過蘇局仙的心態和他太太太……姥爺一樣豁達,這有啥大不了的,人生還要繼續,於是乾脆做個教書先生。

此時清朝面臨覆滅,內外革命鬥爭盛行。對小老百姓來說,能活著已經很容易了,由他們鬥去吧。蘇局仙秉承“窮則獨善其身”的思想。努力研究書法,同時教書育人,傳道授業解惑。

俗話說“馬怕騎,字怕練”,蘇局仙日復一日的對書法心追手摹,水平到晚年大有長進。由於信息的傳播還不是很發達,他的名氣也只停留在當地。

然而到了1979年,此時他98歲,參加上海《書法》雜誌舉辦的全國書法比賽。蘇局仙以行書《蘭亭序》名列第一,頓時轟動整個書壇。

蘇局仙,中國最長壽的書法家,也是清末最後一位秀才

蘇局仙《蘭亭序》局部


榮譽給他帶來了許多好處,比如被上海文史館聘為館員、成為中國求大家協會會員、上海書法家協會理事等。有人會不會好奇?都98歲高齡了行動還方便嗎?可別小看蘇局仙,身體硬朗得很,而且他最後的生命都是自然死亡,也就是無疾而終。

提到長壽養生的境界,蘇局仙說:“我之所以長壽,並沒有什麼靈丹妙藥,主要是生活有規律,堅持進行一些適宜的體育鍛煉。我每天看書讀報寫字,以陶冶自己的心情。

他的養生秘訣遵循道家的思想,有規律的生活,無慾無求,淡泊名利,當然更重要的是心態。對待死亡,蘇局仙也很淡然,一笑置之。並且成為上海市第一批捐獻遺體的志願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他即興賦詩回答說:“皮囊原似春蠶脫,亙古誰能永保存。氣盡即交醫士手,千刀萬割便超生!

蘇局仙,中國最長壽的書法家,也是清末最後一位秀才

蘇局仙晚年舊照


可見他對待生死的境界已經超越了世人,生生死死都只是一副皮囊,何不置之度外。莊子說:“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蘇局仙深知其中的意味和道理。逝去如同迴歸到天地之間,是一種順應自然的規律,超凡脫俗,看淡生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