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均5000萬個快遞包裹背後,中國經濟正在慢慢“摘下口罩”

經歷了一個多月對於疫情期間“風口”的尋找之後,躁動不安的資本市場終於重新迴歸了平靜。


伴隨著解禁措施的逐步推行,市場也摘下了緊束的“口罩”,一冬的輪轉過去,一切正在慢慢恢復原有的模樣。經濟一端,生產和消費的馬車也再度聯轡而行,緩緩牽引著這個飽經磨難考驗的國家向前行進。


儘管,毋庸置疑,肆虐的疫情對於中國乃至世界的經濟都造成了巨大的影響,來自褐皮書(CBB)的調研顯示:“中國企業幾乎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最糟糕的一個季度,以至於‘10%-11%的GDP收縮都並非不合理’”。


在物流、交通行業運力的逐步增長下,市場無疑正在回暖,跨越時間的縱向維度之中,這個國家的宏觀經濟正在展現出令人驚詫的彈性。


而在微觀視角下,電子商務、農業、製造業,這些看似毫不相關的名詞也正在被歷史那雙看不見的手拼合在一起,一點點修復著經濟浪潮下那些破損不堪的細胞。


這一切,都像極了俄國詩人普希金在詩中所寫的那樣: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


誰在呵護經濟的基本盤


另一邊,在橫貫95%國土面積的下沉市場,疫情帶來的影響,也正在被一些企業復工之後所帶來“正能量”慢慢消弭。


4月3日,拼多多物流電子面單負責人在回答物流媒體記者提問時表示,隨著全國疫情的大幅緩解,能夠感知到全國整體經濟及電子商務行業從3月初開始復甦明顯,自3月15日起,拼多多日均在途物流包裹數已穩定在5000萬個以上,同比去年增幅超過60%。


面對洶湧的疫情,過去的一個月裡,人們對於下沉市場的擔憂,普遍都集中在兩點,一是這一領域的生產經營活動是否將從此一蹶不振,二是這一市場是否會面臨被過度“催熟”的風險。


而現在,在拼多多的數據之下,這些疑慮已被盡數打消。


源自經濟學領域的“乘法效應”指出,經濟活動中單一變量從來都不是孤立變化的,其增減往往會引發總量數倍變化的連鎖反應。簡單的包裹數字之外,下沉市場產能與消費二極之間顯然已經被重新聯通,此前停滯的生產經營活動,也正在釋放比去年同期更為強勁的活力。


另一邊,源自國家郵政局和通達系等快遞行業的綜合數據也證實了這一領域依然存在的潛能,截至目前,拼多多與傳統頭部電商集團的總包裹數的比率維持在63%左右。


日均5000萬個快遞包裹背後,中國經濟正在慢慢“摘下口罩”


這意味著,不同於某些學者的想象,突如其來的疫情並未在線上“榨乾”下沉市場的民眾,這片土地上的消費者依然在某種程度上保持著冷靜的頭腦。


這或許才是中國經濟一直以來保持著高度“彈性”和恢復力的關鍵所在:


在一二線城市日漸擁擠的場景之外,這一擁有著超過全國90%人口、300多個地市級、2000餘個縣級行政區、近40000個鄉鎮和數十萬的村落的市場,才是這個國家不斷躍遷的經濟數字背後,堅實的底盤。


而對於疫情過後的中國來說,這同樣也是一種偏見的打破,在重振國家經濟這一層面上,屬於下沉市場茫茫多的產業機遇,並不比一二線城市的花花世界更無足輕重。


下沉市場,不止消費


遺憾的是,儘管在過去的兩年裡,下沉市場作為資本領域的一大熱點一直被反覆提及,但在起伏的風口之下,人們對於這片陌生藍海的理解,依然只停留在了簡單的消費升級上。


無論是短視頻、資訊、小遊戲,還是此次疫情期間火爆的在線教育,以及還在籌劃之中的消費場景和體驗經濟,關於下沉市場,我們更多想到的,依然是它在消費端所具備的龐大潛力,卻往往忽視了它在生產端同樣起到的重要作用。


一二線城市之外的廣袤土地上,數據統計顯示,佔據國家人口總數53.1%的農業人口就居住於此,半數以上的工業產品、90%以上的農業產品從這裡生產,經由並不發達的配套設施運輸至每一個角落。


對於宏觀經濟的復甦來說,比起讓他們“買什麼”更重要的,則是怎樣幫他們把東西“賣出去”。


縱觀下沉市場商業格局,不難發現,品牌力匱乏和開拓能力缺失是其不變的“硬傷”,相較於頭部品牌規模化的生產營銷模式,鄉鎮產品不僅難以在產品溢價上實現突破,同時往往也缺乏相應的“互聯網基因”。


而相應的,如何從零實現對消費者群體的觸達,也成為了拼多多對於這一批商品的“一個承諾”。


日均5000萬個快遞包裹背後,中國經濟正在慢慢“摘下口罩”


對於這個承諾,拼多多給出的答案是“電商直播”。即,藉助於“直播+拼團”的電商新模式,全面覆蓋產品過往的售賣渠道,並實現對線上市場的“擁抱”。


藉助於這一模式,截至目前,拼多多已經在山東、浙江、安徽、廣東、廣西、重慶、雲南、江西、內蒙、湖南、貴州、河南、四川、湖北等地合作了超過20場市縣長直播助農活。無論是甜美的酥梨、菠蘿、沃柑亦或是樸素的雞蛋、紫薯、小米、茶葉,在各地域一把手的強勢“代言”下,均取得了超乎預期的出色銷售數據。


日均5000萬個快遞包裹背後,中國經濟正在慢慢“摘下口罩”


截至3月31日,“市長縣長直播間”在拼多多平臺累積吸引近1100萬消費者參與消費,央視新聞、各省、市、縣電視臺及融媒體等參與直播,全網累積觀看人次超過1.5億。直播間直接銷售農產品超過800萬斤,帶動平臺同區域農產品產生3200餘萬份訂單,為相關網絡店鋪共吸引319萬新粉絲關注,相當於直接培養了15個網絡新興品牌和知名農產區區域品牌。


回顧過去,不得不說,上述這一切看似簡單的變革背後,離不開拼多多對於下沉市場痛點的精準把握,這些建立在對於區域性商品深刻理解基礎上的“品牌力升級指南”,不僅是下沉市場品牌模式的借鑑,同樣也是拼多多自身深耕下沉市場多年的又一沉澱。


“再平衡”下的戰略助推


商業模式之外,這次疫情之中,同樣有更多深刻的東西在被潛移默化的改變著。


過去的一個季度,不僅是對於中國,對於世界來說也同樣難熬。人們見證了英鎊的起落,道瓊斯指數的傾瀉,世界在科技革命的紅利退卻之際頻繁陷入“馬爾薩斯陷阱”。


洶湧的民族主義浪潮之中,美股成為了三大泡泡中最先被戳破的那一個。


而展望未來,正如史蒂芬·羅奇在《失衡》一書中所闡述的那樣,無論是中國、美國還是世界,都將在新一輪的動盪中開啟自身經濟“再平衡”的契機。


對於中國來說,這一平衡的關鍵,無疑仍是在實現製造業服務業經濟復甦的同時,在高築的樓市和透支過度的一線城市之外,找到新的發力拐點。


這也意味著,在新技術帶來突破性的增長變革之前,以下沉市場為代表的基本盤維護,依然會是不變的旋律和風口。


而在這一過程中,屬於下沉市場競爭格局的第一段落,即跑馬圈地式的入局,也將徹底宣告結束。未來相當的一段時間內,B、C兩端帶來的多維度理解,不僅將決定著入局者未來的收穫,同樣也將深刻影響著國家經濟甦醒的腳步。


這或許也是促成各地主官紛紛走進拼多多直播間,通過“產業帶復工線上大聯播”等系列活動,逐步恢復製造業的內需動能的又一關鍵。


面對剛剛從疫情中恢復少許元氣的地方製造業,簡單粗暴的市場競爭和馬太效應不僅無助於它們的成長,反而會在某種程度上造成對於產業的“二次傷害”。


相較而言,拼多多新電商直播去中心化、基於社交的流量分發模式,則能夠讓產業快速形成合力,並進一步實現帶動商家發展的正循環。深入產業鏈大後方的拼多多,由此不僅顯示出它的戰略前瞻性,更具備了助推供應鏈模式變革的引導力。


截至3月31日,拼多多已在浙江、廣東、山東、河北、江蘇等地聯手推進“市縣長產業帶直播”活動,通過“拼交會”共同扶持產業帶轉型。


此前,拼多多在山東曹縣、廣東虎門、河北深澤、江蘇睢寧等地已經陸續舉辦了產業帶聯播活動。目前,市縣長直播已累計帶動產業帶商品訂單數超過2000萬,為企業新增粉絲超過190萬,直接扶助了大量行業準一線新品牌。


在那之外,藉助於深入供應鏈前後兩端的先發優勢,並以積極幫助下沉市場復甦的拼多多,同樣也成為了身處“再平衡”時期的中國鄉鎮經濟得以“摘下口罩”的關鍵。


而對於這一切,市場顯然並不會輕易遺忘,關於這一場抗疫背後更多“無聲的硝煙”,時間終究會在未來給予一份公正的報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