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是耶穌

在今天的基督教宗教儀式上會有施洗禮。接受施洗就會得到基督的祝福。基督並不是一個人名,而是一個稱謂。基督的意思是受膏者,救世主。是傳播思想,救贖勞苦大眾的佈道者。耶穌被信徒冠以基督,先知,上帝之子,大衛王之子的稱謂。先知就是能與神產生交流的人物,傳達神的思想,上帝就是天父耶和華,天主教,基督教,猶太教都稱耶和華為天父。我國太平天國時期的農民起義領袖洪秀全創立了拜上帝教,也自稱是天父的兒子。

為什麼是耶穌

大衛王是以色列最偉大的君王,今天我們看到的以色列國旗上的六芒星就是大衛之星,代表著以色列的猶太人是大衛王的後裔。耶穌出生在今天的巴勒斯坦加利利地區。父親是個木匠叫做約瑟,母親是大家熟知的瑪利亞。兒時的耶穌信奉猶太教,對猶太教的經典《但以理書》《以西結書》有過研究。而當時真正統治猶太人的並不是當權的羅馬帝國皇帝凱撒,也不是其繼任者凱撒的外甥屋大維,屋大維就是我們熟悉的奧古斯都大帝。因為當權者當時對言論自由管理的比較寬鬆,允許眾多宗教任其發展。所以名義上巴勒斯坦地區歸羅馬帝國管控,可是真正控制著當地民眾的是地區法院。法院的大祭司才是真正的當權者,但是大祭司也需要受到羅馬帝國委派的地區總督的監管。法院靠摩西律法對民眾的言行進行規範。摩西帶領猶太人走出壓迫猶太人的埃及。摩西稱自己受到耶和華的啟示帶領猶太民族在今天的約旦與巴勒斯坦地區定居,並受到啟示頒佈了十條戒律,也就是十戒,後來十戒慢慢擴充完善變成了摩西律法。

為什麼是耶穌

猶太民族在羅馬帝國時期摩西律法就是眾人的行為準則。而掌握著執法權的大祭司就是猶太教的撒督該派。猶太教有兩個派系很龐大分別是撒督該派與法利賽派。撒督該派中泛神論者很多,泛神論就是認為天地萬物皆有靈性,神靈眾多。法利賽派是堅定的摩西律法支持者與堅守者,他們認為一切行為準則必須按照摩西的戒律去執行,不能逾越。年少的耶穌經常跑到無人的地方苦思冥想猶太教這些教派的言行。當時出現了一個新的宗教領袖叫做施洗約翰。耶穌與約翰成為了朋友。基督教中的施洗禮就是借用約翰的施洗形式而來的。按基督教的說法施洗能幫助人們救贖罪惡,得到主的祝福。但是耶穌是一個非常有思想和個性的人。他討厭猶太教中眾多的儀式和繁文縟節,告訴眾人不要形式大於內容。我們要把精力放到行善佈道之中,雖然約翰的施洗禮也是一種儀式,但是並沒有得到耶穌的排斥,因為他們的意識形態有諸多相通之處。

為什麼是耶穌

後來約翰被當權者安提帕斯處死,約翰死前,耶穌已經自稱是基督降世,是這個世界的救世主。約翰入獄後許多其教徒皈依了耶穌,隨著耶穌傳道。隨著人數的增多,耶穌的思想逐漸走向成熟。就像我們的孔子一樣經常舉例或用比喻的手法告訴追隨自己的人一些道理。而約翰死前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個少年自稱是救世主是多麼一件荒唐的事情。耶穌開始宣講末日審判的故事。告誡眾人善良的人,信我的人會去到天堂。作惡多端不信我的人會去到格恆。格恆位於巴勒斯坦山中的一個環境惡劣無人山谷。格恆就是地獄。耶穌宣稱自己和聖徒擁有審判權。他開始在迦百農地區傳道,並很快得到了眾人的響應。而在他的家鄉拿撒勒,他的家人朋友和老鄉都認為耶穌瘋了,他的精神出現了問題。包括他的媽媽聖母瑪利亞也對眾人的質疑不置可否。所以耶穌回到拿撒勒地區並沒有得到家鄉民眾的響應。但是今天許多基督徒稱耶穌出生在伯利恆,因為阿拉伯人與希伯來人的祖先亞伯拉罕就出生在伯利恆,所以他們認為耶穌這樣一個偉大的人物同樣出生在伯利恆,這顯然有些牽強附會。

為什麼是耶穌


在家鄉得到冷遇,耶穌決定去往耶路撒冷,但是在那裡他同樣受到了冷遇,耶路撒冷大部分人信奉的仍然是猶太教的摩西律法。所以耶穌決定從一個猶太教的改良者變成一個顛覆猶太教的革命者。基督教就此誕生。耶穌與猶太教的撒督該派與法利賽派格格不入,他既不是泛神論者也不是像古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一樣的無神論者。而是一神論者,認為神只有一個就是上帝耶和華。就像伊斯蘭世界只信奉真主安拉一樣。他鼓勵人們推翻對眾人諸多限制的摩西律法,因為耶穌看到了那些道貌岸然的統治者用摩西律法去約束他人,私下卻做著違背律法的勾當。耶穌宣揚新的國度就要到來,追隨自己的人會上到天國享受和諧美滿的生活,沒有爾虞我詐。即使那些犯罪分子也能得到救贖,只要追隨他,以往的過錯就會得到寬恕。耶穌的衣食住行都和信徒們在一起。

為什麼是耶穌

第一次耶路撒冷傳道失敗後耶穌回到了迦百農,在迦百農他備受推崇,幾年後他回到家鄉再遭冷遇,一些親友揚言如果他能把神權中心的耶路撒冷民眾變為自己的教眾他們就相信耶穌是救世主。耶穌而後再次來到耶路撒冷,這次他選擇了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現在耶路撒冷郊區周邊傳教,得到了一些響應,可是再次進入城中時他的言行引起了大祭司的注意,耶穌宣稱自己要摧毀猶太教聖殿,自己三天內能夠重建一座。這觸怒了大祭司該亞法,耶穌的言行觸及了既得利益團體,面對耶穌的挑釁言論猶太教做出了反擊逮捕了他,並判處耶穌死刑用亂石砸死。但是當時的羅馬帝國委派總督彼多拉並不想讓耶穌慘死改判鞭刑,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受刑。可是耶路撒冷的猶太教民眾認為耶穌是異教徒堅決要處死耶穌,故事就這樣落幕了。

為什麼是耶穌

今天我們熟知的馬太福音,路加福音,馬可福音都是叫做馬太,路加,馬可的信徒記下的對人們的告誡。福音書並不是什麼描述神的典籍,而是像論語一樣告訴大家要做友善愛人的君子。而約翰寫的啟示錄也是其對耶穌言行的理解用自己的思想表述梳理出來。這些東西都是信徒們的手筆,並非出自耶穌之手,真真假假不得而知。就像猶大是否出賣了耶穌一樣,一個管賬的為什麼出賣主人,難道真的是為了錢嗎,我們不得而知。耶穌同樣有過糾結困苦迷茫之時,他為眾人的嘲笑羞愧,他為傳教宣揚教眾們要斷絕與親人的關係,是否隱藏著自己與家人都不和的情感發洩我們不得而知,耶穌時而意氣風發,時而頹廢暗淡。但是他確實是一位了不起的踐行者,我們可以不贊同他的意識形態,但是不可以無視他的勇氣與毅力。今天我們聽到許多教堂的名字叫做聖保羅大教堂,聖彼得大教堂,這些都是以追隨耶穌的聖徒的名字命名的教堂。可是耶穌受刑時他的十二門徒們並沒有送他最後一程,而是各自逃散。面對今天越來越完善的基督教體制,三位一體學說充實了宗教的內容,吸引了更多的信徒,但是這可能違背了耶穌的初衷,即形式大於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