昇華你的人生內涵,讓行為直指一生方向:視界、認知、行為、動力

所謂行為的昇華,就是讓自己每天的碌碌無為(或是瑣碎的行為),變得具有方向感……

對行為的昇華與對“視角和認知”的昇華有很大的不同,因為前者還需要較多的人生動力來支撐。而人生動力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內心的感性、理性與外在誘導因素,相互共鳴而成的一種力量。而對人生動力的昇華,又不是我們能操控的,更講究機緣。所以,行為的昇華相對來說也變得更加不可控了。通常,對視角和認知的昇華,可以由自己來完成大半,而行為和動力,往往更多是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失敗的可能性陡增。尤其一個人的人生動力與孩提時的成長經歷相關度很大。我們時常會說一個人“眼高手低”,有時也會自嘲“我什麼道理都懂,但就是做不到”,正是對“視角和認知已經昇華的情況下,行為卻總是跟不上節奏”的一個寫照。

前兩篇,我們已經講述了人生昇華的視角和認知部分。想要補充的可以查下歷史文章。總的來說,所謂人生內涵的昇華,就是以下這四個方面,而今天要說的,是關於行為的昇華。

  • 即時性的認知視角,升級為一生甚至是永生尺度下的視角;
  • 把認知從一時經歷所能共鳴的智慧,升級為一生經歷可共鳴的甚至是超越時代極限的;
  • 把短暫性的人生方向,升級為可以永恆追求,可以被承繼的人生方向;
  • 把人生動力,從被動或貪念升級到可以產生無盡動力的。

行為的昇華,是人生方向的質變,是人生價值的昇華

所謂行為的昇華,就是讓自己每天的碌碌無為(或是瑣碎的行為),變得具有方向感,能將大部分行為產生的價值聚集起來,如此則可以成就一生的價值;若是不僅能聚攏自己的行為價值,還可以通過聯動性,按照以人為本,尊重人生本原的原則,將有關聯的人都聚集起來,形成一個龐大的統一場,那麼就可以成就永生價值了,甚至可以感動一代又一代後人,願意承繼這份方向。所謂以人為本,即只要人類還存在一天,那麼這些行為所產生的意義就會是永遠對人類有價值的,通常意味著,這是整個人類共有的,比如人類的認知上限。我們也可能會被前人所打動,成為他們偉大事業的追隨者,只是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這一點和視角以及認知的第二次昇華類似,終其一生是不會抵達的。所以,本文仍然會著重於尋求一生的方向。

昇華你的人生內涵,讓行為直指一生方向:視界、認知、行為、動力

每個人,都會面對這個問題:這一生到底是為了什麼?自己的力量如此弱小,到底能做些什麼呢?似乎這個世上,多自己一個不多,少自己一個也不少。曾經是天上最閃亮的星,一家之寶,在失去青春的光輝之後,就變成了一粒浮塵。人的一生會有大大小小數不清的小目標,但能夠支撐一生方向的卻很難尋找。人一天的行為是趨於無序的,忙碌了一天又一天,卻幾乎不會引起什麼變化。但人的行為會被不同強度的方向所吸引,根據強度可以人生方向分為:由碎片化的自我所提供的時效性目標,比如:減肥、健身,旅遊等等;由真我所提供的可供一生去拼搏的方向,比如:志向、夢想等;又或者以人為本,與人類綁定在一起的可以承繼的永生性方向,比如:繼往聖之絕學,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為了人類的事業等。

對於身為普通人的我們來說,人生行為通常在選擇工作時開始分化。有的人,選擇進入體制內,有的人選擇體制外,還有一部分人選擇創業。其實,不論選擇如何工作,如果我們的方向始終沒有固定下來,那麼不論我們是在體制內外,還是走在了創業道路上,都是會因為搖擺而感覺痛苦的,會不停地質疑自己所作所為的意義,早早的想要中途放棄。而如果有了人生方向,即便我們是進入了體制內,同樣可以有所作為。很多人拿體制作為無法突破自己的藉口,事實卻是體制內的人,也有很多達成了很有價值的人生,甚至通過體制的力量,達成了難以企及的高度。只是身在體制內的人,其行為更容易變得一盤散沙,充滿惰性,此時若去了體制外,會是一灘爛泥,去自主創業,更是永不可能。還記得前些時間,有個高速收費站的服務人員,大喊著“我都這個年齡了,除了收費我什麼也不會”的新聞嗎?不知其工作之餘的行為,是不是被各種誘惑衝擊的極為分散了呢?對於沒有方向的人和擁有方向的人,當他們過完一整天后,前者會覺得,終於忙完了,距離發工資又近了一天;後者卻會看到,自己所堅持的這個追求,真的有增長一點,即使這一點極小。

如何對人生行為進行昇華?尋找自我三部曲

昇華行為所產生的價值,必然是通過“目標、個人人生方向、人類方向”來實現的。然而,我們的行為並不會輕易的達成。在人生方向上,古人也早已為我們提供了很多建議。比如“齊家治國平天下”。只是由他人為我們指定的人生方向,通常不會與我們“完美的合體”,因為內在的驅動是不匹配的。賦靈也不會建議人們,去以父母年輕時的夢想去作為自己的夢想,更不會建議你們把自己的方向綁定在愛人的期望和家人的寄託上。賦靈選擇從每個人從生到死的人生歷程中,逐漸擁有的四維人生,來梳理出適合每個人的行為方向。

通常,調理自我行為的過程,是伴隨著尋找自我的過程完成的,這與《真我三部曲》恰是結合在一起的。所謂真我三部曲,即是指每個人的一生,在尋求自我的道路上,會經歷“將所有的碎片化自己從他人那裡收回”,“一段獨行的歲月以明晰出真我”,之後“再從真我出發,去擁抱完整的人生”這一過程。而人要昇華自己的行為方向,也分為相應的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將為他人而活的自己,被繁華誘惑的自己,全部收回來

人生開始的時候,通常並不會有什麼方向。往往是父母家人對我們的寄託,或者我們自己的一些憧憬,又或者是各種外在的誘惑在牽著我們往前走。然而,這些行為方向,即不能產生足夠的動力,去開拓視角,儲備認知,也不會讓所有行為變得統一而有價值。除去那些順從了自己一境享受本能的部分,他人施加在我們身上的那些,我們往往是內在抗拒、外在順從的。與其任由這些行為,充斥著人生,讓我們變得行為不一,不如將其收回。收回的階段,難免會有些摩擦,需要我們去做點什麼……這個在具體的過程中,大家自然會有體會。可人嘛,就是要置之死地而後生的。不然,行為就沒有辦法梳理成具有統一方向的模樣。

第二階段,獨行歲月,明晰真我,確定一生的方向

收回自己後,我們會面臨完全沒有方向的痛苦。就是要在這種情況下去感受自己,解讀自己,明晰自己,之後就可以逐漸調動行為,沿著這個真我,讓人生變得主動起來。這個階段的我們,剛開始會非常容易暴走。通常是說不得、碰不得的。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卻又根本不可能被完全理解內心的那種迷茫。沒有了能夠轉移自己注意力,讓自己行為有所寄託的東西。

這個階段,我們要做的是從人生起點開始梳理整個人生的變動脈絡,包括感情的變化,情緒的起伏,認知的轉變等等。多梳理幾遍,往往會發現,原來人生方向早已埋下種子。而要把遮蔽在其上的種種小目標,一一撥開,也是很大的工作量了。如果只是找到其中一個,那就讓其作為一生的方向。可如果是找到了四維人生的全部種子:人生、愛情、家國、事業(夢想與現實的結合),就必須進入第三階段,以四維聯動的方式進行開創了。

第三階段,未來人類的四維人生方向:擁抱完整自我,抵達四創之地

到了第三階段,就剩一個字:創。當有了四維人生方向,所有的行為都會被統一出價值,這時的我們,已經可以完美地聯動自己的世界。需要說明的是,古人通常也是會有三個人生方向,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立業,其中少了對感性的呵護,即賦靈所提出的“創愛”,而這正是融合其它三維的關鍵。所謂創愛,並不侷限於愛情,而是指代一切和感性有關的。古代的認知多是束縛感性的,所以今天的人們,多了一個需要去努力的方向。

昇華你的人生內涵,讓行為直指一生方向:視界、認知、行為、動力

人生四維

行為昇華的本質,實為自我救贖,渡自我之三境

一個人的一生有三個階段,而這三個階段能達成的最好模樣,就成了思想家們所謂的三種人生心境。但不論是王國維的,還是馮友蘭的那些境界,名字的差異都改不了人生三境的本質。

昇華你的人生內涵,讓行為直指一生方向:視界、認知、行為、動力

正所謂“人生一場本如夢,雙線前行撕裂中,三境交錯混亂起,四維聯動創此行”。四維聯動的人生,推動起來是很慢的,慢到剛好填滿人的一生,又或者還會溢出一些。需要我們擁有更強的人生動力來驅動我們,而這就依賴於我們與最真愛之人的種種機緣了。即可以說人生變化慢,也可以說人生會穩穩地前行。當我們所有的行為,都可以為我們提供人生意義的時候,我們又何愁自己會覺得沒有存在感,沒有成就感呢?當已經可以堅定無比的去施展人生作為,那我們面對人生,還有什麼疑惑呢?

昇華你的人生內涵,讓行為直指一生方向:視界、認知、行為、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