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西十誡之第十誡:為何貪戀比人的一切?貪的本性反應出什麼?

不可貪戀人的房屋;也不可貪戀人的妻子、僕婢、牛驢,並他一切所有的。(出埃及記廿17)

摩西十誡之第十誡:為何貪戀比人的一切?貪的本性反應出什麼?

為什麼“貪”?

  ●這最後一條誡命與前面的誡命不同在於:前面的誡命指著我們的“行為”,是外在的,是人們容易知道的;但是這個誡命指著我們的“態度”,是內在的,是人們不容易知道的。

  ●前提認知:

  1. 上帝賦予人們慾望:

  (1) 獲得事物的慾望

  (2) 取得成就的慾望

  (3) 生產製造的慾望

  慾望本身沒有錯誤,而是這些慾望需要在真理中被導正。

  2. 上帝賞賜人們事物:

  (1) 美好的萬物:創世記一31 “神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

  (2) 可羨的真理:詩篇十九10“都比金子可羨慕,且比極多的精金可羨慕;比蜜甘甜,且比蜂房下滴的蜜甘甜。”

  (3) 各樣的恩賜:哥林多前書十四1“你們要追求愛,也要切慕屬靈的恩賜。”

  ●除去誤會:不要誤會人們應當不可有“喜歡”,不可有“慾望”。這個誡命是說:“不要不正當的欲求美好的事物!”

  ●人們所以會“貪”是從一種“喜歡”、一種“慾望”而來,先是我“看見”就“喜歡”,然後在我的心中產生“慾望”,想得到不屬於我的,這就是“貪”了。“貪”就是:一種不被控制的獲取性慾望。

  ●“欲”是指在我的“心“中一直有個山“谷”,常常向我說:還“欠”了些什麼!

“貪“的表現在哪裡?

 

摩西十誡之第十誡:為何貪戀比人的一切?貪的本性反應出什麼?

 1. 四種型態的“貪”:

  ●過分的欲求:我們必須敏銳的檢驗自己的欲求,知道自己的欲求是否過分。在舊約中上帝藉著先知責備百姓的“貪婪”。新約雅各書有如此的勸勉:

  雅各書四1—3“你們中間的爭戰鬥毆是從哪裡來的呢?不是從你們百體中戰鬥之私慾來的嗎?你們貪戀,還是得不著;你們殺害嫉妒,又鬥毆爭戰,也不能得。你們得不著,是因為你們不求。你們求也得不著,是因為你們妄求,要浪費在你們的宴樂中。”

  ●不法的欲求:所謂“禁”果,就是它雖然美好,但是它有個清楚的標示:“不可”。實例:伊甸園中的亞當夏娃,不以上帝所設的“禁止”為好。約書亞記第七章所記亞幹所作的事也是如此。

  ●取利的欲求:以自己的欲求為動機,從他人身上尋找機會。

  以西結書廿二12“在你中間有為流人血受賄賂的;有向借錢的弟兄取利,向借糧的弟兄多要的。且因貪得無饜,欺壓鄰舍奪取財物,竟忘了我。這是主耶和華說的。”

  彼得後書二3“他們因有貪心,要用捏造的言語在你們身上取利。他們的刑罰,自古以來並不遲延;他們的滅亡也必速速來到。”

  ●惟財的欲求:生活的意識型態單以自我得到更多的事物為目的!

  提摩太前書六9—10“但那些想要發財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網羅和許多無知有害的私慾裡,叫人沉在敗壞和滅亡中。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

  2.“貪”會帶給人的影響:

  ●不誠實:大冉貪戀烏利亞的妻子拔示巴時所表現的不誠實。(撒母耳記下十一章6—13節)

  ●不正義:亞哈王與王后耶洗別貪戀拿伯的葡萄園所作的不正義。(列王紀上二十一章)

  ● 不隨主:少年財主的事件,請留意耶穌的問話中,沒有提到前四誡以及第十誡。(馬太福音十九章16—30節)

如何知足常樂?

 

摩西十誡之第十誡:為何貪戀比人的一切?貪的本性反應出什麼?

 1. 認識貪慾的影響:

  (1) 因為貪慾因此勞碌:箴言廿三4“不要勞碌求富,休仗自己的聰明。”

  (2) 因為貪慾因此負債:傳道書五11“貨物增添,吃的人也增添,物主得什麼益處呢?不過眼看而已!”

  (3) 因為貪慾因此憂慮:傳道書五12“勞碌的人不拘吃多吃少,睡得香甜;富足人的豐滿,卻不容他睡覺。”

  (4) 因為貪慾因此鬥爭:雅各書四1“你們中間的爭戰鬥毆是從哪裡來的呢?不是從你們百體中戰鬥之私慾來的嗎?”

  (5) 因為貪慾因此不足:傳道書五10“貪愛銀子的,不因得銀子知足;貪愛豐富的,也不因得利益知足。這也是虛空。” 德國哲學家說:“錢,像鹽水,越喝越渴。”

  2. 克服貪慾的良方:

  (1)在主的供應中知足:

  ●禱告經歷主供應:

  雅各書四2“你們得不著,是因為你們不求。”

  腓立比書四6—7“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

  創世記廿二14“亞伯拉罕給那地方起名叫'耶和華以勒'(就是耶和華必預備的意思),直到今日人還說:‘在耶和華的山上必有預備。'”

  馬太福音六31—34“所以,不要憂慮說: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拒絕與別人比較:

  哥林多後書十12“因為我們不敢將自己和那自薦的人同列相比。他們用自己度量自己,用自己比較自己,乃是不通達的。”

  中國人常說的兩句話:“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人比人,氣死人!”拒絕一種思想:“為什麼別人有的比我好?”

  ●享受神所賞賜的:

  傳道書五19“神賜人資財豐富,使他能以吃用,能取自己的分,在他勞碌中喜樂,這乃是神的恩賜。”

  傳道書六9“眼睛所看的比心裡妄想的倒好。這也是虛空,也是捕風。”

  ●安息於神的主權:

  約伯記一21 說:“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

  腓立比書四12“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

  (2) 在主的慈愛中知足:

  ●以你有的幫助人

  提摩太前書六17—19“你要囑咐那些今世富足的人,不要自高,也不要倚靠無定的錢財;只要倚靠那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神。又要囑咐他們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捨,樂意供給(或譯:體貼)人,為自己積成美好的根基,預備將來,叫他們持定那真正的生命。”

  使徒行傳廿35“當記念主耶穌的話,說:‘施比受更為有福。'”

  路加福音六38“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並且用十足的升斗,連搖帶按,上尖下流地倒在你們懷裡;因為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

  (3) 在主的恩典中知足:

  ●定睛在永恆價值

  哥林多後書四18“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

  路加福音十二15“於是對眾人說:‘你們要謹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貪心,因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

  ●學會支取主恩典

  哥林多後書十二9“他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

  ●不受世俗的磨子

  羅馬書十二2“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世界的磨子磨造出的價值觀、慾望,甚而世俗的貪婪,以致於失去愛神愛人的心。世俗的磨子基本上有三個記號:possession擁有,pleasure 享樂,prestige 聲望,意思是說:只要你擁有這個世界,就得以享有這個世界的快樂,同時你在這個世界會得到世界的聲望。

  約翰一書二15—17“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因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都不是從父來的,乃是從世界來的。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慾都要過去,惟獨遵行神旨意的,是永遠常存。”

應用與實踐

 

摩西十誡之第十誡:為何貪戀比人的一切?貪的本性反應出什麼?

 路加福音廿一34—36“你們要謹慎,恐怕因貪食、醉酒,並今生的思慮累住你們的心,那日子就如同網羅忽然臨到你們;因為那日子要這樣臨到全地上一切居住的人。你們要時時警醒,常常祈求,使你們能逃避這一切要來的事,得以站立在人子面前。”

  這是最後一誡的學習,請將這段耶穌基督的話,慢慢的細讀,在主面前接受光照:你是否清心寡慾的警醒等候主的再來?還是與世同流地追逐物慾,被今生的思慮累住了?請為此祈求禱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