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未完成》:名利權情皆辛苦,患癌女博士叩問生命意義。


《此生未完成》:名利權情皆辛苦,患癌女博士叩問生命意義。

《此生未完成》:名利權情皆辛苦,患癌女博士叩問生命意義。

記得第一次聽說這本書,是讀研期間一位老師偶然提起的,清楚地記得他提起作者抗癌的經歷以及對生命意義的叩問都讓人唏噓不已。

《此生未完成》光是這個名字,就足以引起我的極大的好奇心,但苦於和作者一樣,整天忙於科研或者其他瑣事,焦躁和不安,幾乎沒有時間靜下來讀書,於是擱置至此,再次想起,一晃已是三年之後。

于娟,祖籍山東濟寧,享年32歲,海歸博士,復旦大學優秀青年教師,與相戀多年的男友結婚,成為一個兩歲孩子的母親。完成這一切後,罹患乳腺癌晚期。苦心經營多年的人生大廈突然倒塌。

《此生未完成》:名利權情皆辛苦,患癌女博士叩問生命意義。

《此生未完成》:名利權情皆辛苦,患癌女博士叩問生命意義。


關於于娟,書中可以看出她確實是可愛陽光的,是真正有趣的靈魂,她在復旦讀博期間,一次泡吧,因為有人打群架,她被誤抓進了警察局。

“警察開始問話錄口供,問我是幹什麼的,我說復旦學生,他問幾年級,我說博一。然後警察怒了,說我故意撒酒瘋不配合。我那天穿戴的是一件亮片背心、一條極短的熱褲、一雙銀亮高跟鞋,除了沒有化妝,和小阿飛無異。小警察鄙視的眼神點燃了我體內殘存的那點子酒精,我忽地站起來說;“復旦的怎麼了?讀博士怎麼了?上了復旦讀了博士就非得穿得人模狗樣,不能泡吧啦?”

在病痛和治療的摧殘下,她仍然能寫下靈動有趣的文字,在飽受摧殘的軀體之下,仍蘊藏著活潑的生命力。


《此生未完成》:名利權情皆辛苦,患癌女博士叩問生命意義。

《此生未完成》:名利權情皆辛苦,患癌女博士叩問生命意義。

周國平為本文作序時寫道:“我不想從文學角度評論這部書稿,雖然讀者從我引用的片段可以清楚地看到,于娟的文字多麼率真、質樸、生動。文學已經不重要,我在這裡引用這些片段,只因為它們能比我的任何言說都能更好地勾勒出于娟優美個性和聰慧悟性。上蒼怎麼忍心把這麼可怕的災難降於這個可愛女子、這個可愛的家庭啊。”


《此生未完成》:名利權情皆辛苦,患癌女博士叩問生命意義。

《此生未完成》:名利權情皆辛苦,復旦女博士叩問生命意義。

《此生未完成》分為三部分,首先是“病隙日記”,她以輕鬆靈動,生動有趣的方式訴說了在抗癌過程中遇到的人和事,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剖析了“為啥是我得癌症”。

第二部分是“人間煙火”,她以溫暖平和的語氣,訴說了關於母愛、親情、愛情、故鄉等,這些凡塵人世間的牽絆,是從未曾有過的情愫,說不出來的依戀與不捨,最平淡、軟綿,溫熱卻又魂牽夢縈;

第三部分是“剎那芳華——于娟的詩”,一字一句,飽含深情,足以體現於娟明媚和美好的內心,文中道“人生的宴席一場接著一場,錦燈繁花音嫋舞影,卻冥冥間篤定相信自己在趕著自己寂寞的路。”

于娟在文章中曾用了一章的內容來剖析患癌的原因,客觀科學,不帶有任何感情色彩地進行分析總結,痛定思痛,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


(1)飲食習慣

A、瞎吃八吃。總是樂於嚐鮮,吃過許多不常見的野味,如孔雀、河豚、海鷗、鯨魚等。

B、暴飲暴食。于娟是個率性隨意的人,吃東西也講究大口喝酒大碗吃肉,食量聞名中外,和最愛的遊戲“貪吃蛇”一樣,不管你再怎麼靈巧機敏,貪吃的後果總是自食其果

C、嗜葷如命

得病之前,每逢吃飯,若是桌上無葷,便會索然無味。這是由於作者有一個國家“特一級”廚師的老爹,從小便被開小灶,絲毫不受北方小城物質匱乏的條件的影響。喜歡吃海鮮,但身體本身不適應,因此嚐鮮即可,不可胡吃海塞。

引經據典,開始相信動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會導致慢性疾病的發生(如肥胖、冠心病、腫瘤、骨質疏鬆),以植食性的食物為主的膳食最利於健康,也能有效預防和控制慢性疾病。

《此生未完成》:名利權情皆辛苦,患癌女博士叩問生命意義。

《此生未完成》:名利權情皆辛苦,患癌女博士叩問生命意義。

(2)睡眠習慣

晚睡、熬夜基本沒有12點之前睡過,厲害的是通宵熬夜。

學習、考試、考各類證書、考研,都是堂而皇之的正式理由,我們是現代人,不可能脫離社會發展軌跡、現代生活節奏及身邊的干擾,但是仍需控制,掌控時間,儘早睡眠。

除了是真正學習和工作的時間外,多數時間是感官享受,如電影、BBS、K歌等,過了那一刻都是浮雲。

請記住:唯一踩在地上的,是你健康的身體。


《此生未完成》:名利權情皆辛苦,患癌女博士叩問生命意義。

《此生未完成》:名利權情皆辛苦,患癌女博士叩問生命意義。

(3)突擊作業

于娟說“也許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是頂著讀書的名頭,大把揮霍自己的青春與生命。”對於考試大都是2 weeks,也就是前兩週才開始努力,考出的成績也只能說是too weak(太弱),所以每當埋頭苦學的時候,會下死手地折騰自己,從不考慮身體、健康之類,只是把自己當牲口一樣,快馬加鞭,馬不停蹄,日夜兼程,廢寢忘食,嘔心瀝血,苦不堪言……最高紀錄是一天看21h的書,看了兩天半去考試。

本科時考試靠的是體能,然而後來拼的是心血精力。做事從來不細水長流,而是高強度突擊作業,這是傷害機體免疫能力的首犯。

《此生未完成》:名利權情皆辛苦,患癌女博士叩問生命意義。

《此生未完成》:名利權情皆辛苦,患癌女博士叩問生命意義。

(4)環境因素

于娟提到,對於環境問題,除了空氣汙染外,最重要的是室內甲醛汙染,經年累月地浸泡在甲醛超標的環境,搬出甲醛超標傢俱半年後確診患癌。


《此生未完成》:名利權情皆辛苦,患癌女博士叩問生命意義。

《此生未完成》:名利權情皆辛苦,患癌女博士叩問生命意義。

(5)性格因素

分析患癌的病人,太多的人都有重控制、重權欲、爭強好勝、急躁、外向的性格特徵傾向。

生病後才不得不承認,自己的性格不好:太過喜歡爭強好勝,太過喜歡凡事做到最好,太過喜歡統領大局,太過喜歡操心,太過不甘心碌碌無為。

“我曾經試圖做個優秀的女學者。雖然我極不擅長科研,但既然走了科研的路子,就要有個樣子。我曾經的野心是兩三年搞個副教授來做做,於是開始拼命發文章、搞課題,雖然對實現副教授的目標後該幹什麼,我非常迷茫”。

世間的一切,隔岸看花,雲淡風輕。


《此生未完成》:名利權情皆辛苦,患癌女博士叩問生命意義。

《此生未完成》:名利權情皆辛苦,患癌女博士叩問生命意義。

最後,讀完此書,我的內心久久無法平靜。思慮再三,還是覺得我們被囚禁在現實枷鎖內,抑或是自己把成為了“裝在套子裡的人”。

人生其實並沒有多少珍重時光與愛的人分享,人生可以美在天高海闊百舸爭流,美在鷹擊長空魚翔淺底,美在一種嘗試一種探索,但是不要一直趕路,一直競走飛遊,保持一定的節奏,降低一定的物慾,分享你的人生最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