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與紅薯不睦

早餐時遇見一同事提著一袋東西進校門。

我並沒有注意同事袋子裡裝的是什麼東西。

倒是同事熱情,扯開袋子,說:新鮮紅薯,來一個?


此生,與紅薯不睦



我搖搖手,致謝,婉拒。

前幾天,家裡於老師買了幾個烤紅薯回家。

我正在寫東西。

於老師說:紅薯,吃一口?

我搖手。

於老師再問:烤紅薯耶,真的不吃?


此生,與紅薯不睦



於老師可能忘了,我曾經跟她說過:這一輩子,與紅薯有仇。

70後的人可能才能理解我們這些人對紅薯的抗拒心理。

四、五歲時,老奉三姊弟被寄養在姑媽家。

姑媽本身就有六個子女。

那個年代,要吃飽是一件困難的事。

別說吃飽,有吃都是困難的事。

所以,那時的主食說是米飯,實際上是紅薯。

年幼的老奉清楚地記得,產紅薯的季節,一日三餐都是紅薯。

煮紅薯、蒸紅薯,煨紅薯,紅薯葉,各種手段基本用盡。

改一個字:紅薯飯,南瓜湯。

除了吃紅薯,還要曬紅薯。

紅薯幹,紅薯片,窖紅薯,該用的經濟手段都要用。

特別是紅薯絲,用刨子刨好後曬乾儲存。

到了冬季,紅薯絲就派上了用場。

把曬乾的紅薯絲放在米飯上蒸熟。

每次吃飯之前,每個小孩都要先吃一碗紅薯絲,然後才能夠吃一碗小小的米飯。

絕沒有怪罪姑媽的意思。

大人們可能小碗米飯都沒有。

相反,非常感謝姑媽在那個特別困難的年代對我們三姊弟的接納與包容。

但是,從此與紅薯不睦。

不睦只是客氣的說法,說有仇,一點也不過分。

其實,這應該只是埋藏在個人心中的秘密。

直到有一天,跟一朋友喝酒。

朋友年齡跟我相仿,人生經歷跟我大致相似。

當天的酒桌上,朋友突然說到一個話題:他這一輩子中,最討厭紅薯。

至於原因嘛,竟然與老奉有高度的重合。

當時,對這位朋友好感又加深了一層。

其實,這有點不厚道。

畢竟是紅薯養活了我們。

我們應該感謝紅薯才對。

表面上還是知道這層道理,但是心裡上卻總是抗拒。

哪怕就是小時從來沒有吃過烤紅薯,但還是不想嘗試。

淺嘗輒止都不想。

也許,只是不想提及兒時的那種苦澀。

再延伸一下,老奉幾乎不愛吃任何零食,可能也與這份經歷有關。

於老師曾經說過,我這個人有點怪,什麼水果都不愛,什麼零食都不想。

這有什麼奇怪的?多喝水, 多吃菜,營養也不缺呀。

或許可以說這是幼年心理陰影。

好在並沒有多少負面影響。

特別是人到中年,什麼飯局,什麼好酒,對我基本上沒有多大的吸引力。

與看淡有關,也與幼時的經歷有關。

有時也覺得這種抗拒心理要不得。

但,還是改變不了。

就好比,某人給我的印象不好,不管何時何地何情境,都不想與之深談,更別說深交。

顯然,紅薯還沒有某些人那麼討厭。

但我還是不喜歡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