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夜叉”竟是一位來自印度的美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男性用“母夜叉”這個詞來形容兇悍的女性。

文學作品中也有典型的人物形象,比如《水滸傳》中的孫二孃。

據《毗溼奴往世書》所述,夜叉與羅剎同時為生主補羅底耶所生,或生於大梵天的腳掌。

後來釋迦牟尼創立佛教,把原先婆羅門教裡的許多神化為本教所有,夜叉也被列入,成為守護正法神,但有時也以威勢害人。

因此夜叉在印度神話,佛教,以及中國的文學典籍等中,也不盡相同。

夜叉最早來源於古印度的神話,是神創造出來的陰間物種,用來協調神和人之間的關係。

梵文夜叉被譯為Yaksa,有“輕捷”“勇健”的意思,最早是相貌醜陋的吃人惡鬼。

但神並沒有賦予夜叉獨立的意志和全部的神力,所以夜叉是半神。在後來的漢譯佛教中,夜叉以護法神的身份出現。

​“母夜叉”竟是一位來自印度的美人?|網友:我家的屬於國產


隨著佛教慢慢傳入我國,夜叉也出現在一些中國的文學典籍中,如《太平廣記》《聊齋志異》等。

典籍中的夜叉,通常被寫成身材高大,是一個赤發鋸牙的食人鬼。因他們身形迅猛,又可以幻化成人形,所以招到人們的唾棄。

《太平廣記》裡記載有這麼一個故事:說是一個小鎮上,在佛寺裡舉行大會。樂舞百戲都在院子裡表演。當時一個十歲的兒童正爬上竹竿玩雜耍,忽然有一個像巨鷹樣的東西迅速的飛過天空掠走了竹竿上的小孩。幾天後,孩子的父母才在一座高塔上找到了他。大人問是什麼東西擄走了他,小孩子說擄走他的那個東西長的就像佛寺壁畫裡的飛天夜叉。

​“母夜叉”竟是一位來自印度的美人?|網友:我家的屬於國產


《紅樓夢》第五回:“只聽迷津內響如雷聲,有許多夜叉海鬼,將寶玉拖將下去。”

後夜叉被形容成醜惡兇狠的人。

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記事一》:“建中靖國元年,侍御史陳次升言章,以蔡元度為笑面夜叉。”

其實,夜叉也分為公母。

母夜叉在印度神話被被描繪成擁有S曲線的性感美人,而男性卻被刻畫成拖著柱子的侏儒或者武士。

這一點在觀看印度巴爾胡特和桑奇大塔上的夜叉與夜叉女的雕刻可以體現出來。

所以“母夜叉”在印度神話不僅沒有凶神惡煞的面相,反而是一個美麗動人的形象。到後世才被重新定義了。

​“母夜叉”竟是一位來自印度的美人?|網友:我家的屬於國產


​“母夜叉”竟是一位來自印度的美人?|網友:我家的屬於國產


除了公母之外,夜叉又分為多種。鳩摩羅什尊者注:“「夜叉」有三種:一在地,二在虛空,三天夜叉也。”

顧名思義,地行夜叉,令人駭怕。他的頭髮冒綠色的火焰,高達數丈,像蠟燭一樣燃燒。他的眼睛一個生在頂門上,一個長在下巴上,形狀怪異,有的是三角形,有的是半月形。他的鼻子,一孔朝天,一孔向地,好像蝸牛的觸角,有時伸出,有時縮回。他的耳朵,一個在前邊,一個在後邊,形狀太恐怖了,人見了會嚇得全身發抖。他不喜歡幫助人,專門喜歡散殃害人。

空行夜叉有一對翅膀,能在空中飛行,千變萬化,有時現紅色,有時現藍色,有時現黃色,無論是什麼顏色,都有一種黑暗的光,這光十分厲害。他的身體,有時變為人身獸頭、或牛頭、或馬頭,和地形夜叉一樣,喜歡給人添麻煩。

現在我們所說的“夜叉”都是指惡鬼,能飛行,能食人、傷人。

​“母夜叉”竟是一位來自印度的美人?|網友:我家的屬於國產


而今,夜叉不僅僅是存在於神話或者典籍中,也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如一些民間藝術中的剪紙以及富有科技感的遊戲中。

​“母夜叉”竟是一位來自印度的美人?|網友:我家的屬於國產


無論是以哪種形式出現,都是一種歷史文化的延伸。

好了本期我們就到這裡啦,喜歡看印度奇葩一面的小夥伴歡迎關注大同學黑阿三,保證每天更新讓你的好奇心得到滿足。

點贊富一生,評論富三代。我們下期再見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