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犯有兩大錯:背棄了諸葛亮的進攻策略和防禦體系

諸葛亮對姜維有知遇之恩,姜維卻背叛了諸葛亮。

這裡的“背叛”並不是指反叛、叛國,而是指他背離、拋棄了諸葛亮遺志。

姜維的背叛,主要是改變了諸葛亮的進攻策略和防禦體系,這是非常嚴重的兩大錯誤,引起了一系列糟糕的後果,甚至成為蜀漢亡國的重要因素。

蜀漢之亡,上有扶不起的阿斗昏庸,下有譙周為首的投降派拆臺,內有閹宦黃皓干政,外有姜維進退失據、窮兵黷武。

之前已經講了譙周和黃皓,本篇專門說說姜維之失。

姜維犯有兩大錯:背棄了諸葛亮的進攻策略和防禦體系


第一大錯:背棄諸葛亮的進攻策略

蔣琬、費禕“鹹承諸葛之成規,因循而不革”,姜維背離諸葛遺志,必然先掃清費禕這個障礙。

其實蔣琬也曾試圖改變諸葛亮的進攻策略,“(蔣)琬以為昔諸葛亮數窺秦川,道險運艱,竟不能克,不若乘水東下。”只是在眾武將的反對下,他還是放棄了水路東進的策略。

費禕也和蔣琬一樣“克遵畫一”,沒有因貪功“玩眾黷旅”、輕舉妄動,所以也沒有大規模的兵死將亡,能確保“邊境無虞”。

延熙十年(247年),涼州刺史姜維被升為衛將軍,與大將軍費禕共錄尚書事,兩人地位差不多相當了,但卻觀點相左,矛盾必然激化。

姜維自以為熟悉西邊羌胡風俗,又自負才武,計劃聯合羌胡各部落,切斷大魏的隴西之地,這樣西邊無後顧之憂,又有源源不斷的物資和兵源,就可以放手東攻長安。

姜維想法很好,卻很難實現。這種進攻策略是完全背離了諸葛亮的計劃,諸葛亮志在關中,隴西涼州之地素來未完全歸附曹魏中央,不足為慮,如果要先切斷隴西,必然勞師動眾,事倍功半,費禕當然不可能同意。

姜維每次想大舉用兵,費禕則加以限制,撥給他的兵馬都不超過萬人。姜維要實現自己的進攻計劃,必須除掉費禕。

姜維犯有兩大錯:背棄了諸葛亮的進攻策略和防禦體系

費禕遇刺,雖然曹魏朝廷表揚了郭脩(也作郭循)“殺身成仁、捨身取義”的忠義,但現在主流觀點認為費禕遇刺案的主謀是姜維而非曹魏。

裴松之注《三國志》時就反駁了曹魏的嘉獎不當,郭脩被俘,既不能抗節不辱,於魏又無食祿之責,連他殺人動機都不清楚就胡亂褒獎。

郭脩刺殺費禕的確動機可疑,他投降了蜀漢,已不受魏國食祿,蜀魏本是敵國,又沒有滅國之仇,魏國也沒授意他殺人,且殺了劉禪費禕對魏國並無益處。

費禕死了受益人是誰呢?正是姜維。郭脩是姜維的俘虜,據《傅子》記載,姜維又好“陰養死士”。費禕在時,姜維領兵不足萬人,延熙十六年(253年)費禕一死,同年夏,再不受節制的姜維就率領數萬人出兵隴西。可見姜維成了最大受益人,他才是刺費案主謀。

姜維背離諸葛亮的進攻策略,代價是蜀漢痛失費禕,後果是他的窮兵黷武致使國疲民乏。

費禕才能過人,一般人學不來,阿斗都不敢惹的董允對他終身折服,諸葛亮、董和(董允父)都視費禕為年輕一輩中第一人。費禕之死,是蜀漢一大損失。

同樣數次北伐,諸葛亮因為不貪功不冒進,能與民休息,並沒有被批評為窮兵黷武,姜維則背離諸葛亮的進攻策略,損兵折將,勞民傷財,消耗國力,成為亡蜀因果中重要一環。

姜維犯有兩大錯:背棄了諸葛亮的進攻策略和防禦體系


第二大錯:背棄諸葛亮的防禦體系

進攻策略不對,不但久久無功,還空耗國力。

防禦體系出錯,對本來弱小的蜀漢,則是滅頂之災。

姜維都幹了啥?

原來,蜀漢在劉備諸葛亮時代,在北方前線,已經制定了完備的防禦體系:“實兵諸圍以御外敵,敵若來攻,使不得入。”就是在城外佈置重重重兵,安營紮寨,交錯防守,抵禦來敵,拱衛城堡。

這種防禦體系,是按照《周易》“重門”之道來設計的。從劉備稱漢中王、留魏延鎮守漢川,到王平成功阻擊曹爽大萬大軍,這一防禦體系一直是有效的。這種防禦體系雖然始於劉備,諸葛亮也必然參與其中,數次北伐都承襲舊制,蔣琬、費禕也未有改動。

姜維犯有兩大錯:背棄了諸葛亮的進攻策略和防禦體系

景耀年間,姜維則徹底改變了這一防禦體系,短短五六年,蜀漢滅亡。

姜維認為,這種防禦體系“適可禦敵,不獲大利。”蜀漢有幾斤幾兩,他還不清楚?確實是急在貪功!

他改造後的防禦體系是什麼樣的呢?

“不若使聞敵至,諸圍皆斂兵聚谷,退就漢、樂二城,使敵不得入平,且重關鎮守以捍之。有事之日,令遊軍並進以伺其虛。敵攻關不克,野無散谷,千里縣糧,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後諸城並出,與遊軍併力搏之,此殄敵之術也。”(《姜維傳》)

姜維試圖在防禦體系中植入進攻戰術:讓城外各營寨收兵積糧,退守漢、樂二城,使敵人進不了平川,並且以層層關隘鎮守抵禦來敵。平常使用探子探聽敵軍消息,如果沒有敵軍,就讓軍隊退到城裡,如果有敵軍來犯,就令遊擊野戰軍伺機出擊。敵人攻不下關口,四野又無糧食,從千里之外運糧,必然疲憊不堪。待敵軍退兵時,各城一齊出兵,野外的遊擊軍也全力出擊,這就是殲敵之術,而非禦敵之術。

按照姜維新的防禦體系部署,督守漢中的胡濟退守漢壽,監軍王含退守樂城,護軍蔣斌退守漢城,又在周邊的西安(非陝西西安)、建威、武衛、石門、武城、建昌、臨遠等處修建關隘鎮守。

姜維犯有兩大錯:背棄了諸葛亮的進攻策略和防禦體系

對於姜維修改防禦體系一事,盧弼《三國志集解》引用《通鑑輯覽》的評語是:“外戶不守,而卻屯以引敵,且欲俟其退而出搏之,真開門揖盜

之見。劉友益以為(姜)維之失計,漢所以亡,良然。”

胡三省注《資治通鑑》時評說道:“姜維自棄險要……書此為亡蜀張本。”

後來鍾會、鄧艾伐蜀,鍾會攻圍漢、樂二城,又派遣別將進攻周圍關口,守漢城的蔣舒開城出降,雖然樂城未被攻克,但周圍關口已被攻下,魏軍得以長驅直入,姜維和援軍一退再退,只能讓出陰平,堅守劍閣,鄧艾得以自陰平由景谷道傍入,遂南下滅蜀。

姜維雖然背叛了諸葛亮遺志,在進攻和防守兩端都犯了大錯,但他並未背叛蜀漢。

姜維的忠誠可鑑,勇武可敬,最後投降受辱也確是權宜之計,只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也算殺身成仁了。

胡三省對姜維的評價最為恰當:“姜維之心,始終為漢,千載之下,炳炳如丹”,然而“屢敗而不止”又“自棄險要”,“為亡蜀張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