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蘭生門,不得不鋤”那些被劉備廢掉的人才(上)


“芳蘭生門,不得不鋤”那些被劉備廢掉的人才(上)

“芳蘭生門,不得不鋤。”

這是劉備殺張裕時,對前來求情的諸葛亮說的一句話,意思是再芳香的蘭花(比喻人才),生在了家門口,也不得不鋤掉。

芳蘭生門,賢才礙事,都是自找死路。

這一點上,唯才是舉的曹操與劉備倒是很相像。再有才,不能為我所用,就是棄子。

劉璋闇弱寬柔,也能得人心

1、張裕

張裕,字南和,蜀郡人,通曉占卜之術,準確預言了漢祚盡、魏國立,還預言了劉備得益州及九年之後失益州(劉備病逝白帝城)。

劉備剛入蜀時,在宴會上講黃段子譏諷大鬍子張裕,是“諸毛繞涿居”。“諸毛”音同豬毛,“涿”有說指臀(豚音),也有說是指去勢的男根。張裕就因為反諷不長鬍子的劉備是“潞涿君”,被劉備懷恨在心,之後找了個藉口將張裕“棄市”。

“芳蘭生門,不得不鋤”那些被劉備廢掉的人才(上)

張裕最終落得在鬧市受死刑,一方面是劉備心胸狹隘,不能用的人才就除之而後快;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張裕本身不識時務,恃才自傲,桀驁不馴。歸根結底,還是他沒有真心歸附劉備,劉備未能真正得其心。

張裕本是劉璋從事,相當於參謀、秘書,像他這樣效忠劉璋、終不肯心服劉備的人才也不少,他們不能盡心盡力,劉備當然殺之以儆效尤。

以仁愛著稱的劉備和闇弱寬柔的劉璋相比,簡直不可同日而語,劉備能識人用人,楚蜀人才歸他,如過江之鯽、河流入海,但偏偏有幾個另類,像張任、張裕、鄭度、杜微、雍茂,甚至劉巴,能為劉璋所用,卻看不慣真龍劉備,即便降了劉備也不盡其才。黃權是個另類,跟劉璋、劉備、曹丕,他都能盡心盡力。

“芳蘭生門,不得不鋤”那些被劉備廢掉的人才(上)

2、張任

蜀郡人張任,寒門出生,以膽勇志節著稱,也是劉璋帳下從事。劉備南下取成都時,張任、劉璝率精兵守涪縣,失敗後,與劉璋兒子劉循退守雒城。建安十九年(214年)夏,雒城破,張任勒兵在雁橋外與劉備軍大戰,被生擒。劉備聽說他忠勇,打算降服他,但不事二主的他終不屈服。劉備嘆息人才不為己所用,還是將張任殺掉。

“芳蘭生門,不得不鋤”那些被劉備廢掉的人才(上)

3、鄭度

鄭度,劉璋的又一個從事,有謀略,如果劉璋聽他的話,劉備可能吞不下益州。

建安十八年(213年),劉備從葭萌進攻涪城時,廣漢人鄭度給劉璋出了個主意,搞堅壁清野戰術,把巴西、梓潼的老百姓都內遷涪水以西,在涪水以東搞焦土政策,把糧食全燒了,高壘深溝,以靜制動,和劉備打持久戰。

持久戰是劉備最怕的,因為劉備剛入蜀,人心未盡服,人少糧少,如果不能勢若破竹,一鼓作氣南下取了成都,只能滾出四川,滾回暫借的荊州之地。因為北有張魯,南有劉璋,他要想在外圍打打游擊,都很難立足。

劉備對鄭度的計策,“聞而惡之”,很擔憂劉璋真會和他打持久戰。還好法正早已看穿了劉璋的秉性,他寬慰劉備說,劉璋終不會採納鄭度的毒計。後來果然如此,劉璋覺得自己的責任就是愛惜百姓、保護百姓,怎麼忍心搞焦土政策牽動百姓,不但沒采用鄭度的計策,還把鄭度罷官。

後來再沒有關於鄭度的記載,大概他也沒投降劉備,未被劉備錄用。


“芳蘭生門,不得不鋤”那些被劉備廢掉的人才(上)

4、杜微

杜微,字國輔,梓潼涪縣人。他也被劉璋徵召為從事,因為疾病原因辭官。不知道他是真有病,還是不願在劉璋手裡做官,但可以肯定他不喜歡劉備。

劉備定蜀中,杜微就裝聾,閉門不出。劉備死後,建興二年(224年),諸葛亮才用轎子強行把杜微抬來,要他做主簿,也屬文書佐吏,機要秘書一類職位。杜微還是不肯就職,諸葛亮見他聽力不好,兩次以筆代言,恭敬相勸,杜微才勉強做了諫議大夫。

三人反對劉備稱帝,一人被殺雞儆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