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高智商的孩子有這3種習慣,長大後多半會有出息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脫穎而出,日後成為人中龍鳳,而要想得到成功除了需要後天的努力,父母更看重一個東西:

智商。

孩子如果智商高會有很多優勢:反應力快,記憶力好,思維方式活躍,所有父母從小就非常看重孩子的智商,卻不知道怎麼評定智商的高低。

北大的某位教授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智商高的孩子,小時候會有這3種習慣,他們長大後多半都會有出息。

敢於說出自己觀點的孩子。

世間雖然存在著"沉默是金"的道理,但其實對於孩子們來說,他們的敢說和敢做是非常重要的。有些孩子喜歡在和他人爭議的時候提出自己的看法,哪怕是對父母的教育內容都會有自己不同的理解。

北大教授:高智商的孩子有這3種習慣,長大後多半會有出息

而這樣的孩子表面上看起來是"抬槓運動員",但其實他們的想法和思維得到了鍛鍊,懂得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事情,往往證明他們更加聰明,智商更高。

喜歡捉弄別人的孩子。

小孩子開玩笑是常有的事,很多父母把這當成調皮搗蛋,讓人操心的麻煩事,但其實這是孩子的天性,比起那些沉默寡言,不合群的孩子,這樣的捉弄更體現出孩子的健康。

北大教授:高智商的孩子有這3種習慣,長大後多半會有出息

調皮好動的正常現象,孩子們在捉弄他人的同時也在享受著童年帶來的快樂,他們有想法有思路如何去和對方打鬧,智商也會在這過程中慢慢被提高。

會發號施令的孩子。

這類孩子簡稱叫"孩子王",他們在同齡的孩子中有很高的地位,不管是做事或說話都有帶頭作用,有些父母覺得這樣會培養出孩子的壞習慣,太以自我為中心,但其實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

北大教授:高智商的孩子有這3種習慣,長大後多半會有出息

孩子們在施展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在指揮他人的同時大腦的思維也得到了鍛鍊,孩子會在一次次的活動明白團隊協作的重要性,懂得責任感與集體榮譽感,懂得傾聽"下屬"的意見,慢慢的也會讓人佩服,從而自信心也得到提高。

這三類孩子可能在絕大多數父母眼中只能用"胡鬧"來形容,但其實他們才是高智商的好苗子。

北大教授:高智商的孩子有這3種習慣,長大後多半會有出息

孩子出生的時候就像一塊璞玉,後天能發揮多大的價值,其實都靠父母的教育和雕琢,所以父母需要從小就鍛鍊孩子的思維能力,培養出孩子的高智商。

從小就要讓孩子儘量做到這幾個事項:

和他人溝通。

哈佛大學曾做過一項試驗:從小就能和他人溝通的小孩,長大後成功的幾率也會更大。

北大教授:高智商的孩子有這3種習慣,長大後多半會有出息

只要孩子身處社會,無論是學習,生活,工作或社交都離不開和各種各樣的人溝通,是否具備優秀的溝通能力不僅對孩子的性格養成至關重要,更可能影響孩子一生的成就。

所以父母從小就要鼓勵孩子多與他人溝通,學會站在他人的立場思考問題,學會怎麼溝通才能讓對方感到舒適,這樣不僅在鍛鍊情商,思考的過程中智商也會有提升。

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習慣。

北大教授:高智商的孩子有這3種習慣,長大後多半會有出息

很多父母覺得孩子太小,怕孩子受到傷害,所以從小就幫孩子做一切的事情,他們自以為這是對孩子偉大濃厚的愛,其實反而會溺愛孩子,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造成影響。

父母從小就應該循序漸進地傳授生活常識,讓孩子有大概的認知並且慢慢學著自己獨立自主,包括了吃飯,穿衣服,或整理房間等等,雖然都是一些小事,但是孩子的動手能力會得到提高,過程中他們也會思考事情的條理性和可優化性,智商也會得到顯著地提高。

訓練孩子的感知覺。

當孩子還是嬰兒的時候,父母就要可以慢慢鍛鍊他們的感知覺,主要針對視覺,聽覺和觸覺的反應進行練習。

北大教授:高智商的孩子有這3種習慣,長大後多半會有出息

看彩色的動畫,聽音樂節奏的變化快慢,讓孩子感受手的冷熱溫度,這些都有利於孩子去感受萬物的一切,從而留下深刻印象,並且他們會在大腦中思考事情的原理,這樣思維也會得到鍛鍊,智商就可能會提高。

切勿逼迫孩子學習。

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很多父母為了讓孩子出人頭地就選擇逼著孩子學習,表面上看起來孩子在思考,但其實這樣只會有反作用。

北大教授:高智商的孩子有這3種習慣,長大後多半會有出息

逼著孩子學習會讓孩子厭學,大腦長時間處於被動思考的狀態就可能紊亂,甚至有牴觸的情緒,時間久了不僅會傷害親子感情還會讓孩子崩潰。

智商雖然對孩子有很大的幫助,但其實也不是孩子成功的唯一因素,父母應該正確看待智商的作用,不要盲目追求孩子的智力開發,畢竟努力的汗水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