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之西漢時期的成語典故——鑿壁偷光

歷史朝代趣事

中國歷史之西漢時期的成語典故——鑿壁偷光

本期主要講述西漢時期的成語典故——鑿壁偷光、夜郎自大

鑿壁偷光

西漢時期的成語典故——鑿壁偷光。成語的字面意思是說鑿開牆壁讓隔壁鄰居的燭光照進來。一般用來形容家裡貧窮但勤奮好學的人。

該成語最初出自《西京雜記·卷二》,其原文如下:

“匡衡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願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

中國歷史之西漢時期的成語典故——鑿壁偷光

鑿壁偷光

西漢時期的成語典故——鑿壁偷光。這個成語典故主要講的是西漢時期,匡衡從小勤奮好學的故事。

匡衡主要生活在漢元帝時期。小時候的匡衡家裡很窮,根本就沒錢上學,於是他就跟著一個親戚學習認字。

漸漸地,匡衡認識了很多字,他又想買書來看,可是他根本拿不出多餘的錢來買書,他便到處找人借書看。

隨著時間的流逝,匡衡也慢慢長大了,為了養家,他又不得不出去給人家做工。

可是,他並沒有就此落下自己的學習,他每天白天和家裡人幹活或者在大戶人家那裡做活,晚上回來依舊看書。

中國歷史之西漢時期的成語典故——鑿壁偷光

鑿壁偷光

但是晚上天太暗了,匡衡家裡又沒錢買蠟燭,為了不耽誤自己學習,好學的匡衡於是想到了把自家的牆壁給鑿穿,然後藉著鄰居家裡蠟燭昏暗的燈光看書。

後來他又聽說有一大戶人家的家裡有很多書,然後他就去這戶人家那裡當僱工,並且不用任何的報酬。

僱主覺得奇怪,就問他為什麼不要酬勞,匡衡告訴他自己唯一的要求就是想看完僱主家裡的書籍,所以不要報酬。

僱主被他的好學的精神給感動了,於是同意了他的要求。後來匡衡也終於成了漢代的一大學問家。

中國歷史之西漢時期的成語典故——鑿壁偷光

鑿壁偷光

夜郎自大

西漢時期的成語典故——夜郎自大。“夜郎”指夜郎國。成語比喻驕傲無知的膚淺自負或自大行為。

該成語最初出自《史記·西南夷列傳》,其原文如下:

滇王與漢使者言曰:“漢孰與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為一州主,不知漢廣大。

中國歷史之西漢時期的成語典故——鑿壁偷光

夜郎自大

西漢時期的成語典故——夜郎自大。這個成語典故講的是漢武帝時期,在漢朝的西南邊境有一個叫做夜郎國的地方,他們總以為自己是全天下最大的國家。

由於夜郎國境內境外全是高山大河,因此,這裡的人都很少出去。生活在這一帶的也有很多個袖珍國家,其中又以夜郎國最大。

有一次,夜郎國的國王在邊境地區巡視的時候就問手底下的大臣天底下哪個國家最大。

大臣們為了迎合他的意思,紛紛都說夜郎國最大。

隨後,國王又指了指境內的大山與河流並問大臣天底下還有沒有比這更大的山川河流,大臣也紛紛告訴他,這就是天底下最大的。

中國歷史之西漢時期的成語典故——鑿壁偷光

夜郎自大

有一天,武帝派使者出使夜郎,途中,使者先經過滇國,沒想到滇國的國王卻問漢朝使者,滇國與漢朝哪一個更大一些。

使者被滇國國王這種無知的問題給驚到了,就把這一切都告訴了國王。

後來,使者又來到了夜郎國,沒想到狂傲無知的夜郎國國王同樣也問漢朝使者漢朝與夜郎國哪一個大的問題。

其實夜郎國只相當於漢朝的一個縣而已,漢朝自然是幾千倍於夜郎。這就是整個成語夜郎自大的故事。

中國歷史之西漢時期的成語典故——鑿壁偷光

夜郎自大

成語鑿壁偷光與夜郎自大點評

西漢時期的成語典故——鑿壁偷光與夜郎自大點評。通過對以上故事的描寫,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 只要努力,沒有什麼完成不了。
  2. 找準自己的點,堅持不懈的努力下去,就一定會獲得成功。
  3. 人沒事的時候可以多出去走走看看,多見識一下外面的世界。
  4. 自己無知不可怕,怕的是手底下的人同樣與自己一樣無知。
中國歷史之西漢時期的成語典故——鑿壁偷光

鑿壁偷光點評

中國歷史之西漢時期的成語典故——鑿壁偷光。好啦,這就是本期講的鑿壁偷光與夜郎自大的故事。

下期為你講解——西漢時期的成語典故之封狼居胥。

喜歡歷史的朋友可以點擊我的上方進行關注,也可以隨時與朋友一起分享。


【 相關閱讀(點擊即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