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玉米種子會說話,咱們一起聽聽它們的自述

假如玉米種子會說話,咱們一起聽聽它們的自述

我是一粒


玉米種子


我的夢想是


假如玉米種子會說話,咱們一起聽聽它們的自述

“走向泥土是我們的終極夢想”

我是誰?

我是一粒玉米種子,

此刻正在一家制種企業的自動化生產線上接受層層考驗。

儘管春耕時緊,

但進入田間地頭前,

我仍然要經過嚴格選拔,

以確保未來能健康成長。

選拔結束後,

我將進入一個能容納4200粒種子的小袋子。

落袋封口後,

我被送上傳送帶,

去辦理“身份證”。

我和我的夥伴出廠前,

都要辦理“身份證”,

不過我們辦理“身份證”的過程可謂秒速。

公司生產線上有一個二維碼採集器,

它是專門為我們辦理“身份證”的。

假如玉米種子會說話,咱們一起聽聽它們的自述

當我們沿著傳送帶進入採集器掃描範圍時,

包裝袋上的二維碼就會被掃描,

我們的產品名稱、批次號、生產時間、

生產線、加工基地等信息都會被錄入系統,

以實現種子源頭可追溯。

因袋裝種子顆粒的數量有明確要求,

在裝小袋的過程中,

我和兄弟姐妹被迫分開,

我進入前袋,他緊隨其後。

我順利通過二維碼採集器,進入下一環節。

回頭看看我的小夥伴,

他很不幸,因為姿勢不對,

二維碼採集器找不到他的信息,

被一個自動化監管設備推下傳送帶,

需要等待二次掃描。

假如玉米種子會說話,咱們一起聽聽它們的自述

假如玉米種子會說話,咱們一起聽聽它們的自述

假如玉米種子會說話,咱們一起聽聽它們的自述

我在大田裡的樣子

想知道我的出身?

好吧,

其實我也算得上是個“富家子弟”。

我出生在總部

位於新疆昌吉市的

一家“育繁推一體化”企業

——九聖禾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全國像這樣的育繁推一體化制種企業

僅有83家。

昌吉市

是國家和新疆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

優質農作物種子

生產基地和經營集散地。

在這裡,

我的出生也是極富使命感的:

只做種子,不作他用。

種子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培育出了我,

在種植基地大面積繁育出了

我的兄弟姐妹,

然後收穫、扒皮、

穗選、烘乾、

脫粒、風篩選、

比重篩選、

定級、包衣、

包裝出廠……

一路走來,

雖說不能與九九八十一難相提並論,

但也是歷經“坎坷”。

就說“包衣”這項吧,

我本來是黃金色的,

但在機器裡瞬間會被包裹上火紅的外套,

這是給我穿上了防蟲防病的“鐵布衫”,

有了這套護身符,

種到地裡我就可以實現穩產。

最神奇的是,

這麼多程序都是在流水化作業的機器裡

自動完成,

不需要旁人輔助,

我和我的兄弟姐妹

可是獨立自主的“好青年”。

領完“身份證”,

我們就被裝進大袋,

集中安置後等待銷往全國各地,

走進田間地頭。

假如玉米種子會說話,咱們一起聽聽它們的自述

這段日子我們靠閒聊打發時間。

有個夥伴說:

“2019年公司有18000噸

玉米種子銷往疆內外。”
聽到這個消息,

數學不算好的我並不清楚這意味著什麼。

但聽其他夥伴講,

在制種行業這可是個不錯的數字。

假如玉米種子會說話,咱們一起聽聽它們的自述

大家討論最多的還有一個話題,

就是我們這批種子趕上了好時候,

種子烘乾時主人採用了天然氣,

由於溫控好,

我們玉米種子家族幾乎再沒發生燙傷事件。

聽到這兒,

我忍不住問了句“那以前是怎麼烘乾的”。

種子烘乾是制種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

假如玉米種子會說話,咱們一起聽聽它們的自述

在八九年前吧,

我們還是自然晾曬,

要把我們曬透需要很長時間,

後來改用煤為燃料進行烘乾。

大家知道燒煤不環保,

2015年主人開始以玉米芯為燃料,

但保持恆溫十分難,一些小夥伴因此受到傷害。

去年,主人採用天然氣烘乾技術後,

不僅環保,還解決了控溫難題,

有利於提高種子質量。

假如玉米種子會說話,咱們一起聽聽它們的自述

正當大家熱火朝天討論的時候,

庫房門開了。

原來,有人預訂了我們,

“要搬新家啦!”大家隨即一陣歡呼。

奔向田野是我們的人生方向,

走向泥土是我們的終極夢想,

我相信,

有新主人田間地頭悉心呵護,

我們定會茁壯成長。

假如玉米種子會說話,咱們一起聽聽它們的自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