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藉醫術他步步高昇,憑藉口才他化險為夷,可最後卻遭滿門抄斬

憑藉醫術他步步高昇,憑藉口才他化險為夷,可最後卻遭滿門抄斬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位傳奇人物--鄭注。他是唐代中期的醫

憑藉醫術他步步高昇,憑藉口才他化險為夷,可最後卻遭滿門抄斬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位傳奇人物--鄭注。他是唐代中期的醫生,權臣,藩鎮節度使。這位仁兄乃一介布衣出身,其貌不揚,甚至有點猥瑣,而且還是近視眼。但他醫術高明,專治疑難雜症,而且聰敏過人,善於察言觀色。他早年行醫,周遊天下,元和十三年(818)他來到襄陽,正巧襄陽節度使李愬患病,這一下鄭注的機會可來了,說實話鄭注的醫術還真可以,果然治好了李大人的病,李大人大為高興,再和鄭醫生聊天,我的天呀!這鄭注人才呀,不但醫術高明而且才思敏捷能言善辯,因而待之如上賓,並委用他為節度使推官,每事必與其謀,深得李愬信任。

然而鄭注其人詭譎狡險,常常玩弄手段欺上壓下,軍府上下都很討厭他,正巧被當時監軍大太監王守澄知道了,王大太監就找到李愬想要除掉鄭注,李愬對王守澄說,鄭注乃是天下奇才,並叫鄭注拜見王守澄,王大太監礙於李愬情面,勉強一見,可是見面一聊不要緊,這鄭注機警善辯縱橫捭闔直接把這位王大太監侃蒙了,大有相見恨晚之意。從此這鄭先生便攀上了這位大太監的高枝,此後他依靠王守澄的權勢拉幫結派打擊異己步步高昇。他的種種惡行,也招來了朝中大臣的怨恨,並遭到多次彈劾,卻被王守澄保護起來。左軍中尉韋元素等人與王守澄不和,有人就獻計詐稱韋中尉有病,請鄭注來看病,乘機殺之。可是鄭注來了以後對韋元素畢恭畢敬,口若懸河,誇誇其談,把這韋中尉也給聊蒙圈了,手下人多次示意,他都不理不採,而且最後還給鄭醫生好多出診費,鄭注滿載而歸,又憑他三寸不爛之舌成功化解危機。

在王大太監的運作下,鄭注不但沒有貶官,反而步步高昇。洽逢皇帝忽然得病,中風不語。經王守澄推薦,鄭注得以給皇帝治病,還真別說,皇帝服藥後,大見成效,鄭注又得到皇帝的寵信,權勢更盛,後來又和李訓狼狽為奸。為了進一步擅權攬政,就連對他有知遇之恩的王守澄也設計鴆殺了。為了幫皇帝剷除宦官,他和李訓密謀由他任鳳翔節度使,借王守澄葬禮之時裡應外合一舉剷除宦官。但是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這個李訓靠走鄭注的門子得以上位,又怕剷除宦官後,鄭注功勞太大,所以他提前動手鏟除宦官,但甘露之變失敗,大太監仇士良掌權,李訓也身首異處,鄭注聞訊趕快回鳳翔,卻被鳳翔監軍張仲清設計斬殺,這次鄭注沒能憑他三寸不爛之舌轉危為安還搭上了全家人的性命,被滿門抄斬。結束了他從一個江湖郎中到朝中權臣的傳奇一生。

生,權臣,藩鎮節度使。這位仁兄乃一介布衣出身,其貌不揚,甚至有點猥瑣,而且還是近視眼。但他醫術高明,專治疑難雜症,而且聰敏過人,善於察言觀色。他早年行醫,周遊天下,元和十三年(818)他來到襄陽,正巧襄陽節度使李愬患病,這一下鄭注的機會可來了,說實話鄭注的醫術還真可以,果然治好了李大人的病,李大人大為高興,再和鄭醫生聊天,我的天呀!這鄭注人才呀,不但醫術高明而且才思敏捷能言善辯,因而待之如上賓,並委用他為節度使推官,每事必與其謀,深得李愬信任。

然而鄭注其人詭譎狡險,常常玩弄手段欺上壓下,軍府上下都很討厭他,正巧被當時監軍大太監王守澄知道了,王大太監就找到李愬想要除掉鄭注,李愬對王守澄說,鄭注乃是天下奇才,並叫鄭注拜見王守澄,王大太監礙於李愬情面,勉強一見,可是見面一聊不要緊,這鄭注機警善辯縱橫捭闔直接把這位王大太監侃蒙了,大有相見恨晚之意。從此這鄭先生便攀上了這位大太監的高枝,此後他依靠王守澄的權勢拉幫結派打擊異己步步高昇。他的種種惡行,也招來了朝中大臣的怨恨,並遭到多次彈劾,卻被王守澄保護起來。左軍中尉韋元素等人與王守澄不和,有人就獻計詐稱韋中尉有病,請鄭注來看病,乘機殺之。可是鄭注來了以後對韋元素畢恭畢敬,口若懸河,誇誇其談,把這韋中尉也給聊蒙圈了,手下人多次示意,他都不理不採,而且最後還給鄭醫生好多出診費,鄭注滿載而歸,又憑他三寸不爛之舌成功化解危機。

在王大太監的運作下,鄭注不但沒有貶官,反而步步高昇。洽逢皇帝忽然得病,中風不語。經王守澄推薦,鄭注得以給皇帝治病,還真別說,皇帝服藥後,大見成效,鄭注又得到皇帝的寵信,權勢更盛,後來又和李訓狼狽為奸。為了進一步擅權攬政,就連對他有知遇之恩的王守澄也設計鴆殺了。為了幫皇帝剷除宦官,他和李訓密謀由他任鳳翔節度使,借王守澄葬禮之時裡應外合一舉剷除宦官。但是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這個李訓靠走鄭注的門子得以上位,又怕剷除宦官後,鄭注功勞太大,所以他提前動手鏟除宦官,但甘露之變失敗,大太監仇士良掌權,李訓也身首異處,鄭注聞訊趕快回鳳翔,卻被鳳翔監軍張仲清設計斬殺,這次鄭注沒能憑他三寸不爛之舌轉危為安還搭上了全家人的性命,被滿門抄斬。結束了他從一個江湖郎中到朝中權臣的傳奇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