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人”那裡成為“自己”——“覺察你的存在感”主題沙龍回顧

存在主義心理學家羅洛梅(Rollo May)認為,存在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存在感的缺失會導致無意義感,也會帶來價值感的缺失

——那麼我們該如何來覺察自我的存在感,如何覺察到人際交往中自他潛意識的真實狀況?

9月18日晚,擺渡心理舉辦了主題為“覺察你的存在感”主題沙龍,活動由資深心理諮詢師彭璽蓉老師主持。

在“他人”那裡成為“自己”——“覺察你的存在感”主題沙龍回顧

擺渡心理

為幫助大家更好地領悟活動主題,彭老師設計了幾個互動性強又輕鬆易解的小遊戲。

A. 感受“自我”

在“他人”那裡成為“自己”——“覺察你的存在感”主題沙龍回顧

擺渡心理

放鬆訓練既是諮詢師常常推薦給來訪者的基礎作業,也是本次沙龍活動伊始的清場練習。彭老師指導了放鬆訓練的要點,讓每位活動參與者在絕對放鬆、摒除雜念的前提下,悉心感受此刻的想法和感覺。

人生只能活在當下的此刻,因此,第一步就是要學會如何活在現在這一刻,把心放在當前實實在在的自己,從一呼一吸間開始。彭老師告訴大家:“活在過去的人抑鬱,活在未來的人焦慮,活在當下的人平靜滿足”。

B.覺察“他人”

在“他人”那裡成為“自己”——“覺察你的存在感”主題沙龍回顧

擺渡心理

兩人為一組,互相觀察對方的站姿。之後互相模仿,從對方整體的站姿、到挪動身體的小動作甚至更微小的細節,如同對方面前的一面鏡子。在遊戲之後雙方的交流中,進一步覺察到自他間的存在。

你必須培養覺察的能力,從整體到細節。只有覺察才能看見,只有看見才能面對,只有面對才有可能接納、改變或者宣洩。

C.“我”覺和“他”覺

在“他人”那裡成為“自己”——“覺察你的存在感”主題沙龍回顧

擺渡心理

仍是兩人一組,每組有一人需設法打開另一人緊握的拳頭,之後互換角色。這也是精彩紛呈各顯神通的一場,每位參與者達成目標的方式都不同,有的智取、有的豪奪,或軟硬兼施,或條件互換。此時,行為反應的運作變得清晰,潛意識開始浮現。

在我們的生活中,“自我”時時處於與“他者”的溝通、互動甚至戰爭和決鬥之中。正是這個“他者”加諸於“我”身上的種種,才成就了“我”生命的感覺、存在的感受。

彭老師告訴我們:我們的人生需要“他者”存在,“他者”是我們的夥伴、我們的襯托,也是我們冷靜觀照的對象。我們從對“他者”的覺察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亦能找到自己的閃光點和價值感。我們在“他者”那裡成為自己。

在“他人”那裡成為“自己”——“覺察你的存在感”主題沙龍回顧

擺渡心理

覺察自他,是生命中非常重要的課程。哲學家貝克萊(Berkeley)有一句概括性的話語:To be is to be perceived(存在即被感知)。意思是,只有被他者感覺到的事物,才能證明自己是存在的。也就是說,只有當他人對我們的行為作出回應時,才能證明我們發出的信號是存在的。信號存在,證明我們也存在。

對自他關係的覺察和領悟,可以帶給我們更豐富的視角。當然,比這更重要的,是一個完善人格的養成。完善的人格大都需要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實現,從基礎上下功夫,漸漸使它迴歸健康、圓滿、清淨,身心自在輕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