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怪錄|東亞各地的“姑獲鳥”傳說

姑獲鳥,在東亞地區流傳甚廣的妖怪。

在日本又被稱為

“產女”,傳說她是死去產婦的怨念所化。產婦因為難產而死,下半身佈滿血汙,懷中抱著總是抱著一個嬰兒,獨自出現在大雨瓢潑的荒原上。有行人路過時,產女會請求他們幫自己抱孩子,這個嬰兒當然不是普通人,據說他沉重無比。

志怪錄|東亞各地的“姑獲鳥”傳說

更危險的是,產女給人抱的孩子頭部會慢慢變大,然後將抱自己的人吃掉。對付他的辦法是,抱嬰兒時讓他頭朝下、腳朝上,再在嬰兒腳上放一把利器,這樣嬰兒的頭就不會變大了。

志怪錄|東亞各地的“姑獲鳥”傳說

這似乎已經離姑獲鳥一開始故事越來越遠。

姑獲鳥是來自中國的妖怪,她常在傍晚出來活動,披上羽毛就成為鳥,脫下羽毛就成為女人。

也許因為她是難產而死,母親的執念使她喜歡偷走別人家的孩子,但她並沒有奶水,孩子頭來七日後就會死掉。如果晚上有人忘記把晾在外面的小兒衣物收回家,她發現後就會滴血作為記號,孩子很快就會被偷走。

因為化為鳥形低飛在夜晚的空中,又被稱為夜行遊女,此外還有記載稱她為“天帝少女”、“鉤星”、“鉤皇鬼”、“隱飛鳥”、“鬼車”,每一個名字都有獨特的故事。

“鉤星”、“鉤皇鬼”

“女鳥名姑獲,夜飛晝藏,衣毛為飛鳥,脫毛為女人,其名為天帝少女,一名夜行遊女,一名鉤皇鬼,一名隱飛鳥。姑獲鳥純雌無雄,不能生產,喜歡在陰雨夜飛過村莊,將毛羽中塵落入人家小兒衣中,令小兒癇病發作而死,

死後化為姑獲鳥之子至今百姓家夜間不欲夜露小兒之衣,就是因為姑獲鳥愛以血點其衣為志,然後取小兒性命。

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載:“正月夜多鬼鳥度,家家槌床打戶、捩狗耳、滅燭燈禳之。”

唐劉恂的《嶺表異錄》:“春夏之間稍遇陰晦,則飛鳴而過。嶺外尤多。愛入人家,爍人魂氣。”

荊楚也就是今日湖南、湖北一帶,《嶺表異錄》記述的是嶺南異物異事,流傳著“鬼鳥”的傳說。就是說姑獲鳥喜歡在夜晚飛行,她們的目標是小孩子,傳說她們有著尖利的鳥爪,會刺破小孩子的顱頂,舔食血液,同時勾走小孩的魂魄。

姑獲鳥選定目標的方式是用血點嬰兒衣物為標誌,所以湖廣兩地至今仍保留著不在夜晚晾曬小兒衣物的習慣。

驅趕姑獲鳥的方式通常是製造巨大的聲音把她們嚇走,或是吹滅蠟燭,裝成無人在家的樣子。

“鬼車”

《酉陽雜組》:“鬼車鳥,相傳此鳥昔有十首,能收人魂,一首為犬所噬。秦中天陰,有時有聲,聲如力車鳴,或言是水雞過也。”

《本草綱目·禽四·鬼車鳥》: “鬼車,妖鳥也,取周易載鬼一車之義……鬼車狀如鵂,而大者翼廣丈許,晝盲夜了,見火光輒墮……“

《便民圖纂》雲:“冬月鬼車夜飛,鳴聲自北而南,謂之出巢,主雨;自南而北,謂之歸巢,主晴。

周密《齊東野語》雲:宋李壽翁守長沙,曾捕得此鳥。狀類野鳧,赤色,身圓如箕。十頸環簇,有九頭,其一獨無而滴鮮血。每頸兩翼,飛則霍霍並進。”

鬼車是傳說中恐怖的妖怪,據說它原本有十個腦袋,有一隻被狗咬掉,現在只有九頭,所以又被稱為“九頭鳥”。鬼車每晚路過人間,喜歡攝取人的魂魄,所過之處,聲如車鳴。

志怪錄|東亞各地的“姑獲鳥”傳說

鬼車鳥,有人認為原型脫胎於九鳳

李時珍認為鬼車鳥的名字來自《周易》,取得是《易經》中“有鬼一車”的含義,它的外形像是巨大的鵂鴒,晝伏夜出,畏懼火光。

唐人就已經認為鬼車鳥就是姑獲鳥,它是有著有個腦袋的怪鳥,夜晚啼叫,一路滴血,它落到哪裡就會給哪裡帶來災禍。

“天帝少女”

很奇怪,為什麼可怕的姑獲鳥會有“天帝少女”的名字呢,她究竟是天上的神女,還是妖物,又是哪位天帝的女兒呢?

志怪錄|東亞各地的“姑獲鳥”傳說

這要從姑獲鳥傳說最初的模樣說起,也就是世界各地都流傳的羽衣仙女神話。

豫章當地傳說中有男子見田地裡有六七隻鳥脫下羽衣,化為美貌女人,便藏起其中一人羽衣,這些女子受驚,紛紛穿上羽衣飛走,被藏起羽衣的女人無法離開,只能嫁給男子為妻,生了三個女兒。女人讓女兒問男子當年的羽衣藏在哪裡,男子告訴女兒後,女人找到羽衣,化為鳥離去。之後又帶羽衣來迎三個女兒,女兒也化鳥飛去。

最原始的版本里姑獲鳥是天上能夠化鳥的仙女,來到人間,下嫁給凡人,所以才有天帝少女的名號。

至於姑獲鳥為何會從高貴的天帝少女變成人人畏懼的鬼車鳥呢?下篇繼續討論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