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叛逆期,成長期,孩子的好壞由你定義!


青春期,叛逆期,成長期,孩子的好壞由你定義!


都說14--18歲是孩子的青春期,是“人生的第二次誕生”,心理學家稱這一時期為“第二次危機”。他們從精神上脫離父母的心理“斷乳”,來勢迅猛,銳不可當。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會有不同程度的惶恐,甚至有的家長如臨大敵。青春期的孩子總是憧憬成熟又留戀童年,追求完美又總有缺憾,拒絕灌輸又渴望幫助。

這樣矛盾的心理,使得他們的行為在大人眼裡是如此荒唐和無聊,而對於孩子來說,卻意義重大。


家長因為不瞭解孩子,發現孩子的反常行為就大呼小叫、驚慌失措,甚至打罵訓斥,橫加指責,使得家長和孩子矛盾重重,衝突不斷。


因此,這個階段很多家長就給孩子貼上了“叛逆期”的標籤,讓孩子本來正常的心身發育,在大人們毫無道理的定義中變得扭曲。


“青春期”這個詞褒義成分比較多,並沒有貶義,至少是中性的。但是在英語中,與“青春期”對應的英文teenage,它表示青春,但還意味著躁動不安、叛逆和迷茫,褒義的成分少,貶義的成分反而多。

此階段無論男孩,女孩都面臨著生理方面、心理當面的變化。由於身心的逐漸發展和成熟,行為模式、自我意識、情緒控制、人生觀等都發生著巨大的變化。


這些迅速的變化,會使青少年產生困擾、自卑、不安、焦慮等心裡問題。對生活產生消極反抗的態度,否定自己。


孩子出現的這一系列身心變化,他們自己也是始料不及、難以控制的,這時他們最需要的是我們做父母的理解和接納。


青春期,叛逆期,成長期,孩子的好壞由你定義!


1.青春期是一個過渡時期,他們既要承擔身體帶來的各種變化,又要應付從少年到青少年,家長和社會給他們定義的一些社會責任。

青春期的孩子最明顯的特徵就是逐漸出現了成人感,因此增強了他們的獨立意識。


他們漸漸在生活上不願意接受父母過多的照顧或干預,父母干預過多,他們心理便產生厭煩的情緒;不願意聽從父母的意見,並有強烈的表現自己意見的願望;對一些傳統的、權威的結論持異議,往往會提出過激的批評之詞。


但由於他們社會經驗、生活經驗不足,經常碰壁,又不得不從父母那尋找方法、途徑或幫助,再加上經濟上不能獨立,父母的權威作用又強迫他去依賴父母。


青春期,叛逆期,成長期,孩子的好壞由你定義!


2.青春期是一個矛盾時期,他們努力拋棄各種孩子氣,幼稚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模式逐漸建立較為成熟、更加符合社會規範的行為。

隨著孩子們逐漸出現的成人感,他們認為自己已經成熟,長成大人了。所以在一些行為活動、思維認識、社會交往等方面,表現出成人的樣式。


在心理,渴望別人把他看作大人,尊重他、理解他。但由於年齡不足,社會經驗和生活經驗及知識的侷限性,在思想和行為上往往盲目性較大,易做傻事、蠢事,帶有明顯的小孩子氣、幼稚性。

3.青春期是一個反抗時期,他們在應付自己反抗傾向的同時,還想要極力維持和保護與社會的正常關係。

 青春期的孩子在心理獨立性、成人感出現的同時,自覺性和自制性也得到了加強,在與他人的交往中,他們主觀上希望自己能隨時自覺地遵守規則,力盡義務,但客觀上又往往難以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有時會魯莽行事,使自己陷入既想自制,但又易衝動的矛盾之中。


青春期,叛逆期,成長期,孩子的好壞由你定義!


那麼,你覺得青春期都應該是叛逆的嗎?


曾經和一位用自己獨特方式教育孩子的朋友談論過這個話題,很贊同他說的一些說法。

他說:“每個孩子都沒有叛逆期,那些所謂的叛逆,只不過是我們家長在應對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無法解決和處理時,把自己無能的表現推卸給孩子,給孩子強加上叛逆的標籤,以顯示自己的權威”。


他說在他兒子的思想中,從來沒有過叛逆的概念,因為從一開始他就已經把“叛逆”二字,扼殺在了孩子的思想萌芽中。

他又說:很多家長都說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你們認為的起跑線應該是從幾歲開始呢?


有人說從幼兒園開始,有人說從小學開始,而他的時間是從孩降生那一刻開始,從孩子呱呱墜地到長大成人,他把這段時間比喻成孩子“初級創業階段”的開始,這十幾年都應該叫做孩子的“成長期”。


這段時間孩子所學到的所有知識和技能、培養的良好習慣、積累的見識和創建的格局,都是在為自己創業打基礎,是給自己的正能量銀行儲備本金。


這期間,孩子學到的知識越多,吸收的好的東西越多,麼他的儲備金就越多,假以時日當同齡孩子的家長還在為孩子的“叛逆期”焦頭爛額時,他陪孩子走過的“成長期”已經快結束了;當其他人為了工作生活迷茫無助的時候,他已經成為了能搏擊長空的蒼鷹。


青春期,叛逆期,成長期,孩子的好壞由你定義!


“成長期”沒有年齡限制,只要是用正確的方法做事,做人,能在自己的邊界裡提升自己都是成長期。


孩子的叛逆完全是父母定義和不斷把“叛逆”灌輸給孩子的。久而久之,孩子也會覺得是自己的問題,到那時才是真正問題的開始。

孩子這段時期形成的獨立意識、行為模式和在我們成年人看來無法接受的一些異常情緒都是孩子的成長階段,最關鍵的是引導。


人生任何階段,無非都面對兩條路,一條可行的,一條行不通的。


但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在他們還沒有足夠能力準確地做出判斷,也沒有豐富的社會經驗和生活常識去選擇青春期遇到的分岔路口時,我們更多的是要給孩子鼓勵和指導。


培養他們的獨立性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支持他們做他們自己,而不是告訴他們應該成為什麼人、應該做什麼事。


要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優勢,自己的邊界,在這個邊界內可以爆發自己的小宇宙。但同時必須接受行為的後果,承擔責任。


青春期孩子的最大願望就是渴望尊重、渴望獨立,希望別人把他們當成大人,平等相待


這要求我們家長轉變角色和教育觀念,把居高臨下、命令式的說教,改為平等、探討式的溝通。


人們都認可好孩子是誇出來的,但是誇孩子的目的是讓他們有意願自己往前走,否則,僅僅對孩子做出誇張的肯定,而不去花精力培養他們,是沒有用的。


青春期,叛逆期,成長期,孩子的好壞由你定義!




在吳軍老師的《格局》一書中,看到過這樣一段話,大意是這樣說的:

我們的童年時代,幾乎每個孩子心中都住著一個夢想成為的“超級英雄”。


夢想著自己也擁有超能力,可以呼風喚雨,上天下海,我行我素,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而且每次還都能化險為夷。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見識的增多,孩子們對“超級英雄”的認識也在發生著改變。


一個人成長的過程,其實就是逐漸“殺死”心中那些超級英雄的過程。

大部分成年人都覺得孩子心中的超級英雄夢太傻,太天真,所以和孩子的困難溝通稱為“代溝”。


但父母應該想一想,絕大部分成年人都曾有過自己孩子當下的夢想,雖然不同時代的超級英雄可能不同,但比起責怪孩子,父母更應該反思自己是如何夢碎的。


夢碎的第一個原因,是許了很多不切實際的願,讓孩子做了不切實際的夢。


大部分家長總是在孩子小的時候給他們描繪一個超級美好的未來,設計一個不切實際的人生。比如,告訴孩子只要好好學習,就能有出息。


但是,哄孩子讀書容易,兌現將來的承諾卻不是家長和老師能辦到的

。孩子最終能走多遠,不取決於父母給他們描繪的承諾,而更多地取決於他們自己在不停往前走方面有多大的意願。


成年人一方面讓孩子相信超級英雄,另一方面自己卻不相信,這實在有些矛盾。其中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來源於成年人自己的挫敗感。


我們絕大部分人的成長是一個不斷受挫的過程,人在經歷挫折又無法徹底解決問題之後,會越來越認命,放棄越來越多想要的東西,也就是不斷的在“殺死”自己心中的超級英雄。


那這樣,與其直接“殺死”孩子心中的超級英雄,不如讓他們的夢想多延續一段時間。


青春期,叛逆期,成長期,孩子的好壞由你定義!


對家長來講,讓孩子的夢想得以延續,就是在給他們想象的空間的同時,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目標,讓孩子一步步完成,而不是畫完一張餅就不聞不問了


有些優秀的孩子,遇到一兩次考試挫敗後,對但凡要經過考試、競爭才能得到的機會和職位都會失去追求的勇氣,那種挫敗感讓他們過早地放棄了心目中的超級英雄。


最終,也沒能成為真正的超級英雄。所以家長也回想一下自己當年的心態,做點兒實事讓自己也實現曾經的超級英雄夢,和孩子共同成長。


猶太人教育孩子方面要現實的多。他們從幼兒園就不允許孩子穿超級英雄或者公主和王子的服裝。


老師給的理由是,要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沒有超級英雄,也沒有童話中的公主和王子。告訴孩子,世界不是他們自己設計的,今後的一切都要靠他們自己努力。


羅塞託說:“只是希望孩子快樂的說法給了孩子巨大的壓力。如果他們覺得不快樂,那你就失敗了。偶爾不快樂是沒問題的。我們的孩子需要知道這一點,奮鬥使你成為自己。”


青春期,叛逆期,成長期,孩子的好壞由你定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