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七個音階,為什麼要說“五音不全”?

今日問題

⊙明明是“七音”,為何說是“五音不全”?⊙

大家都知道音樂裡的基本音階是七音,do、re、mi、fa、sol、la、si,那為什麼我們要稱唱歌跑調是“五音不全”呢?

這和中西方音樂發展中音階不同有關。

中國古樂中,並沒有fa和si這兩個音,僅為五音唱名。

在古代,分別用宮、商、角、徵、羽來表示基本的音階;到了唐代,則變成了合、四、乙、尺、工

所以,漢語裡形容唱歌跑調的成語就是“五音不全”了。

在英語裡,五音不全可以用tone-deaf來表示,deat是“耳聾”的意思,聽不到音調,那可不就是五音不全嗎?

例:He is totally tone-deaf. He shouldn’t be in the choir.

他完全五音不全,根本不應該在合唱團裡。

或者,你還可以用have no ear for music表達你對音樂一竅不通,沒有任何音樂細胞。

例:I have no ear for music, so I can’t decide who plays better.

我五音不全,沒辦法判斷誰演奏得更好。

你唱歌五音不全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