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三觀賣血記》:像許三觀這樣的底層人民,出路在哪?

《許三觀賣血記》:像許三觀這樣的底層人民,出路在哪?

文|許小萊

談到底層人民,似乎總讓人感到一種沉重感,因為底層人民,往往對應著苦難的標籤。

對很多,生活在殷實家庭的人來說,很難想象底層人民生活的畫面。好在,古往今來,都有很多關心現實的作家。在他們的筆下,便有一些,反映了底層人民生活的作品。

比如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就是這樣的一部作品。這本書講述的主要內容是:“底層人民許三觀,為了讓自己的家庭,渡過一個又一個的難關,不得不一次接著一次去賣血”的故事。這本問世後一直深受讀者的歡迎,且曾入選了20世紀90年代最有影響的10部作品。

餘華是一個,很有影響力的作家,曾被中國作家網評為“中國的查爾斯、狄更斯”。我們可以通過,他的這本《許三觀賣血記》,來看看,像許三觀這樣的底層人民生活的苦難,以及像許三觀這樣的底層人民的出路!

《許三觀賣血記》:像許三觀這樣的底層人民,出路在哪?

一,像許三觀這樣的層人民,生活到底有多苦?

如果要用某句話,來形容書中底層人民的苦難,這句“有些人,僅僅是活著,就已經耗盡了所有力氣”,便再合適不過了。

在《許三觀賣血記》裡,對於底層人民而言,他們雖然常年都在不停地勞作,但也僅僅,只夠吃飽飯而已。

當然,這還僅限於收成比較好的年頭。在發生自然災害,天氣不好時,連吃飽飯都是奢侈。

所以,對他們而言,生活中其他一些重大的開支,都是天大的困難。比如做房子、娶媳婦,以及其他家中需要用錢的,一些突發事件等等。

所以許三觀以及他朋友根龍和阿方,在這些時候,就只能去賣血換錢。

我現在賣血就是準備蓋屋子,再賣兩次,蓋屋子的錢就夠了。根龍賣血是看上了我們村裡的桂花,

這是許三觀朋友講的原話,當然許三觀的第一次賣血,也是花在娶媳婦上了。

在娶了媳婦多年之後,許三觀又迎來了,一件需要他賣血的事。

他的大兒子一樂把方鐵匠的兒子砸傷了,需要賠付醫藥費。但許三觀家根本拿不出來錢,後來方鐵匠派人,把許三觀家的東西幾乎搬空了。

許三觀看著,自己辛苦多年建起來的家,就這樣被破壞了,無奈之下,這才選擇了去賣血。

除此之外,許三觀很典型的賣血情景,還包括在荒年時的那次。當時他們家的糧食不夠了,看著孩子們面黃肌瘦的樣子。為了讓家人吃頓好吃,許三觀只能再次通過賣血換錢。

不過,許三觀最讓人心痛的一次賣血經歷,是給他的兒子籌醫藥費。

當時大兒子一樂得了肝炎,需要立馬到上海大醫院治病。但是家徒四壁的許三觀,根本沒有積蓄。他四處借錢,可惜些人也同樣都很困難,東拼西湊地,加起來也沒多少錢。

為了救兒子的命,他別無選擇,他決定一路賣血去上海。

其中林浦、百里、松林、黃店、七里堡、長寧是縣城,他要在這六個地方上岸賣血,他要一路賣著血去上海。

總而言之,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也可以說是一部,那個年代期間底層人民的苦難史。

不過看到苦難的同時,如果深入研究的話,我們也可以從這本書看到,像許三觀這樣的底層人民的3條出路!

《許三觀賣血記》:像許三觀這樣的底層人民,出路在哪?

二,像許三觀這樣的底層人民,出路在哪?

1,“愚昧無知”的危害很大,底層人民需要開闊眼界、改變觀念!

《許三觀賣血記》中,許三觀和他朋友的愚昧無知,也是導致他們苦難生活的,根源之一。

一直要喝到肚子又脹又疼,牙根一陣陣發酸……這水喝多了,人身上的血也會跟著多起來,水會浸到血裡去的……”

根龍說:“不能撒尿,這尿一撒出去,那幾碗水就白喝啦,身上的血也少了。”

阿方說,“只要牙根還沒酸,這尿肚子就不會破掉。

看到這,我們大概能明白:那個年代裡,底層人民的愚昧無知,正是他們命運悲苦的根源之一。他們對很多錯誤的觀念,卻當成科學真理一樣去信陽。甚至慢慢傳給周圍更多的人,以及一代一代傳下去。

書中,許三觀的朋友阿方,後來便是因尿肚子破了,導致身體徹底垮了。

如果他們沒有堅信,喝水可以讓自己的血量增加。沒有堅信,只有當憋尿憋到牙根很酸時,尿肚子才會破,那阿方也不會走上這樣的悲劇。

另外許三觀和他的朋友還認為,人的血就和井裡的水一樣,不會有用完的時候。他們不去打水,水也不會多,天天去打,水也還是那麼多。

可是,他們不明白賣血過多,其實就相當於在賣健康。所以最後,許三觀的朋友根龍,便因賣血而死在了醫院。

這一切的悲劇,也告訴我們,底層人民要想改變悲苦的命運,普及基本的知識,開闊眼界,改變一些愚昧無知的觀念是關鍵。 錯誤的認知,或許還沒那麼可怕,可怕的是,被人們當成了信仰,在無數次認真地實踐著。且還不斷傳給身邊的人,以及他們的後代。

所以,只有將錯誤的認知,從根源斷絕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許三觀賣血記》:像許三觀這樣的底層人民,出路在哪?

2,在這個苦難的世界裡,人與人之間溫情,是“許三觀們”度過苦難最明亮的希望!

在《許三觀賣血記》裡,我們雖然看到了,底層人民的很多苦難。但同時,裡面也有很多溫情的故事,包括了許三觀和家人之間,以及許三觀和其他人之間。

也正是這些溫情,溫暖了在苦難中前行的他們。

①家人和家人之間的溫情

許三觀家雖然歷經了,無數的苦難,但最後一家人,依然完完整整地在一起,根源也是因為這是一個充滿了溫情的家。

許三觀和妻子許玉蘭之間的夫妻情,可以用相濡以沫來形容!

書中有這樣的一個情節:許玉蘭被冤枉是妓女,被拉到了大街上去遊行,還被剃了一個陰陽頭。這對任何女人來說,都是一種巨大的屈辱。尤其是,如果家人都不諒解的話,肯定更會陷入絕望。

但好在,許三觀依然對許玉蘭特別好。

我在外面受這麼多罪,回到家裡只有你對我好,我腳站腫了,你倒熱水給我燙腳;我回來晚了,你怕飯菜涼了,就焐在被窩裡;我站在街上,送飯送水的也是你。許三觀,你只要對我好,我就什麼都不怕了…

也是因為許三觀給予的溫情,讓許玉蘭終於挺過了,她人生中最困難的時期。

此外,許三觀三個兒子之間感情,也特別好。一個兄弟有困難的時候,其他兩個兄弟都會給予溫情。

比如,在一樂得了肝炎時,是弟弟二樂,在風雪中揹著他走了一個多小時。

而三樂在知道一樂哥哥生病後,直接把自己全部的生活費,一分不剩地都拿出來了。

所以,雖然底層人民經歷的苦難會比較多,但只要一家人之間充滿了愛,充滿了溫情,相信最終也會慢慢衝破苦難的。就如同許三觀一家一樣。

《許三觀賣血記》:像許三觀這樣的底層人民,出路在哪?

②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溫情

雖然,在許三觀那個年代,人們經歷的苦難比這個時代更多,但其實在那個年代,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溫情也更多。

在許三觀的兒子一樂生病時,許三觀去向人們借錢,其中有兩個人,給他的錢比較多。

一個是方鐵匠。許三觀的兒子,曾把方鐵匠的兒子砸傷了,他們之間算是有些恩怨。另外一個人和許三觀家的恩怨,就更多了,也就是何小勇的老婆。

但是這兩家人,卻都向許三觀伸出了援助之手。

許三觀接過錢,數過後放到口袋裡,他對何小勇的女人說: “我一個上午走了十三戶人家,你們借給我的錢最多,我給你們鞠躬了。”

以及在後來,許三觀為了兒子的醫藥費,一路賣血去上海時,也有很多人陌生人,幫助了許三觀。這也才讓,許三觀心酸的上海賣血之行,多了很多陽光。

也正是社會上,人們的這些溫情、讓許三觀在度過難關的時候,多了更多的助力。

總之,對於像許三觀這樣的,底層人民而言,人與人之間的溫情,便是他們度過難關的最大光亮。或許正如那句著名的歌詞,講的一樣:只要人人都獻出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許三觀賣血記》:像許三觀這樣的底層人民,出路在哪?

3,像許三觀這樣的底層人民,抵禦風險的能力差,讓子女接受教育或培養手藝是關鍵!

底層人民抵抗風險的能力很差,他們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所掙得的勞動成果,也可能僅僅夠吃飽穿暖而已。

一旦當家裡有了,需要意外用錢的地方,全家人也就陷入了困境。

《許三觀賣血記》裡就有這樣的一段話:

我們娶女人、蓋屋子都是靠賣血掙的錢,這田地裡掙的錢最多也就是不讓我們餓死。”

其實這個問題的根源便是,底層人民主要是靠辛苦的勞作,來謀生的。這種辛苦的勞作,勞動的單價比較低,所以所收穫的成果也比較低。

因此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源,便在於,底層人民要想辦法,改變他們的謀生手段,提高勞動力的單價。比如讓子女接受更多的教育,出社會後,至少有了謀生之本。或者讓子女學習一門不錯的手藝,如此一來,也相當於有了賴以生存的根本。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