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肥葬”用死亡致敬生命,《遺願清單》教我們面對死亡

我們熱愛生命,卻忌諱談論死亡。然而,我們每個人都必將向死而生,我們知道它在或遠或近的將來,但我們從來不敢直視它,我們拒絕談論它,彷彿我們忽視它就能避開它的降臨。但死亡就在那裡,你不走向死亡,死亡也會走向你。這不該是一個沉重的話題,相反,由於它的不可避免性,這是一個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思考的話題。

“堆肥葬”用死亡致敬生命,《遺願清單》教我們面對死亡

關於生死的話題總能抓人眼球,先是安樂死引發人們關於倫理道德的討論,最近又有“堆肥葬”的新聞給人談資。什麼是“堆肥葬”呢?即是通過“堆肥”技術使用一種微生物和有益細菌來進行快速分解人體的過程。能在一週左右結束,變成土壤。無論是火葬還是土葬,埋入土中的屍身終會融入大地成為土壤,而“堆肥葬”則加快了這一進程。

“堆肥葬”用死亡致敬生命,《遺願清單》教我們面對死亡

如何處理身後事,並不僅僅是一種形式,其背後從來都有著深厚的文化背景。人何以為人呢?從小我們被教育說,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人會實用工具。但黑猩猩會用樹枝吃白蟻,河狸會用石頭開貝殼,烏鴉會用石子喝到水,它們都是人嗎?可見工具說是錯的。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人擁有想象力,而這最重要的徵兆即是人類對待死亡的態度。

“堆肥葬”用死亡致敬生命,《遺願清單》教我們面對死亡

在自然界中,幾乎所有擁有智能的生物都會因為親族的死亡而悲傷,大象會在小象的屍體邊守護數週,但即使是這樣,在大象確認小象已死之後也會徑直棄屍體而去。而人類則不會,人類會將同類埋葬,防止屍體被狼叼走,想象死去的同類會去往另一個世界。當人類擁有了關於死亡的想象,而不再是僅僅悲傷,人類也就擁有身為人類的尊嚴。

“堆肥葬”用死亡致敬生命,《遺願清單》教我們面對死亡

人類有著各式各樣的喪葬儀式,中國人熟悉的土葬傳統沿襲了數千年,由防止瘟疫演化而來的火葬被認為更加環保,西藏的天葬從不只是一種任由遊客觀覽的活動,印度人相信奔流的恆河會將親人送往冥界,埃及人保存屍體因為相信終有一天還會復活,太平洋上某小島的食人族相信吃掉死去的親人會獲得他們的力量。我一直相信死去後,身體化成灰燼,飄揚撒進大海的方式最浪漫。直到,我知道“堆肥葬”的化作春泥更護花。

“堆肥葬”用死亡致敬生命,《遺願清單》教我們面對死亡

有什麼比用死亡滋養生命更加浪漫的呢?在人生的最後一程,我倒下一身的臭皮囊,再立起時是一棵挺拔的樹木。

談論死亡,是為了更好的活。我們不知道死亡在哪一天來到,因為無知所以無所畏懼,我們揮霍時間,我們偷奸耍滑,可當我們知道死亡來臨的具體時間,我們還敢肆無忌憚地浪費嗎?《遺願清單》給了我們一個啟示。

“堆肥葬”用死亡致敬生命,《遺願清單》教我們面對死亡

如今醫學已經十分發達,只要資金充足,可以永遠維持一個人的生命。呼吸機保證氧氣的供給,輸液提供身體所需的營養,輸尿管管理人體的排洩,等等器械、針頭還有管子。但是這樣的人躺在床上真的還算是活著嗎?沒有任何生活質量可言的生命不是地獄般的折磨?這恐怕也是安樂死出現的原因。

“堆肥葬”用死亡致敬生命,《遺願清單》教我們面對死亡

《遺願清單》中的愛德華就曾對助手說,“如果我癱瘓了,你就殺了我”。躺在病床上一動不能動,病痛折磨身體,大腦卻還清醒,這絕對是最可怕折磨。為了多活一天,在病床上與病魔戰鬥,與病痛相伴,還不如盡情享受剩下的每一天。正是在這樣的思路下,兩人列出了這輩子想做卻沒有機會做的事。黑人汽車修理工卡特提供了點子,富豪愛德華則提供享受的資金。

“堆肥葬”用死亡致敬生命,《遺願清單》教我們面對死亡

在這部電影中,卡特原本想當一名歷史學教授,卻為了家庭放棄了理想,做了一輩子的汽車修理工。年老時,他兒孫滿堂家庭幸福,卻悔恨自己的一生沒有一天為自己而活。而另一邊是壞脾氣的富豪愛德華,他正好與卡特相反,他窮其一生走上成功之巔,他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卻因此沒有家庭的溫暖,生病時沒有一個親朋來看望。

“堆肥葬”用死亡致敬生命,《遺願清單》教我們面對死亡

在金字塔尖上,卡特談到了一個埃及人天堂的故事:人死後唯有回答兩個問題之後,才能獲得准許進入天堂,其一是你這一生中感受過喜悅嗎,其二是你這一生給人帶去過喜悅嗎。這恰巧是卡特和愛德華的生命狀態,卡特的一生都在努力給家人帶去幸福,而愛德華的一生大多時候都在索取快樂。

“堆肥葬”用死亡致敬生命,《遺願清單》教我們面對死亡

電影講述故事,而我們觀看、理解故事,並獲取自己的啟迪。我們或者像卡特一樣全心全意為了家庭,我們或者像愛德華一樣孤注一擲成就事業。人生是這樣非此即彼的選擇題嗎?在我看來並不是這樣。我鼓勵你貪婪,我們要有自己的事業、人生,也要擁有家庭的幸福、溫暖,在這兩者中間有並行不悖的路徑。

“堆肥葬”用死亡致敬生命,《遺願清單》教我們面對死亡

或許我們不是每個人都會為了人類解放而奮鬥,但我由衷地希望你我的生命可以做到: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