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父母逼婚,只會一哭二鬧三上吊?學會批判性思維,教你理性對待

臺灣學者孫隆基在《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中曾寫道:“在集體主義文化的中國,一個人是不完整的,他甚至都不能構成存在的單元,沒成過家的單身漢、瘋子等等,他們會被排斥在家族體系之外,或者被忽視得厲害,

必須結婚生子構建一個完整家庭,才會構成一個被尊重的獨立單元。”

所以中國父母,不管文化高低、貧富與否,到子女該結婚的年紀,都會焦慮起來,走上逼婚之路。而被逼婚的男男女女們,卻不勝其擾,甚至因此抑鬱輕生。

被父母逼婚,只會一哭二鬧三上吊?學會批判性思維,教你理性對待

新聞經常報道這樣的事:

被父母逼婚逼到生無可戀的36歲程序員,談起對另一半的要求,竟直接表示:“沒要求,是個女的就行。”

因為父母逼婚,男子一時想不開,竟然大年初一爬上高架橋意欲輕生。

父母為逼婚,把女兒送到相親男家裡過夜,男方半夜強姦未遂,女孩驚慌失措回到家,竟然被父母指責丟臉。

被父母逼婚,只會一哭二鬧三上吊?學會批判性思維,教你理性對待

《中國逼婚現狀調查報告》中曾指出:全國各地被逼婚率普遍在70%以上,25-30歲的被調查的青年中,被逼婚率高達86%,女性被逼婚率比男性高6%,二三線城市高於一線城市。

被父母逼婚,只會一哭二鬧三上吊?學會批判性思維,教你理性對待

因而面對“中國式逼婚”,被逼到逃無可逃的年輕人一般會做出這兩種決定:一種是誓死反抗,我要嫁給愛情,我不願將就,甚至不惜與父母鬧翻;另一種是嫁誰都一樣,聽父母的話安心結婚生子。

乍一看,面對父母逼婚,似乎只有這兩條出路,但仔細思考會發現,其實這兩條出路都存在思維漏洞,我們來分析下:

反抗:我要追求愛情,沒有愛情寧願單身。所以父母催著相親結婚時,就會下意識反抗,而這種下意識並非理性思考,是人類的自我中心思維在運作,人天性自私,所以思考問題時,會下意識先滿足自己的訴求,維護自己的權利。因而反抗其實是犯了“自我中心思維”的錯誤,只考慮自己,沒有考慮其他人。

順從:這種想法和做法犯了“社會中心思維”的錯誤。七大姑八大姨催婚的人多了,有些年輕人就會動搖,覺得既然大家都說結婚好,那就結婚吧。隨大流的行為,並無理性思考在裡面,更多的是對群體大眾的盲從。所以有些人盲目結婚後,就會後悔。

被父母逼婚,只會一哭二鬧三上吊?學會批判性思維,教你理性對待

那麼,我們要用怎樣的理性態度,來面對“中國式逼婚”?

其實無論是順從還是反抗父母,都不能片面論斷是非對錯。我們要學會用理性思維,也就是批判性思維來思考整件事,而不是隻會盲目從眾,或者肆意反抗。

這本《批判性思維工具》就是鍛鍊我們批判性思維的最好工具書,它由領域權威專家撰寫,為讀者提供了終身學習、理性、自律生活所需的智力工具。

被父母逼婚,只會一哭二鬧三上吊?學會批判性思維,教你理性對待

《批判性思維工具》的作者有兩個,一個是理查德·保羅,國際公認的批判性思維權威,美國“批判性思維國家高層理事會”主席,他建立了批判性思維中心、國家批判性思維論壇以及國家批判性思維學會,曾組織、主持過20次國際批判性思維大會。另一個是琳達·埃爾德,是批判思維領域的知名作家,也是教育心理學家,善於剖析人性,解讀思維。

在《批判性思維工具》裡,理查德·保羅和琳達·埃爾德詳細介紹了批判性思維的概念,如何成為一個批判性思考者以及一個好的批判性思考者應該是什麼樣,幫我們熟練掌握並運用理性思維工具,從而把握職業生涯和人生,乃至把握自己的種種情緒,不盲目從眾,從而提升生活質量。

下面我就從《批判性思維工具》出發,來談談用怎樣的理性態度,來面對“中國式逼婚”。

首先我們來了解下批判性思維的概念:

《批判性思維工具》緒論裡說:“批判性思維是建立在良好判斷的基礎上,使用恰當的評估標準對事物的真實價值進行判斷和思考,包含三個維度:分析、評估和創造性

。”

被父母逼婚,只會一哭二鬧三上吊?學會批判性思維,教你理性對待

思維方式決定行為方式。如果你的思維方式太偏激,你就會屢受挫折,如果你的思維方式太惰性,你就很容易隨波逐流。

因而面對“中國式逼婚”,不要輕易地就去對抗,也不要隨意聽從父母,盲目結婚,我們要學著用批判性思維來理性看待這件事,才能做出理性決定

。具體做法如下:

一、主動審查自我非理性思維

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因為大多數人的思維方式都是潛意識的,比如我們不會覺得自己反抗父母“逼婚”的做法是錯的,反而會覺得這是捍衛自我的“婚姻自由”。

所以要想理性面對“中國式逼婚”,我們首先要意識到自我思維的侷限性,主動審查自我的非理性思維。

被父母逼婚,只會一哭二鬧三上吊?學會批判性思維,教你理性對待

當我們面對父母“逼婚”,下意識反抗時,要意識到我們被逼迫而產生的憤怒或許並不理性,意識到不理性的想法後,我們就可以通過理性思維來阻止這些不理性的想法,比如問問自己“父母逼婚完全是為了自己面子?父母逼婚的背後有沒有藏著對我的關心?為什麼父母一逼婚我就煩,真的是因為我想要愛情?”

通過這種自我審查,我們會發現非理性思維背後藏著的真正動機,從而敞開心扉與父母和解,找出更好解決父母“逼婚”的方式,而不是不管不顧的反抗。

二、培養思維的公正性

《批判性思維工具》裡說:“思維公正性要求我們同時擁有思維的謙遜、勇氣、換位思考、正直性、堅毅、自主性和對推理的信心等特質。”

在這裡我們只談論思維的勇氣、換位思考以及自主性三項特質。

1、思維的勇氣

具有思維的勇氣意味著你能夠公正面對各種意見、信念和觀點,即使這會讓你感到痛苦。

當你被父母逼婚時,不要總是下意識和他們對抗,嘗試著忍受內心的不快,耐心與父母進行一次深談,或許父母的想法並非我們以為的那樣自私。

我們不能不加批判的接受外界的所有觀點,也不能不加思考的反對父母的所有想法,要意識到那些被社會認為是危險和荒謬的觀點中,往往也會包含一定真理。就像很多人分析父母“逼婚”行為,是滿足自我的自私行為,但其實我們理性思考會發現,其實父母“逼婚”的初衷確實有為我們好的因素,並非完全為了他們的面子。

所以要想培養思維的公正性,我們必須培養思維的勇氣,只有具備思維的勇氣,在面對與我們強烈衝突的觀點時,我們才會不畏強權,認真審視自我的慾望與需求,從而做到思維的公正性。

被父母逼婚,只會一哭二鬧三上吊?學會批判性思維,教你理性對待

2、思維的換位思考

當我們反抗父母“逼婚”時,想到的往往是自己內心的感受,卻從來沒有設身處地想過父母心裡的感受,這就是欠缺思維的換位思考。

因為沒有站在父母角度思考問題,所以當父母催促相親時,我們會不耐煩敷衍甚至激烈對抗。無論敷衍還是對抗,這兩種行為對父母都是不尊重的,因為我們沒有真正理解他們的想法,也就無法做到公正對待。

不過,學會換位思考,並不意味著你要順從父母,而是就算父母“逼婚”的目的不單純,比如“出於面子、怕丟人”,你也能夠理性對待和討論,而不是一味發脾氣爭吵。

3、思維的自主性

《批判性思維工具》裡說:“思維自主意味著堅持用合理的標準進行思考。這意味著自己要對事物進行思考而不是不加判斷地接受別人的觀點。”

有些人一提起相親就覺得厭煩,這種厭煩未必是內心的真正想法,這種厭煩可能是受大眾媒體的影響,因為各大公號不是宣揚“沒有愛情的婚姻不長久”,就是吐槽各種奇葩相親男女,在這種觀念影響下,有些年輕人一聽到父母催促自己去相親,潛意識裡就想反抗。

但實際上,我們稍微思索就能意識到相親不一定會碰到奇葩男女,也可能會碰到一生良緣。

被父母逼婚,只會一哭二鬧三上吊?學會批判性思維,教你理性對待

所以當別人吐槽相親時,不要盲信盲從,要親身實踐過才更有發言權,而且就算你相親碰到過奇葩男女,也不代表下一次相親還會碰到,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偏聽偏信。

思維的公正性,會讓我們認識到自我偏見以及非理性思維習慣,從而提升生活質量。

三、控制思維中的社會中心傾向

社會中心是自我中心的延伸,指的是人類自然以所在的群體為中心,以自身群體的角度去觀察世界萬物。

一個一線城市的女孩,受大城市晚婚晚育,女性要獨立自強的觀念影響,面對父母“逼婚”時,可能態度更激烈,更容易反抗父母。

而一個十八線小城市的女孩,看到周圍同齡人都已結婚生子時,面對父母“逼婚”,可能就輕易服從父母,安心結婚生子。

這兩種對待“逼婚”的不同態度,其實就是我們的社會中心思維在運作,從眾心理影響下,我們很容易模仿我們所在群體的行為舉止。

所以我們要學會控制思維中的社會中心傾向,仔細分析你所屬群體對你生活的影響。然後你才能明確判斷出面對父母“逼婚”時你的態度,究竟是出於群體影響,還是內心真實想法。

被父母逼婚,只會一哭二鬧三上吊?學會批判性思維,教你理性對待

只有明確這一點,你才能理性面對父母的“逼婚”,不會盲目服從,也不會一味反抗。

四、推論要以理性假設為前提,切忌過度推論

推論與假設是思維的兩種成分,在《批判性思維工具》裡,理查德·保羅和琳達·埃爾德指出“推論是思維的一個階段,也是個體根據一些正確或看似正確的命題歸納總結、得出結論的過程。假設是我們認為理所當然是推理前提的信息,它通常是指我們先前學習過並不會質疑的知識內容,是我們信念體系的一部分。”

我們常犯的錯誤是:假定自己的信念是正確的,並不自覺將這些信念作為假設,根據這些假設做出推論。

面對父母逼婚時,我們常冒出來的想法是“父母那一輩人往往是媒人介紹相親結婚,沒有自由戀愛,所以他們不懂愛情。”以這種想法為前提,我們自然而然推論出“因為父母不懂愛情是什麼,所以他們逼婚的行為可惡又無知。不懂愛情的人憑什麼勸別人走進婚姻,所以我不願聽從他們。”

被父母逼婚,只會一哭二鬧三上吊?學會批判性思維,教你理性對待

但實際上“什麼是愛情”並沒有固定定義,或許父母也有愛情,只是和我們想法不一樣。

經過理性思考,我們會發現自己所做的推論很大程度上是受我們的個人立場與基本假設的影響。因而我們經常無法正確推斷他人通過語言想要傳達的意義,甚至會有過度推論的傾向。

比如我們尤其討厭七大姑八大姨的“花式催婚”,是因為我們覺得他們的“花式催婚”裡,藏得不是愛與關心,而是奚落與嘲笑。其實這種推論就是過度推論,確實某些七大姑八大姨“花式催婚”時不懷好意,但不能因此推斷出所有親戚對你婚戀狀況的關心,都是居心叵測。

《批判性思維工具》裡說:“我們的潛意識往往傾向於將自身察覺到的觀點視為絕對正確,而總是忽視個人觀點偏向性的侷限。”

只有意識到自己思維的侷限性,我們才會以理性假設為前提重建推論,從而可以多角度審視事情,由此獲得更開闊的思維境界。

當我們學會用批判性思維看待父母的“逼婚”時,就不會再一味反感父母催促去相親的行為,而是理性對待,“去或不去”都是出於理性思考,而非與父母的賭氣所為。

當我們學會用批判性思維看待七大姑八大姨的“花式催婚”時,或許就不會再怒火中燒,而是一笑而過。

被父母逼婚,只會一哭二鬧三上吊?學會批判性思維,教你理性對待

當我們學會用批判性思維看待“中國式逼婚”時,會發現面對“逼婚”,不止順從和反抗兩條出路,還可以選擇理智冷靜和父母溝通,告知他們你的真實想法,然後再有所決定。

當然你和父母的溝通未必會湊效,但就算溝通無效,你也不要意氣用事,隨便結婚或者意欲輕生,你要做的是始終堅持用批判性思維看待事情,才能理性決定婚姻大事。

看到這,你是不是發現批判性思維很有趣,沒有想象中那麼抽象。

被父母逼婚,只會一哭二鬧三上吊?學會批判性思維,教你理性對待

確實,批判性思維並非遠離生活的抽象名詞,跟著《批判性思維工具》,學習各種理性思維工具,你就可以掌控自己的思維方式,從而理性決策,成為生活的大贏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