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未來科學營家長的一封信

給未來科學營家長的一封信

親愛的各位爸爸媽媽:

非常高興我有緣和孩子共同在昆明度過了難忘的四天。我們遇到了冬季最冷的時節,但是我的心裡很溫暖,因為每天我都在親眼目睹孩子們的成長。

給未來科學營家長的一封信

未來科學營閉幕至今,我一直在整理資料,撰寫總結,與夥伴們交流,促進科學營的完善。在整理照片時,看見孩子們天真的笑臉,往事歷歷在目,我感到由衷的高興,點滴感受分享與你。

孩子的成長需要人生榜樣

未來科學營是鍾揚老師創造的一種全新的科學教育模式。這次科學營勝利閉幕的當晚,我喝了幾杯酒,想起鍾揚老師,再一次淚流滿面。

2001年,我本科畢業後考入復旦大學,認識了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的各位導師,包括充滿領袖氣質的陳家寬教授,儒雅博學的盧寶榮教授,幹練果斷的李博教授,以及睿智豁達的鐘揚教授。由於特殊的機緣,我先後得到四位導師的薰陶和指點。

給未來科學營家長的一封信

我生於河北農村,父母小學畢業,讀書時家裡除了課本,再沒有一本課外書。我時常慶幸自己的成長過程中遇到幾位好老師,特別是到復旦讀研是我一生的轉折點。尤其是在博後期間,我追隨鍾揚老師在西藏採種子,跑了三年,同吃同住,耳濡目染,學到太多書本上沒有的隱性知識。鍾老師已經成為我的精神教父。我時常感嘆,如果我能更早認識這些導師該多好。

在未來科學營中,我們創造這樣一個機會,讓孩子們與全國一流的科學家親密接觸,其實就是為了讓孩子開闊眼界,少年養志。在科學營期間,我看到孩子們用崇拜的目光聽課,下課後圍著導師提問,索要簽名,閉營時欣喜的與導師合影。

給未來科學營家長的一封信

這些都讓我非常欣慰,在互聯網如此發達的時代,所有的知識都可以唾手可得,唯獨這樣的傳道授業解惑彌足珍貴。當年齡最小的學員在臺上落落大方的講解項目時,我跟他的父母一樣高興,甚至過之而無不及。

孩子的成長需要建立成長型心智模式(growth mindset)

在科學營中,授課的三位老師——曹則賢教授,盧寶榮教授和我均來自科學研究的第一線。我們沒有考慮課本,沒有考慮小學生的教學大綱,我們教孩子們的都是最底層的思考方法,特別是項目選題時,解決問題所需的知識大大跨越了單個學科的界限。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們剛開始的反應都是“我不會”,孩子們會沮喪,會不安,甚至有的孩子會哭泣。但是在導師的鼓勵和助教們的引導下,孩子們終於克服了恐慌,勇敢邁出第一步。一次又一次的討論爭吵,釐清思路,查閱文獻,修正方向,甚至推倒重來。

當孩子們站在講臺上彙報時,我相信他們完成了一次奇妙的旅行:原來,困難並不像最初以為的那麼大;原來,任何不會的東西都可以學會;原來,挫折和失敗是事業中的暫時經歷,只要努力,就可能成功,只要堅持,總會有回報。

給未來科學營家長的一封信

這樣的奇妙體驗正是科學營的精髓:我們的目標不是教授任何具體的知識,而是帶著孩子一起體驗知識的發現過程。

我這次花了許多時間重點輔導一個最需要幫助的孩子。當遇到挑戰時,他最本能的反應就是“我不會”,然後衝我嚷“你不要來煩我”,情緒失控並流下淚水,小組成員不願與他交流。儘管他只是30個學員之一,但是責任感使我並沒有忽略他,看不起他,更沒有用語言打擊他的信心。

我運用P.E.T.父母效能訓練中的溝通方法,靜靜的陪著他,用同理心認可他的感受,等到他情緒降溫,願意與我溝通。我不斷調整任務難度,找到他略加努力就能夠到的難度邊界。令人高興的是,孩子突破了自己的心智模式,開始主動去學,最終圓滿完成了任務,在難度上大大超出了他此前給自己預設的目標。我相信,科學營是他難忘的一次奇妙經歷,甚至成為他成長中的一個拐點:不管什麼知識或技能,我現在暫時還不會,但是我可以學啊,我相信自己經過努力可以實現目標。

給未來科學營家長的一封信

這樣的成長性心智模式,是孩子們在科學營得到的最寶貴的財富。

批判性思維是目前孩子們最大的教育缺失

科學營的實踐表明,批判性思維是孩子們目前最大的教育缺失。

記得鍾揚老師去年跟我討論科學營的發展時,曾經提出將批判性思維作為科學營的主線;我當時覺得,創新思維和批判性思維是同等重要的。但這次的實踐,讓我意識到鍾老師的判斷是非常準確的。

在此次科學營中,我同時安排了創新思維訓練和批判性思維訓練的環節,甚至分配給創新思維的時間還偏多,但是結果卻有點出乎意料。

實際上,在創新思維的環節,孩子們表現的相當出色(年齡越小,思維越靈活,這一點是符合預期的),但是批判性思維環節卻幾乎全軍覆沒。當時我找了一則“駱駝被砍斷四肢,陪著乞丐乞討”的微博新聞圖片,讓孩子們分析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同學們給出了非常靈活的答案,有的說要打電話報警,有的說要求助於動物保護的慈善組織等。但是沒有一個孩子質疑這個圖片新聞的真實性。當我提出問題“如果駱駝被砍斷四肢,如何運到現場”時,教室裡一片安靜,同學們都沉默了。

給未來科學營家長的一封信

孩子們善良、聰明,但是孩子們沒有學會必要的質疑和批判性推理。在互聯網信息泥沙俱下、五毛水軍氾濫成災、欺騙性廣告無孔不入的當下,孩子們準備好進入社會了嗎?

他們會不會被鼓動、被操縱?

想一想文革時期狂熱的紅衛兵,再想一想在西安抵制日產汽車、砸穿同胞頭顱的愛國青年。批判性思維缺失使他們成為加害者,也成為受害者。

批判性思維訓練,需要教給孩子們如何分辨事實和觀點,如何判斷信息的可靠度,如何分辨邏輯錯誤,如何理解和應用數據來進行論證。

給未來科學營家長的一封信

批判性思維如此重要,內容又很複雜,僅僅依靠四天的科學營遠遠不夠,不能幫助孩子有效建立這樣的思維模式。未來,我將在耿博士科學課的思維訓練班中進行常規強化訓練。

為什麼我們要讓孩子們學習科學?難道僅僅是背誦一些課本知識,考一個不錯的高分?在人工智能時代,這個想法未免太短視、太淺薄。

吳軍博士在谷歌、騰訊等互聯網巨頭中工作多年,文理兼修,是《數學之美》《浪潮之巔》《文明之光》等暢銷科普書的作者。對於孩子們為何學習科學,他在谷歌方法論中給出了非常精彩的回答。在他看來,至少有四個目的:首先是掌握一種看待世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其次,科學可以幫助我們瞭解人類知識的邊界。第三,科學幫助我們獲得可以疊加的進步。第四,學習科學讓孩子們成長為一個講道理的人。

給未來科學營家長的一封信

按照這四個目的來學習科學,我們會發現教材上那些死記硬背的書本知識真的是最不重要的,很多知識都可以在互聯網上百度到,如果學習科學僅僅限於背知識點、考高分,無異於買櫝還珠。科學的思維方式實際上是21世紀人才的核心素養之一。學習科學是為了獲得一個立體的世界觀,掌握一種可靠的方法論,成為一個有素養的現代公民。

科學營結束了,我很高興,因為鍾揚老師開創的事業能夠繼續。鍾老師十六年來致力於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工作,除了西藏,他的足跡遍佈青海、新疆、寧夏,並最終倒在去內蒙講課的路上。科學營也是鍾老師播下的一粒種子,我希望在雲南能夠繼續他未盡的事業,把更多的科學種子播到孩子們的心中。在這個物質文明狂飆突進的時代,我們更需要關注精神層面的教育。幸運的是,鍾老師的許多生前好友和學生,包括盧老師、曹老師、王莉博士等,都願意支持這項事業,一起呵護這顆種子的成長。畢竟,孩子代表著未來。

給未來科學營家長的一封信

春節快到了,我想象著,鍾老師如果還在,他一定像往年一樣,在辦公室繼續工作,直到除夕。月涼如水,他走出辦公室,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忽然一束煙花躍起,劃破夜空,璀璨奪目,照亮大地。任何生命都有其結束的一天,但他毫無畏懼。他僅僅活了五十三歲,恰如煙花綻放,但是他的精神永生,託體同山阿。

我飽含熱淚,祝天國裡的鐘老師安息,也祝大家春節快樂。耿宇鵬2018.02.13

◆ ◆ ◆ ◆ ◆

讀這封信讓我深深感動,我女兒去年暑假參加了這個科學營,當時鍾揚老師給孩子們上課。誰知世事無常,鍾揚老師遭遇意外,離開人世。我以為,科學營就此結束。幸運的是,耿宇鵬老師繼承遺志,科學營在寒假再次開啟。這封科學營結束之後的來信,讓我感動。我們到底要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到底要做些什麼來支持孩子?這封信給我一些啟發,一些答案。因此,我將此信分享與你,讓我們一起做的更好。

麗霞

給未來科學營家長的一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