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訪茶碧螺春,只為明前一口鮮


說起碧螺春,自是繞不過洞庭山,不去洞庭就喝不到正宗的碧螺春嗎?其實也不盡然,名產地出好茶自是不假,拔不到頭籌,也不是遇不上心頭好。南京離句容不遠,駕車去一趟茅山不過40分鐘,自從去年在山裡偶遇了採茶的村婦,厚著臉皮跟去喝茶,便與茅山腳下的碧螺春結下了不解之緣。

春茶,愛以清明為界,明前茶又極為珍貴。明前綠茶,在蟄伏了一個冬季以後,茶樹的香氣滋味等物質積累的最為豐富。剛剛開春,氣溫還未升高,整個茶樹的積累大於消耗,此時生髮的春芽,葉美,味鮮,泡上一杯,會讓人到來年還惦記著往日春天的美好滋味。似乎每個春天就是在期盼春茶的渴望中到來的,我們並不一味追逐名貴春茶,用春茶的金貴來標榜身份。最終我們不過是希望能與茶結下一生的緣份,認真喝一杯茶,才是喝茶人最後的歸宿。


深山訪茶碧螺春,只為明前一口鮮

訪茶

午後馬不停蹄趕去茅山,爭一爭今年出鍋的頭採。車在山腳下停穩,先到茶山溜達一圈。野放的茶山混養著果木,林間溪水潺潺,鳥鳴悠悠,只恨不是我的山。一天勞作結束,茶農們三三兩兩挎著竹簍滿載茶青進入村裡的加工廠,不起眼的小廠房,集結了各路人馬分工合作,真令人興奮,我馬上就要見證整個春天最美好的滋味是如何誕生的了。

明前茶芽頭小,摘一斤一般都要上萬個芽,所以摘一斤明前茶所花費時間甚至可以摘十斤穀雨後的茶。再者,明前茶適合採摘的時間就那麼幾天,過了時間芽就太大了。綜上所述明前茶費時費力,自然物力與人力成本也水漲船高。

深山訪茶碧螺春,只為明前一口鮮

製茶

做春茶的事兒,即是和時間賽跑。茶農的茶必須當天做完,大家守著自己的工序崗位認真的樣子,讓人看到了茶農身上最淳樸的勁兒。

深山訪茶碧螺春,只為明前一口鮮

茶農採回鮮葉後,在村裡的小茶廠稱重登記在冊後,集中加工。首先是攤青,接著是殺青,看著茶葉在滾筒殺青機裡翻滾的樣子竟有自己掌勺做蛋炒飯的感覺!殺青結束後要用到揉捻機進行揉捻,對於製茶工業化的發展而言,機器揉捻已經大部分替代了人工揉捻,機器相對手工可以做到更均質,卻少了做茶人長期積累的個人經驗,體悟,而帶來的時間美感。

深山訪茶碧螺春,只為明前一口鮮

深山訪茶碧螺春,只為明前一口鮮

揉捻結束後便進入搓團顯毫的階段了。此階段是形成——形狀捲曲似螺、茸毫滿披的關鍵過程,亦是非常神奇的過程。搓團顯毫後跟著炒青,炒制。製茶人們似乎練就了一雙鐵砂掌,手不離茶,茶不離鍋,揉中帶炒,炒中有揉,炒揉結合。在加熱的鐵鍋中,一直不停,三鍋連炒連續操作,你可以看見茶葉逐漸變得如書中說述:條索纖細,捲曲成螺,茸毛披覆,銀綠隱翠。

深山訪茶碧螺春,只為明前一口鮮

即使製茶工序中機器分擔了很大的一部分,但搓團顯毫及其後的工序顯然是機器無法替代的。四月天,室外還微有涼意,製茶人圍繞著炒鍋,各個蒸的面目通紅,如蒸熟的肉團。連看火的大叔亦是如此,彷彿剛下肚了二兩好酒。

談及燒火,用什麼燒火是件重要的事情。老廠長孜孜不倦地說:“咱們燒的都是山上的果木,萬不可燒煤炭,破壞了茶葉的香氣!”真可謂,製茶無小事啊!

深山訪茶碧螺春,只為明前一口鮮

嚇煞人香

都說洞庭碧螺春,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著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質。你要問我此間碧螺春可有嚇煞人香,我只能說,甚微。除此之外,也並未一無是處。春天的鮮嫩美好它都有,在玻璃杯舒展的樣子也萬分可愛。看到此你可能要嘲笑我,既然都達不到清香和果香,你還掰扯什麼碧螺春。當然了,碧螺春有千千家,既然不是人人都夠得到洞庭碧螺,珍貴的卻在自己千里尋茶的感覺,是愛茶人對喝茶這件小事,最原始的衝動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