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庫這座大山我們爬到哪裡了?

數據庫這座大山我們爬到哪裡了?

01

數據庫為什麼是座山

之所以把數據庫稱為大山,是因為在互聯網背景之下,「數據」已經成為企業生存競爭的一項重要內容,而作為數據存儲和數據計算處理的數據庫則是橫亙在企業面前,必須去解決的問題。

數據庫的「難」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我們需要想辦法減少數據存儲的冗餘,儘可能的讓存儲量變得更大,其次我們需要實現更強的數據計算處理能力,發揮數據的價值,這其中又囊括了數據的排列調閱等各種各樣的問題。

數據庫這座大山我們爬到哪裡了?

隨著企業越來越廣泛地運用計算機對數據進行管理,我們對數據的共享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互聯網企業體量越大,意味著對數據庫的需求越迫切。

商用數據庫的作用相當於企業的大腦,沒了大腦一切其他工作的開展將失去主觀能動性。

作為一款對企業甚至國家發展來說非常重要的IT軟件產品,數據庫的關鍵性並不亞於操作系統和芯片。但是,和很多其他關鍵IT軟件產品一樣,我國在數據庫方面的自主研究起步晚,要在市場頭部已經存在的情況下跨越數據庫這座大山實屬不易,但依然有人步履不停。

02

數據庫在中國的孕育

1978年,中國剛恢復高考不久,薩師煊老師在黑板上寫下了「數據庫」三個字,標誌著數據庫在中國的科普和研究開始了,在那之前,數據庫一直是國外的先進產物。


90年代之前,我國沒有互聯網市場,所以也就不存對於數據庫的商業需求,而1997年之後,網易、搜狐、新浪、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相繼誕生,中國互聯網浪潮掀起,意味著數據庫在中國的市場到來了。

數據庫可謂是一種基於場景的產物,隨著這些互聯網企業的發展壯大,產生的用戶信息越來越多,對於數據庫的需求也越來越大。

數據庫這座大山我們爬到哪裡了?

1989年,敏銳的市場嗅覺促使Oracle進軍中國市場,註冊中文名「甲骨文」,一度壟斷中國的數據庫市場,當時使用Oracle對於企業來說是既平常又普遍的一件事情。

隨之而來的是高昂的價格問題,我們需要支付Oracle及其相關配套設備的高額費用,Oracle的標配為IBM生產的小型機和EMC生產的存儲硬件,單一臺小型機就需花費500萬,每兩臺小型機就要配置價值300萬的EMC存儲。

「IEO」的整體費用就像一座無形的大山,壓在我國企業身上,想要降低成本,想要避免過度依賴的風險,除了自主研發我們別無選擇。

數據庫這座大山我們爬到哪裡了?

電商出身的阿里巴巴在眾多企業裡面對數據庫的需求尤其強烈,高昂的費用與阿里呈指數級別增長的計算需求越來越不協調,嚴重掣肘其長遠發展。

於是,阿里在2009年的時候率先喊出了去IEO的口號,決定用開源數據庫MySQL代替Oracle,用平民的服務器代替小型機。

規劃很清晰,但是實際執行起來卻困難重重,技術人員每天扎進千萬行級別的代碼裡面研究《MySQL開源數據庫》,企圖在此基礎上找出最佳的解決方案。

直至四年後阿里才完全將Oracle清出淘寶的核心繫統,2013年,淘寶和天貓將所有的數據庫替換成了自主開源的AliSQL。

數據庫這座大山我們爬到哪裡了?

除了阿里巴巴,達夢、人大金倉、神通、南大等一批數據庫公司也逐漸發育了起來,國內企業開始將目光投向國產數據庫。

至此,屬於我國自己的數據庫歷史篇章開啟了。

03

中國數據庫發展現狀

數據庫系統的核心和基礎是數據模型,按照數據模型的特點我們可以將數據模型分為三類:網狀數據庫、層次數據庫、關係數據庫,數據模型的研究進展從某種角度反映了數據庫技術的發展進程。

那如今我們走到了哪一步呢?

2017年,阿里巴巴正式公佈了PolarDB,這也是國內首個自主研發的企業級關係型雲數據庫。PolarDB具有很強的雲上產品屬性,也就是分佈式,可以將數據的存儲和處理分離開來,極大提升數據管理的效率。


數據庫這座大山我們爬到哪裡了?

隨著數據量和訪問量的快速增長,傳統單機數據庫面臨著很大的挑戰,而分佈式關係型數據庫的出現可以更有效地解決容量、擴展及成本方面的問題。

雲數據庫是未來數據庫發展的大方向,值得高興的是這次我們並沒有落伍,阿里做了開路先鋒,後面的企業也將前赴後繼。

且不說數據庫這座大山我們是否已經跨過去,但至少目前我們終於可以有底氣地和那些攀登在前列的人對話了。

數據庫這座大山我們爬到哪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