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饮”和“品”的区别您真的搞懂了吗?

古往今来,茶!品类丰富,品寻茶的味,仿佛一位婀娜多姿舞者在眼前翩翩起舞!

在品饮到一款茶时,最简单直观的评价就是“好喝与否”,如果更进一步品鉴,就会对应到人体感官的各个方面。作为一种饮品,普洱茶的品饮价值同样可以从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方面来进行阐述。


普洱茶“饮”和“品”的区别您真的搞懂了吗?


普洱茶的品饮价值,与“品饮”有直接联系的感官,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味觉和触觉。对应到喝茶这件事,简单来说,味觉指的是茶汤缓缓入口中后,人体对于,苦、涩、甜等味道的直观感受,触觉则指的是茶汤流过时,口腔和喉部的整体直观感受。

喝过其他的茶类再来品饮普洱茶生茶,最主要的感受是苦味、涩味更加的明显,只要不是您投茶量过多致使普洱茶太过于浓冽,普洱茶有苦涩味是正常的表现,同时还能产生生津迅速回甘的感觉,在口腔中无杂味、无异味、无茶水分离的现象说明普洱茶在味觉的方面表现良好!

品饮普洱茶时,触觉方面的感知,可以理解为水路。水路简单来说就是茶汤在口中带来的触觉感受!在阐述水路时,通常分别使用细腻、顺滑、柔和、较粗等词语!水路的好坏,对茶汤的品质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那么视觉和嗅觉这两项虽然和“品饮”这个动作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却与“品鉴”普洱茶这个过程相关连,因此同样是普洱茶“品饮价值”的一部分!

熟茶:

  1. 红艳:汤红艳、欠亮。这是熟茶发酵程度较轻的表现,观察叶底,多呈暗红透青绿,滋味往往较苦涩。
  2. 红亮:茶叶汤色不甚浓,红而透明有光泽。称“红亮”,光泽微弱的称红明。观察叶底多呈暗红微黄,滋味较“酽”。六成熟的普洱茶常见此汤色。
  3. 红浓:汤色红而暗,略呈黑色,欠亮。观察叶底,多呈红褐柔软,滋味较醇和。七成熟的普洱茶常见此汤色。
  4. 红褐:汤色红浓,红中透紫黑。匀而亮,有鲜活感。观察叶底,多呈褐色欠柔软,滋味较醇和。八成熟的普洱茶常见此汤色。
  5. 褐色:茶汤黑中透紫,红而亮,有鲜活感。观察叶底,色多呈暗褐而硬,滋味较醇和。九成熟的普洱茶常见此汤色。
  6. 黑褐:茶汤呈暗黑色,有鲜活感。观察叶底,色多呈黑褐质硬,滋味较醇和。九成熟以上及完全成熟的普洱茶常见此汤色。
  7. 黄白:茶汤微黄几乎接近无色。观察叶底,色黑而硬脆似“碳条”,滋味平淡,是发酵过度,已经“烧心”的普洱茶。

普洱茶“饮”和“品”的区别您真的搞懂了吗?

熟茶汤图


  •  了解了普洱熟茶的汤色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常见的普洱生茶汤色。
  1. 绿艳:清澈鲜艳,浅绿鲜亮。属于优质晒青毛茶的汤色。早春茶常见此汤色,随着不断的陈化,绿艳色会慢慢消失,演变为杏黄明亮的汤色。
  2. 黄绿:绿中微黄,似半成熟的橙子色泽,故又称橙绿。是中高档晒青毛茶的汤色。也是早春常见的的颜色,必须经过及时的揉捻与干燥方可有此汤色出现。
  3. 绿黄:绿中黄多的汤色。清明至谷雨期间的晒青毛茶,是加工时杀青温度偏低,揉捻与干燥不及时的表现。
  4. 浅黄:汤色黄而浅,亦称淡黄色。是物质欠丰富的低档晒青毛茶的汤色。如果原料细嫩的茶品也表现出这类汤色,多半因为鲜茶叶受沤或摊晾干燥不及时造成的。
  5. 橙黄:汤色黄中微带红,似橙色或桔黄色。一般是藏期3—5年的老生茶才显此汤色,但是亮度很高。若新茶就多是茶叶裂变、杀青温度偏低的表现。
  6. 深黄:暗黄,汤黄而深无光泽。新茶有此汤色多为几天的茶青合并加工或揉捻茶叶长时间得不到干燥所致。老生茶也会有此汤色,且亮度很好。
  7. 青暗:汤色泛青,无光泽。多为花青素较高的“紫芽茶”或“高锰”土壤环境下生产的晒青茶,也可能是受“新铁”污染的茶叶,此类茶叶汤面常有类似“油膜”的漂浮层。
  8. 混暗:汤色混而暗,与“混浊”同义,汤中沉淀物多,混而不清,难见碗底。这是加工中晒青毛茶没有完全晒干,还有湿度的茶就袋装或者“闷干”的表现。这类茶品的档次就无形中被降低了。
  9. 红汤:汤褐色变红。这是茶叶严重变质的表现。常伴有馊味,是不良晒青茶的表现。如果老茶显现红汤,必须是晶莹剔透方算不可多得的好茶。


普洱茶“饮”和“品”的区别您真的搞懂了吗?

生茶汤图


而在嗅觉方面,渥堆味、陈仓味、霉灰味、异味等都是是不良气息,好熟茶应具有陈香等。茶品在视觉和嗅觉的表现,都会影响到我们对普洱茶品质的评价。所以,在谈论普洱茶的品饮价值时,味觉、触觉、视觉和嗅觉,缺一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