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索尼大法—掌阅10.3寸iReader Smart X测评

2019年10月10日,掌阅正式发布其第二款10.3寸墨水屏智能本iReader Smart X,没有开发布会,微博预热几天之后就线上正式发布。

写在前面:

基于iReader UI 4.0体验(版本号:10.0.109100034),本文以这个版本软件为准。

一、外观:

售价:活动价2999,正常3499。和去年差不多。

1)包装,简约:

挑战索尼大法—掌阅10.3寸iReader Smart X测评

2)包装内清单:

机器、type C数据线、笔(带1个笔尖)、2个笔尖。

挑战索尼大法—掌阅10.3寸iReader Smart X测评
挑战索尼大法—掌阅10.3寸iReader Smart X测评

3)笔和iReader Smart一代的一样,白色三角笔为wacom公模标准笔,目前好多家都在采用这支笔。

挑战索尼大法—掌阅10.3寸iReader Smart X测评
挑战索尼大法—掌阅10.3寸iReader Smart X测评
挑战索尼大法—掌阅10.3寸iReader Smart X测评

二、和掌阅一代iReader Smart硬件方面有哪些区别?

挑战索尼大法—掌阅10.3寸iReader Smart X测评

挑几个比较重要的聊聊:

1)增加了背光:这应该是iReader Smart X最明显的升级,20级灯,冷暖双色。以前我坚定认为背光没什么用,环境光线较好的时候没有背光完全无压力,一旦碰到阴天,灯光不给力的时候,就发现直到有了背光发现躲不过王境泽真香定律。

2)升级运存为2GB: 一代512MB的运存被吐槽的特别惨,芯片型号没有公布,应该不是恩智浦i.mx6系列;

3)增加了Home键:在底部中间下面隐藏了有一个可按压的键,用来返回,解锁等。不过按压体验不是很好,总是按不准,没有安全感。实际使用起来只有当我手忙脚乱想退出的时候会用;

4)增加了mic:录音使用,和科大讯飞的录音功能类似,但是还没看到录音转文字功能,个人认为这个功能其实意义不大,没什么使用场景,当然有人认为有用,在此不多争辩;

5)扬声器:有了录音必然就要配上扬声器,可以外放听书。这是一个掌阅近年来推出产品比较有意思的功能,虽然手机app也可以听书,但是用阅读器看累了放着听书,解放出来手机去做点其他的事情,也是个挺好的选择,毕竟我担心我手机的续航;

三、软件功能整体概览:

说明:系统版本为iReader UI 4.0,封闭系统,不支持安装第三方app,坚定喜欢开放系统的请忽略这个贴。

挑战索尼大法—掌阅10.3寸iReader Smart X测评

1) 主菜单

挑战索尼大法—掌阅10.3寸iReader Smart X测评

投屏功能:很多人好奇这个功能,或者不知道怎么用,我也研究了半天,发现目前和小米电视配合使用最简单,打开小米电视设置投屏,打开Smart X投屏连接就可以了,同步延时不大,只不过在目前4k的显示器上,清晰度不行。至于使用场景,在会议场景下多了一种投屏方式吧。不算刚需。

挑战索尼大法—掌阅10.3寸iReader Smart X测评

值得一提的是,当源文件为彩色时,投屏上去也是彩色的。

挑战索尼大法—掌阅10.3寸iReader Smart X测评

智能助手:

Smart X在屏幕左侧中央增加了一个快捷入口,官方称之为智能助手,这个入口在机器的任何界面都存在,当然也可以设置隐藏,类似一个固定的快捷入口。可以在笔记、看书,或者任何时候电机图标进入去到自己想到的笔记、图书页面:

挑战索尼大法—掌阅10.3寸iReader Smart X测评

2) 笔记

这次的笔记工具栏进行了调整,调整后,功能进行了重新整合调整增加,使用起来感觉交互更加自然合理。

a.书写体验:

【1】升级内存之后,书写延迟更低,拖影改善明显,即更加跟手,也没有出现过笔迹断掉的情况。

【2】由于增加阅读灯的原因,笔迹实际出现的位置有一点偏移,系统没有给校准的设置,当然即使有这种设置也没啥用。而固定方向的偏移其实对写字影响不大,写字靠的是用笔的感觉,习惯了自己会自动矫正,而对绘画可能影响大一些。

【3】摩擦力变小了,一代Smart的摩擦力写起来非常舒服,比较接近真实的纸张书写,而Smart X写起来细节部分笔尖会有一点点滑,不过没有玻璃那么滑,影响不大。

挑战索尼大法—掌阅10.3寸iReader Smart X测评
挑战索尼大法—掌阅10.3寸iReader Smart X测评

对比下我用美工钢笔写的

挑战索尼大法—掌阅10.3寸iReader Smart X测评
挑战索尼大法—掌阅10.3寸iReader Smart X测评

左边Smart X开了阅读灯,右边smart一代

挑战索尼大法—掌阅10.3寸iReader Smart X测评

b. 转文字功能:通过笔迹识别,识别速度有点慢,准确率还算过得去,默认识别当前页,也支持正本识别,可以通过邮件,或者i码、有道云、印象笔记的方式将识别后的文本内容发出去。识别文字是搜索的前提,有了识别,自然就可以支持搜索定位。这对我这种每天乱写笔记,关键时候找不到的人有用。其他厂商也有这个功能。各家厂商都碰到的问题是识别精度,这是非常让人头疼的问题,毕竟很多人写的字其实自己也可能偶尔会不认识,何况机器算法?

挑战索尼大法—掌阅10.3寸iReader Smart X测评
挑战索尼大法—掌阅10.3寸iReader Smart X测评

c.笔记的同步:可以同步到掌阅app、有道云、印象笔记,以备查阅。可以导出为图片,pdf格式。

3) 书架:导入的书籍、从书城购买的都可在书架显示,支持pdf,epub,mobi,txt,这次新增支持office文档(ppt,excel,word)等图书文件格式。有一少部分朋友有看ppt,word的需求,虽然我不是很理解这个需求,但我表示尊重。有人说显示有点糊?这个我感觉不明显,肯定不如玻璃的清晰,但各有利弊吧。看自己的喜好。

挑战索尼大法—掌阅10.3寸iReader Smart X测评
挑战索尼大法—掌阅10.3寸iReader Smart X测评

关掉阅读灯和索尼对比:

挑战索尼大法—掌阅10.3寸iReader Smart X测评

索尼DPT-CP1 vs iReader Smart X

左边是索尼DPT-CP1

挑战索尼大法—掌阅10.3寸iReader Smart X测评

打开大容量pdf怎么样?我试了500MB,1G的扫描pdf,都在2~3秒钟,打开速度和pdf大小没有强相关,取决于pdf的内容复杂度。试下古籍竖版pdf,支持裁边。

挑战索尼大法—掌阅10.3寸iReader Smart X测评

横屏:

挑战索尼大法—掌阅10.3寸iReader Smart X测评

不支持分屏,个人认为10.3的分屏没有意义,本来尺寸就不如13.3寸那么大,对于13.3寸分屏很有用。

支持上述所有格式的提笔就写,包括ppt,word,excel。 掌阅是唯一一家能支持这么多格式的提笔批注,很多人很看重这一点。

挑战索尼大法—掌阅10.3寸iReader Smart X测评
挑战索尼大法—掌阅10.3寸iReader Smart X测评
挑战索尼大法—掌阅10.3寸iReader Smart X测评
挑战索尼大法—掌阅10.3寸iReader Smart X测评

批注导出:可以通过i码、邮件将pdf批注导出,速度很慢,不过终于保持了原pdf的彩色。还不支持通过数据线导出,希望官方后面对这块做更新。用10.3看英文论文勉强凑合,喜欢追求1:1显示的,请选择索尼大法13.3寸的RP1,索尼的pdf优化目前仍然最优秀的。

挑战索尼大法—掌阅10.3寸iReader Smart X测评
挑战索尼大法—掌阅10.3寸iReader Smart X测评

4)书城: 这个不做赘述,内容资源丰富,尤其是中文。

挑战索尼大法—掌阅10.3寸iReader Smart X测评

5)听书:

挑战索尼大法—掌阅10.3寸iReader Smart X测评

6)我的

挑战索尼大法—掌阅10.3寸iReader Smart X测评

a.录音机:实现录音功能,可以在后台录音,对于录音重度需求的或许有用?

b.微信传送:这是一个我非常喜欢的功能,在这个浅阅读的时代,人们容易被抓眼球的标题所吸引,手机阅读内容走马观花,而其实在碎片化阅读的时代朋友圈我们仍能看到一些值得细细品味的文章。这个功能可以把朋友圈的文章发到设备上阅读,批注。在10.3寸上读文章,体验很不错。

挑战索尼大法—掌阅10.3寸iReader Smart X测评
挑战索尼大法—掌阅10.3寸iReader Smart X测评

四、功耗:

用过iReader Smart 和iReader A6之后,我一点都不担心他们家的功耗问题。无论是使用的功耗还是放着不动待机功耗。Smart X加了阅读灯后耗电确实增加,但是坚持一个星期问题不大。日常使用足够了。只要不是像手机那种一两天一充我就能接受。很多大屏墨水屏放着几天就没电了,想用的时候真想骂人。

五、原装保护套:

灰色的轻薄原装保护套

挑战索尼大法—掌阅10.3寸iReader Smart X测评
挑战索尼大法—掌阅10.3寸iReader Smart X测评
挑战索尼大法—掌阅10.3寸iReader Smart X测评

------------分割线--------------

感谢能有耐心看到结尾的朋友,如果有对墨水屏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关注。持续更新墨水屏产品相关的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