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袍先生》:自由愛情的稚嫩翅膀,衝不破結痂千年的封建桎梏

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中。——法國思想家盧梭

人人都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渴望用自己特有的思想掌控命運,或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或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或擺脫瑣碎生活的羈絆,走向自然深處的陽光雨露裡。

然而,理想的豐滿掩蓋不住現實的骨感,天不隨人願,人們追求自由精神的路上,彷彿被施了魔法、唸了咒語,任憑多大的努力,也掙脫不了有形無形的藩籬,在孤寂的歲月中,看夕陽慢慢隕落。《藍袍先生》中的主人公徐慎行,就是一個典型的追求人生自由的失敗者。

《藍袍先生》是著名作家陳忠實的一篇重要的中篇小說,創作完成後,按照創作思想,陳忠實又開始撰寫長篇小說《白鹿原》,所以《藍袍先生》又被譽為《白鹿原》前奏曲,可以說沒有《藍袍先生》就沒有《白鹿原》。

《藍袍先生》:自由愛情的稚嫩翅膀,衝不破結痂千年的封建桎梏

小說講述了受封建傳統思想影響至深的私塾教師徐慎行,因接受新思想的洗禮,決心追求自由的愛情生活,卻受到種種阻礙,最後備受打擊,重新封閉了自己,為自已戴上了精神枷鎖,晚年過著悽苦悲涼的生活。

徐慎行以自述的方式,像剝洋蔥般將三十多年的人生往事,一片片揭開,露出時代的傷痕,痛的不忍直視。

一場畸型的婚姻,造成了徐慎行一生的悲劇,我們在同情他人生遭遇的同時,更感受到想要擺脫封建迂腐思想枷鎖,藉助新生活、新文化浪潮的推動力量,重建嶄新、鮮活的心靈世界,讓身心得以自由的呼吸和戀愛,是如此的艱難。

01.嚮往自由愛情的翅膀,衝不破結痂千年的封建桎梏,悽美愛情化作無語凝噎

追求愛情的自由,嚮往心靈的解脫,讓人趨之若鶩,可是當愛情被關在封建桎梏的牢籠,壓在雷鋒塔下,失去了自由,愛情也就失去了靈魂,只剩下傷殘的心和迷茫的神。

(1)封建傳統下的包辦婚姻,鎖住了愛情自由的靈魂。

徐慎行出生於傳統的耕讀世家,作為“讀耕”人家的“讀”的繼承人,在父親“為人師表”的訓導下,從小接受封建傳統文化思想教育,並以父親為榜樣,穿上了象徵身份地位的藍袍。

“穿上那件由母親親手縫的藍洋布長袍,頓然覺得心裡咯噔一聲,沉重起來,似乎一下子長大成人了!服裝對於人,不僅是禦寒的外在之物。穿起藍袍以後,抬足舉步都有一種異樣的莊重的感覺了。”

可是讓慎行不可思議的是,為了登臺執教,父親居然包辦婚姻,為他娶了一個大字不識的醜媳婦。在三綱五常封建思想統治下,慎行是斷不敢和他父親理論的,因為徐家三代在村中的威望、祖訓的“讀耕”精神,還有對父親的孝道,就像無形的大手,卡在他的脖子上。

《藍袍先生》:自由愛情的稚嫩翅膀,衝不破結痂千年的封建桎梏

沒有感情基礎,生拉硬扯走到一起的婚姻,談不上幸福可言,更可悲的是給雙方了造成心靈上的傷害。

受封建專制思想影響極深的慎行,選擇了逆來順受,對婚姻報著湊合的心態,生活顯得古板而平靜,人性被限制在專制思想的框架內,像溫室裡的盆景,失去了自由伸展的枝丫。

約翰.穆勒在《論自由》中寫道:人性並不是一部按照一種模型組建起來,並被設定去精確執行已規定好的工作的機器,人性毋寧像是一棵樹,需要朝各個方面去成長與發展,並且是根據使它成為一個活體生命的內在力量的傾向去成長與發展。

而當慎行看到楊龜年的兒媳婦漂亮的大眼睛時,壓制的人性有了“萌動的邪念”,“如果我有這樣好看的一個女人,難道真的就會荒廢學業。”與其說是人性的萌動,倒不如說在慎行的心裡,已經對封建的固執迂腐產生了深深的懷疑,人生自由的種子在他心裡從休眠中醒來。

父親狂風暴雨式的訓誡,又把他拉回到封建的巢穴裡,關閉了通往自由人生的心門,直到解放那一天的來臨,他的命運迎來了轉機。

(2)新思想、新文化浪潮下,萌生了對愛的自由嚮往。

楊徐村的解放,教育方式的改變,徐慎行下了崗,被安排到師範學校進修,成了“速成二班”一名學生。

當身著藍布長袍,頭頂黑色禮帽的慎行走進教室,看到同學們清一色的列寧服,頭頂八角制帽時,顯得有些另類,同學們的笑聲以及“放蕩”的行為讓他感覺到“世風不古”。

《藍袍先生》:自由愛情的稚嫩翅膀,衝不破結痂千年的封建桎梏

徐慎行彷彿穿越到了另一個陌生的世界,這裡的人們有著一張快樂的笑臉,自由自在的呼吸著新鮮空氣,不拘禮儀不受約束,平等愉快的交往,而他卻像一個局外人,與眼前的世界格格不入。

苦悶孤單中,田芳的出現,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在新思想的引領下,他慢慢丟掉了古板的八字步,甚至把藍袍改成了列寧服。

“我感到一種從來沒有過的輕鬆。我像卸下了鋼鑄鐵澆的鎧甲,頓然感到渾身舒展了。”

在這裡,慎行感受到人性的解放和自由的美好,而這正是他當初可遇而不求的東西。他要擺脫掉寄生在他身上的陳舊的、迂腐的、壓制人性的陳規陋習,心中的那粒種子開始發芽。

在同桌田芳幫助下,慎行逐漸融入群體,參加籃球隊、寫海報、演話劇,由一名老氣橫秋的學究蛻變成一名陽光青年,美麗大方而又善解人意的田芳,走進了徐慎行的心裡.

兩個年輕人的心也越走越近,感情與日俱增,展開了一場真誠而熱烈的戀愛,

“壓抑得愈久的愈重的心,一旦獲得自由,就以加倍強烈的熱情迸發出來。”慎行感覺迎來了自由生活的曙光,對父親那套迷戀女色會荒廢學業的理論,感覺荒謬無稽,令人憎惡。那個曾經讓他引以為豪的“讀耕之家”的牌匾也像舊日的黃曆,暗淡無光。

《藍袍先生》:自由愛情的稚嫩翅膀,衝不破結痂千年的封建桎梏


他要向以前的自己決裂,向壓制他人性、限制他自由的僵化倫理宣戰,先是把父親寫給他的警醒“慎獨”兩個字當作“咒符”燒掉,後又向家裡寄了一份離婚書。

然而他的反抗卻在父親以死相逼的脅迫下退縮了,他沒有勇氣面對將要發生的一切,那場持續了二十天的熱戀,“成了他一生六十年生活中活得真正像個人的二十天”,隨後曇花一現般的枯萎敗落。

但他仍沒有放棄對自由的追求,畢業那天兩人互贈同一句古詞:兩情若是久長時,何必再朝朝暮暮。他堅信,他一定會得到想要的幸福。可是接下來的一場變局,把他打入無底深淵,徹底擊碎了他自由愛情的夢想。

(3)運動風波下的一場騙局,對愛情的夢想徹底破滅。

畢業後的徐慎行分配到牛王砭小學,卻在風起雲湧的運動浪潮中,被昔日的同學、今日的校長劉建國設局算計,在他頭上扣上一頂大帽子,取消了預備黨員和教師資格,成為學校一名打雜工,接受再教育。

思想簡單的徐慎行企圖放下尊嚴,他想用誠懇的行為和不懈的努力,贖回原罪,重新做人。可是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批鬥的火力愈來愈烈,他希望田芳離開他,甚至聽從劉建國的建議,在信中用最狠毒的惡言穢語攻擊田芳。

徐慎行在批鬥中逐漸變得越來麻木,“我成了一節沒有知覺的木樁,任憑四方的汙言穢語朝我臉上潑來,而於心不驚了。”

英國小說家劇、作家高爾斯華綏說:“人受到的震動有種種不一樣:有的是在脊椎骨上;有的是在神經上;有的是在道德感受上;而最強烈最持久的則是在個人尊嚴上。”

無休止的批鬥,檢討,慎行失去了人格,也失去了尊嚴,對生活深深絕望,精神也已頹廢到極點,他想一死解脫,離開這個讓他痛不欲生的世界。 

但他並沒有死成,父親用早已聽膩了的處事哲學勸導他,可悲的是,封建思想的迂腐,卻證明了父親的正確。鬥爭向來是無情的,徐慎行無論再怎麼檢討交待,再怎麼積極改造,仍舊得不到認可,在孤獨中,他開始揣摩當初父親送給他的座佑銘:“慎獨”,體會個中滋味,又把它當成了護身符。

《藍袍先生》:自由愛情的稚嫩翅膀,衝不破結痂千年的封建桎梏

(4)沉冤昭雪,迴歸於自由,卻失去了追逐愛的權利。

多年後,徐慎行得以平反,恢復教師待遇,可是他再也回不到原來的樣子,仍活在自我設限的空間裡,害怕出來,不敢言語,以至於上課時,他突然覺得不會說話,腦子裡的語言倉庫全部關閉了。卑微的心態,已讓他難以適應自由的空間,他就像蝸牛一樣,只有躲在殼裡才舒服。

再見到田芳,已是花甲之年。速成二班聚會時,兩人四目以對,“我沒有向她問好,她也沒有向我問好。我們竟然相對無言,默默地呆站著,手卻握得粘在一起。”“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彼此相愛的兩個人,卻因一場浩劫,一同做了一個二十五年的夢。

人性歷經長時間的扭曲、壓抑,把一個有夢想、有主見、有思想的熱血青年,變成一個唯唯諾諾,喪失自主意識的踽踽庸者。經歷了痛苦的歲月,徐慎行變得拘謹木訥,他身上的藍袍再度讓田芳脫掉,改成列寧新裝,但他的心,卻被藍袍罩得死死的。

“田芳能夠把我的藍袍揭掉,現在卻無法把我蜷曲的脊骨捋撫舒展……”

02.舊專制、舊思想加“人性惡”調製的苦酒,徐慎行不得不喝下去

徐慎行在新社會運動的感召下脫下了藍袍,但又在生活與愛情的磨難和父親的教誨下,重新給自己披上了另一件“藍袍”,躲在心靈的“藍袍”裡,應對各種遭遇,尋求一點心靈的慰籍,在社會和人為的雙重壓制下,徐慎行不得不飲下愛情這杯苦酒。

(1)導致愛情苦難的根子,在於僵化固執的封建倫理道德

解放前夕,婚姻自由的呼聲也已漸漸高漲,追求戀愛自由已成了年輕人的嚮往,但楊徐村封建思想依舊嚴重,男遵女卑觀念根深蒂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依舊盛行於世,特別是“讀耕世家”出身的徐慎行,雖然渴望自由的愛情,但沒有自由戀愛的權利,被綁在命運的車輪上毫無還手之力,不得不聽命於父親,給他找了一個醜媳婦。

《藍袍先生》:自由愛情的稚嫩翅膀,衝不破結痂千年的封建桎梏


沒有感情基礎的婚姻是釀成人生悲劇的根源,對於男女雙方都是一個至深的傷害。慎行何嘗不想打碎這把人性的枷鎖,大膽追求他想要的愛情,只是環境不允許,這種人性的壓抑愈強烈,反抗的力量就愈大。

受新思潮的影響,人性自由從潛意識裡迸發出來,和同學田芳戀愛並提出和醜媳婦淑娥離婚,企圖結束那段畸形的婚姻。

以一已之力公然對抗世俗的倫理,無疑是以卵擊石,而帶來的連鎖反應,徹底擊垮慎行的新思想防線,又回到他保守的意識裡,封閉在自己的世界裡。

(2)運動風波中的人性險惡,讓本已受苦的愛情雪上加霜

人性有善惡之分,但有些人做惡起來,比動物還殘忍。

梁曉聲在《中國人的人性與人生》中寫道:動物之報復,不論對同類,對包括人在內的另類,絕對只不過是憤怒的宣洩,滿足於一口咬死而已。從沒聽說過這樣的事情:一隻或一群動物在報復另一隻或一群動物時,將它們咬得半死,然後蹲臥一旁,聽它們哀嚎,看它們痛苦萬狀,而達到享受的極大快感。是的,動物斷不會這樣。而某些人會這樣。

劉建國就是這類人,借運動風波對徐慎行進行打擊報復。劉建國雖然政治素質強,但卻是個心胸狹窄、陰險虛偽、精於算計的小人,上學期間,曾經熱烈追求田芳,卻遭到拒絕後,用惡毒的語言攻擊田芳。

當看到田芳和徐慎行在一起,酸葡萄心理讓他對徐慎行耿耿於懷,懷恨在心。在運動風暴中,他利用同學關係做掩護,取得慎行的信任,鼓勵慎行“鳴放”,又利用校長職權對慎行開展批鬥。

劉建國一手操控著徐慎行的命運,步步緊逼,迫使慎行用惡毒言詞對田芳進行人身攻擊,企圖分離兩人的感情。在無休止的批鬥中,慎行變的沉淪、麻木,精神恍惚,出於保護自己,他開始封閉自己,從封建保守思想中尋找心靈的慰籍,而與田芳的愛情也被這狂虐的風暴撕扯的支離破碎。

《藍袍先生》:自由愛情的稚嫩翅膀,衝不破結痂千年的封建桎梏

(3)性格上的缺陷,讓徐慎行對愛情產生習得性無助心理

慎行從小接受儒家思想薰陶,保守軟弱的性格,導致他在爭取自由生活、反對封建思想中立場不堅定,虎頭蛇尾,最後被以父親為代表的封建思想壓制,自由的愛情受到了挫折。而純真的性格,讓他分不清善惡,受到劉建國的算計,批判過程中唯唯諾諾,盡顯一箇舊知識分子形象。

命運遭受如此打出,任憑他怎麼努力,依舊無濟於事,悲觀中他認定一切都是命中註定,消極的宿命論讓他產生了習得性無助的心理。

20世紀6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用狗做了一項經典實驗,起初把狗關在籠子,用電擊使其難受,狗無法逃避,在籠中嚎叫;經過多次實驗後,把門打開,再次給狗電擊,此時狗本可以逃生,卻非但不逃,反而不等電擊出現就先倒在地上,絕望地等待痛苦的來臨。本來可以主動地逃避,卻絕望地等待痛苦的來臨,這就是習得性無助。

這種習得性無助也會發生在人身上。假如一個人無論他如何努力,無論他幹什麼,都以失敗而告終時,他就會覺得自己控制不了整個局面,他的精神支柱就會瓦解,鬥志也隨之喪失,最終會放棄所有努力,陷入絕望。

出於對命運的絕望和對現實生活的恐懼,慎行索性把自己禁錮起來,只有在自己的小屋裡他才感到舒服,外界環境不管如何變化都讓他感覺難受不安。

老伴去世後,在續絃的事情上本可以辦成了,他卻最終放棄,是習得性無助心理困擾了他的選擇,使他總覺得“還在牛王砭小學那間小庫房裡蜷著,那間小庫房,容不得旁人進去,打破裡面凝結的空氣。”他徹底的放棄自我,把自己囚禁起來。

《藍袍先生》:自由愛情的稚嫩翅膀,衝不破結痂千年的封建桎梏

03.強勁的翅膀是浪漫愛情的保障,在衝破桎梏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徐慎行的愛情悲劇,著實讓人惋惜,令人哀嘆,徒生無盡感慨。光陰流轉,套在他身上的枷鎖,早已被時間的洪流沖垮擊碎,封建倫理下的陰霾也已蕩然無存。新時代下的自由生活,也讓我們對愛情有了更多的思索。

(1)愛情不能瞎湊合,兩情相悅的愛情最長久

徐慎行生活在沒有愛情的婚姻裡,活了60年,卻只有短短的20天的幸福生活,在人生長河裡,他的幸福只是短暫的一瞬。無愛的婚姻壓抑著人性,幸福只是一種奢望。

相知才能相愛,相愛才能相守。時代生活節奏的加快,預示著快餐時代的到來,戀愛中的男女也讓愛情加入了快餐時代,一見鍾情,閃電結婚,彼此還沒有了解就已步入婚姻殿堂,最後因為三觀不合而分道揚鑣,以至於現在離婚率居高不下,大有越走越高的趨勢。更甚者,為了孩子、房子湊合著生活,拼湊出來的愛,失去了愛情的本意,愛成了一項被動的工作,更談不上什麼幸福感了。

所以愛情不能遷就,無論工作有多忙,事業有多重,對於愛情千萬不能馬虎,在感情上多花點時間,多用些心思,畢竟那是終身大事。

《藍袍先生》:自由愛情的稚嫩翅膀,衝不破結痂千年的封建桎梏

(2)愛一個人並不一定得到,放手也是一種愛

徐慎行與田芳是真愛的兩個人,可最終也沒走到一起,確實讓人惋惜。這世界上又有多少人與相愛的人擦肩而過,最終變成紅塵中的過路客?錯過,並不是一種過錯。

愛情不是佔有,也不是付出多少就能得到多少的等價交換。我們會品嚐到失去愛人的苦澀,此時,需要明白放手也是一種愛。

緣來緣聚,緣分緣散,如果兩個人切實走不到一塊,何必湊在一起,這樣無疑是給自己心靈加上一把刀,任由它傷害自己,不如就此放手,給雙方一個心靈空間,尋找各自的幸福。

愛是一種修養,學會放手,不僅是放過對方,更是在學會放過自己,只有這樣,你才能感受愛情的美好,而不是因為不能在一起而悲傷痛苦。

《藍袍先生》:自由愛情的稚嫩翅膀,衝不破結痂千年的封建桎梏

(3)堅守對愛情的自信,失去了還有機會回來

徐慎行在老伴去世後,別人給他介紹一個女人,也頗為合意,本想來一場自由的黃昏戀,彌補年輕時期的愛情創傷,可是最終他又放棄了這段姻緣。舊思想的侵蝕,他已無法擺脫身上的枷鎖,無法做到勇敢地爭取自己的幸福,失去了自尊、自強、自愛,不敢再觸碰愛情那張網,害怕再次帶來心靈上的傷害。

吃過愛情的苦,忘記了愛情的甜,從此與愛情一刀兩斷,這也是現實中很多年輕人對愛情偏執的想法,他們無法從痛苦的失戀中走出來,精神抑鬱,神情恍惚,不再相信所謂的愛情,抱著無所謂的態度遊走在塵世中。

“我對愛情已經很絕望了,所以以後不會在愛上任何一個人了!”將自己完全封閉起來,又讓絕望的心情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張愛玲說:“我要你知道,這世界上有一個人是永遠等著你的,不管是在什麼時候,不管你是在什麼地方,反正你知道,總有這樣一個人。”

失戀當然很痛苦,因為它將一個甜美的夢活生生的打碎,甚至還踩上一腳,露出一臉的猙獰。即使被這痛苦碾壓的體無完膚,只要保持自尊、自強、自愛,對未來仍然充滿信心,對愛情仍有期盼,堅守對愛情的自信,你等的那個人,一定會來到你身邊。

《藍袍先生》:自由愛情的稚嫩翅膀,衝不破結痂千年的封建桎梏

04.結束語

對於一個沒有歷經過那一段生活的人們而言,的確很難去想象,一個人最珍貴的生命居然可以在這樣的狀況裡度過,歷史的沉重在這裡得到了最為充分的印證。

歷史事實就是這樣,欲追求心靈與個性的解放,偏被套上有力而又無形的堅硬枷鎖,努力去尋覓屬於自己的那一份生活,又每每被擊碎心願,始終流離在人的正常生活這外。這是徐慎行個人的愛情悲劇,也是他的人生悲劇,更是在人民已經成為主人以後的那一段歷史的大悲劇。

雖然悲劇不再重演,但我們不應該忘記那段令愛情窒息的歷史,它讓我們認識到自由的愛情來之不易。當下的我們,生活在新時代的陽光裡,呼吸著自由新鮮的空氣,品嚐著愛情的甜蜜,更應該讓至美、至真、至純的愛情傳承下去,盡心呵護愛情的神聖與光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