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涼山山村小廣播的智能“大變身”

雲南涼山山村小廣播的智能“大變身”

山村小廣播的智能“大變身” 供圖

“大家一定要做到林邊不用火、上墳不燒香,共同防範山林火災發生……”近日,在元謀縣涼山鄉扶貧搬遷安置點、隨著群眾聚居村落、地質災害監測點等區域,15組智能廣播安裝調試完畢,森林防火、脫貧攻堅、移風易俗等政策訊息瞬間飛入全鄉1301戶少數民族人家。由此,涼山鄉也成為元謀縣首個使用“天翼大喇叭”村村享平臺的鄉鎮。

涼山鄉村組錯落分佈、人口居住分散、網絡獲取信息慢。今年以來,鄉黨委政府立足實際,投入9.95萬元新建網絡化公共廣播系統,充分發揮智能科技在政策宣傳、文明倡導、信息服務、應對公共突發事件和自然災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健全鄉村治理體系,補齊少數民族地區治理短板。

不同於傳統廣播存在的需U盤插入、人工值守、信息傳遞慢、宣傳頻次低等問題,智能廣播依託無線網絡和移動物聯網技術,可通過鄉級播控平臺或管理員手機APP對村級廣播進行遠程控制,支持分級管理、分村播放、定時播放、循環播放,能及時對村級廣播運行狀況進行實時監控,一旦有非法信號插播、侵入時,設備會自動停播,實現無人值守、安全快捷的語音播報。

云南凉山山村小广播的智能“大变身”

山村小廣播的智能“大變身” 供圖

“那迪村是個傈僳族村,很多中老年人認不到字,口頭講他們容易忘記,有了這個廣播,宣傳效果肯定會好很多,遇到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村上能第一時間接收鄉黨委、政府發出的緊急通知。”對智能廣播系統帶給基層工作的便利性,涼山鄉那迪村村長張學元連連點贊。

涼山鄉副鄉長王洪波表示,全鄉將充分利用好智能廣播這個宣傳平臺,定期播放與農村生活密切相關的政策法規、科技知識、致富信息,“我們要求播報時多使用少數民族語言、當地白話來講,這樣村民更能聽得懂、聽得進,從而提高群眾對黨委政府工作的知曉度、支持度和滿意度,為下一階段鄉村振興縱深推進打下良好基礎。”

雲南網記者 饒勇 通訊員 杞樹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