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威士忌、伏特加有什麼區別,中國酒為什麼在世界上不流行?

過年回家,你爸、你爺爺、你老丈人,總是免不了飯後掏出一瓶白酒,然後笑靨如花。

無力反抗他們的熱情招呼,辣酒穿腸過的你,忍不住回憶起九眼橋的威士忌兌可樂和假龍舌蘭。

白酒、威士忌、伏特加有什麼區別,中國酒為什麼在世界上不流行?

或許會跳出一批白酒愛好者反對以下說法,但白酒在中國的消費者確實是越來越老齡化看出口量也很難說在世界範圍內廣受歡迎

白酒、威士忌、伏特加有什麼區別,中國酒為什麼在世界上不流行?

● 1949—2008白酒年產量

為什麼都是蒸餾酒,白酒就不能像它的姊妹花金酒、朗姆、威士忌、伏特加、白蘭地一樣,走向年輕人,走向全世界?

接下來你將看到:

● 都是蒸餾酒,為什麼白酒和威士忌伏特加們的差距那麼大?

● 白酒的香型是怎麼來的?

● 要讓全國人民都有酒喝

● 白酒到底是誰發明的?

▼都是蒸餾酒,為什麼白酒和威士忌伏特加們的差距那麼大?

幾大蒸餾酒之間的差異,無非是原料釀造方法

蒸餾酒的原料要麼富含果糖,要麼富含澱粉。

釀造方法總體來看,都是發酵蒸餾貯存,有時候還需要一點勾兌技巧。

白酒、威士忌、伏特加有什麼區別,中國酒為什麼在世界上不流行?

先看看,除白酒以外的五大蒸餾酒

威士忌一般用大麥、黑麥、燕麥、小麥或玉米做原料,不同國家標準不一樣,不過威士忌最廣為人知的特色,是需要在橡木桶裡放一段時間。

伏特加的主料是馬鈴薯或玉米,相比其他幾大蒸餾酒,最主要的特點是“味道純淨”。

也就是說,一口下去,除了迅速補充酒精帶來的滿足感,你很難嚐出別的什麼穀物水果。

白酒、威士忌、伏特加有什麼區別,中國酒為什麼在世界上不流行?

金酒誕生之初,其實是 專供東印度海員商人續命的利尿劑。

它的特殊風味來自杜松子,也有廠商會在釀造時加入橙皮、豆蔻、甘草、荽子等特殊原料,以求更令人難忘的味道。

白酒、威士忌、伏特加有什麼區別,中國酒為什麼在世界上不流行?

瑞士金酒

從原料上看,朗姆和白蘭地比較類似。

朗姆的原料是甘蔗,算是一種製糖業的副產品。

白蘭地一般用葡萄做原料,也有用櫻桃、蘋果等水果的。

白酒理論上也是糧食釀造的,但是隻要喝過酒的人,就絕對不會把白酒和同樣無色又度數高的伏特加弄混。

白酒和以上幾種“西方”蒸餾酒最主要的區別,在於白酒是六大蒸餾酒中,唯一主動加入黴菌參與發酵的品種。

白酒、威士忌、伏特加有什麼區別,中國酒為什麼在世界上不流行?

酒麴

酒麴的原料是發黴穀物。

酒麴釀酒,使白酒中含有大量的醛類,醛類和醇類發生酯化反應,也就形成了複雜的,不同於其他蒸餾酒大類的濃郁香味。

當然,在不會喝酒的人,或者不能接受白酒的外國友人看來,這個味道說是抹布味或者餿米飯味也不是完全沒理沒據

白酒的香型是怎麼來的?

白酒除了廣義上的“味道濃郁”,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不同香型之間,風格差異太大。

在不懂酒的人看來,白酒味道略奇怪,即使在白酒愛好者內部,也很少有人對所有香型大愛無疆。

酒鬼言必稱的醬香、清香、濃香型分類,在建國之前,至少在國家層面上,是不存在的。

之前幾百年,雖然各地酒廠各有風味,但基本上是茅臺不犯老白乾,你喝你的酒,我喝我的酒。

民國時代,以胡適、魯迅、聞一多為代表的知識界,大多青睞溫柔細膩度數低的黃酒,以宋美齡、陸小曼、陳立夫為代表的名媛紳士界,則多喜好時髦名貴的洋酒

建國後,喜愛白酒的人民當家做了主,中央也就開始把白酒作為重點發展對象。

1952年,第一屆國家級評酒會評出茅臺、汾酒、瀘州老窖、西鳳酒四大名酒,分別代表了四大香型:醬香型、清香型、濃香型、鳳香型

白酒、威士忌、伏特加有什麼區別,中國酒為什麼在世界上不流行?

50年代的茅臺

1963年,輕工業部在北京召開第二次全國評酒會,由於當時的白酒沒有明確的香型劃分, 香氣重的酒總是更佔優勢。

所以1963年的八大名酒是五糧液、古井貢酒、瀘州老窖特曲、全興大麴酒、茅臺酒(醬香)、西鳳酒(鳳香)、汾酒(清香)和董酒(董香),濃香型佔了四個

到了1979年的評酒會,白酒開始按不同香型分類,各香型也有了各自的概括語:

醬香型酒:醬香突出、幽雅細膩、酒體醇厚、回味悠長;

濃香型酒:窖香濃郁、綿甜甘冽、香味協調、尾淨香長;

清香型酒:清香純正、諸味協調、醇甜柔口、餘味爽淨;

米香型酒:蜜香清雅、入口綿柔、落口爽淨、回味怡暢。

白酒、威士忌、伏特加有什麼區別,中國酒為什麼在世界上不流行?

扇貝聽了想鼓掌

後來官方又認定了馥郁香型、芝麻香型、兼香型、董香型、豉香型、鳳香型等更多香型,評語也都是類似的寫意風格。

雖然描述語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但從化驗結果看,不同香型之間成分確實不大一樣。

中國白酒複雜的香型劃分體系總算就此形成

至於不同香型區別到底在哪?相信很多天天喝酒的人也未必清楚。

其實白酒裡98%都是酒精和水,判斷香型也好,區分優劣也好,看的其實只是2%的芳香物質,也就是看帶著微生物的酒麴,和不同糧食裡的澱粉脂肪蛋白質,反應出了些什麼醛酯醇。

白酒、威士忌、伏特加有什麼區別,中國酒為什麼在世界上不流行?

豉香型白酒

問題在於,不管是哪個香型的白酒,都很難像金酒威士忌一樣加冰、空口喝,也不大能兼容果汁飲料、雪碧、冰紅茶。

老一輩人喝白酒總需要點下酒菜,最不濟也得來根醬油桶上拔下來的鐵釘子。

這對於入門選手來說完全是新的飲酒領域,放棄,也不是不可理解。

▼要讓全國人民都有酒喝

建國後白酒地位被拔高、全國男性愛喝酒這件事,也曾遇到過阻礙:糧食短缺。

為了解決人民的喝酒問題,專家們在傳統的固態發酵法之外開闢了液態發酵的新形式。

固態發酵

顧名思義,釀酒的原料呈固態,一般有五種糧食:小麥、大米、玉米、高粱、糯米。

把這些糧食灑水摻和,再摻入酒麴,控制溫度溼度和空氣量,調節微生物的繁衍生息速度,就叫發酵

白酒、威士忌、伏特加有什麼區別,中國酒為什麼在世界上不流行?

發酵過程中,糧食裡的澱粉分解成糖,再轉化成酒精,脂肪分解成脂肪酸,再轉化成有機酸,蛋白質先分解成氨基酸,再轉化成醇類、醛類、酮類和含氮化合物,

這些東西區分了“酒”和“酒精”。

固態發酵酒萬般好,解決不掉的一個問題就是

液態發酵,簡單粗暴不負責任的說法就是酒精勾兌。

這個發酵方法始於1959年,成品幾乎就是純酒精,和現在的清潔能源差不多,然後再人工加香精調味,保證它喝著像酒。

因為最後總要調和一波,所以液態發酵法對糧食原料的要求沒那麼高,紅薯、玉米、豆腐渣、甘蔗渣都行。

再退化一些,也可以用食用酒精加香精,這樣成本更低,在困難時期滿足了勞動群眾們的酒癮

直到今天,你在街上看見的那些價格喜人的塑料桶裝,甚至軟包裝白酒

一般就都是液態發酵的。

白酒、威士忌、伏特加有什麼區別,中國酒為什麼在世界上不流行?

桶裝酒

液態發酵比起固態發酵,最主要的問題倒不是不夠傳統,而是紅薯等原料裡果膠含量過多

如果酒廠技術不過關,很可能成品酒裡甲醇超標,雖然不至於像假酒一樣一口悶進急救室,長年累月喝下去,仍然是十全大補看得見。

好喝的太貴便宜的不安全白酒地位越來越尷尬。

▼白酒到底是誰發明的?

現代的“白酒”一詞,通常指穀物蒸餾酒。

而從漢魏到晚清,中國人一直把米酒叫做“白酒”,把白酒叫做“燒酒”、“火酒”、“燒刀”。

漢魏時代釀酒,有清酒和濁酒之分,濁酒麴量少,酒精度低,渾濁度高,清酒則曲量多,酒精度高,也相對清澈。

濁酒又叫濁醪、白醪或者白酒,《太平御覽》就說:“太祖時禁酒,而人竊飲之,故難言酒,謂酒清者為聖人,濁者為賢人。”

白酒、威士忌、伏特加有什麼區別,中國酒為什麼在世界上不流行?

白酒是哪來的這個問題,其實也是一樁公案。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開始,西方專家和中國學者都認為,白酒是元代蒙古人從阿拉伯人處學來的蒸餾法以後才出現的酒,雖然近年來一直有學者試圖把中國白酒的誕辰上推到唐宋甚至東漢,但證據並不確鑿。

總體來說,以我們現在對白酒起碼要三十八度以上,最好能有五六十度的期許來看,大規模生產燒酒,還是元代的事情。

白酒、威士忌、伏特加有什麼區別,中國酒為什麼在世界上不流行?

元代燒酒作坊遺址

白酒流行了幾百年,而真正取代黃酒的地位成為中國酒文化象徵確實要等到建國以後。

白酒的流行路徑有兩條,一條是茅臺上桌一條是辣椒下酒

就目前的青年人飲酒趨勢來看,白酒什麼時候摻上了蘇打水加進了冰酒石,才算是邁入了走向世界的新徵程。

白酒、威士忌、伏特加有什麼區別,中國酒為什麼在世界上不流行?

冰酒石

不過話說回來,白酒長期作為國酒用來招待訪華的美蘇首腦,成為外交的酒,友誼的酒。

在這種情況下,白酒都沒能全世界流行,這和酒麴帶來的風味過於“東亞”關係很大

如果當年換成沒什麼風味成分可言的液態發酵酒,白酒說不定早就和伏特加一樣,就變成雞尾酒最常用的基酒之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