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勒泰:“一元通”搭起城鄉居民“幸福路”

新疆阿勒泰:“一元通”搭起城鄉居民“幸福路”

↑圖為哈巴河縣客運站到站的“一元通”公交線路。耿丹丹 攝

在新疆阿勒泰市,從當地客運站乘坐公交車前往距離71公里的薩爾胡松鄉,只需要一元錢,這是阿勒泰市城鄉客運“一元通”工程中的一條線路。

到薩爾胡松鄉的“一元通”公交途徑8個站點,每天往返一趟,覆蓋2個鄉鎮和5個村。薩爾胡松村村民哈孜木別克告訴記者,自從“一元通”公交開通後,走親戚、看朋友非常方便。“現在早晨去晚上就可以回來。”如今,這條線路已經惠及超2000名農牧民群眾。

在全疆率先開通“城鄉一元通”,始於阿勒泰當地領導的一次調研。

阿勒泰地區地處新疆北部,總面積11.8萬平方公里,下轄6縣1市,素有“金山銀水”的美譽。近年來,阿勒泰地區持續加強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地區公路總里程約9987公里,500餘個建制村公路已通暢。儘管如此,由於地廣人稀、居住分散,當地最偏遠的村距離縣城百餘公里,加上長達6個月的漫長冬季,導致了佔總人口60%的農牧區群眾“出行難、出行貴”。

“公交開到家門口,以前想都不敢想。”家住阿勒泰市切爾克齊鄉庫早齊村村民葉爾肯古麗說道,自己經常會帶著家裡的土雞蛋去市裡售賣,線路車來回就要20元。“去一趟也掙不了多少錢。”

2019年初,阿勒泰地委領導在青河縣調研時,瞭解到當地群眾出行難題,提出了實施城鄉客運“一元通”工程,重點解決邊遠、貧困農牧民群眾出行難和出行貴的問題,實現他們進城一元通達的目標。同年4月,有著“交通扶貧”使命的一元公交線路陸續在各縣(市)開通,最遠的一條線路是從富蘊縣到克孜勒希力克鄉,單程達125公里。

截至目前,阿勒泰地區各縣(市)通過政府補貼、企業運作的模式,共開通城鄉客運“一元通”工程線路44條,投入車輛40餘輛,覆蓋330個村,惠及群眾28萬餘人。

阿勒泰地區交通運輸局運輸管理科科長桑宗民介紹,目前,城鄉客運“一元通”工程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效果非常好。實施該工程之前,農牧民群眾進城往返交通費用距離最近的要10元,最遠的要120元。實施城鄉客運“一元通”工程之後,無論距離多遠,往返只需花費2元。“該工程有效促進了農牧民群眾進城銷售農副產品,增加了邊遠、貧困農牧民群眾收入,同時促進了城鄉人文交流、互動。此外,週五、週日下午‘一元通’公交專門為寄宿制學生服務,解決學生返校乘車難問題。”

如今,村裡人進城賣菜購物的多了、創業打工的多了、學習培訓的多了,城鄉之間增強了交流、交往、交融。

家住吉木乃縣託斯特鄉塔斯特村的何洪生是村裡第一批吃上“旅遊飯”的人,他說,自從縣裡大力發展草原石城旅遊以來,他看重村子在景區山腳下的優勢開起了商店。“進貨需要去縣裡,如果打車就要30元,有時利潤還不夠來回的運費。”

自從 “一元通”公交開通後,何洪生的成本費用降低了,不僅如此,他家裡在縣城上學的孩子也坐上了一元公交。“這極大減輕了我們的負擔,這個政策太好了。”

在哈巴河縣客運站,6條 “一元通”公交線路從這裡統一發車,乘客們憑身份證在售票窗口買票後即可上車。哈巴河縣交通運輸局運輸管理辦公室主任林樹暉介紹,“一元通”公交線路自去年開通以來,縣財政補貼超180萬元,實現了所有貧困村全覆蓋。“最遠的線路到鐵熱克提鄉齊巴爾希力克村,里程約112公里,單趟就要3個多小時,按正常票價需要約37元。”

布爾津縣公交車司機張繼偉自去年5月底成了“一元通”公交線路的司機,他告訴記者,他所承擔的線路是從縣城客運站到闊斯特克鎮,這趟線路來回約53公里,他一天需要跑兩趟。“以前這條線路最遠需要10元。現在雖然1元,但政府會按照每個座位數的80%補助。”

“一元通”公交是阿勒泰地區近年來實施民生工程的一個縮影。2019年,阿勒泰結合群眾實際需求,實施了行政服務中心建設、青少年活動中心建設、“雙創”孵化基地建設等一系列民生工程。今年3月,阿勒泰市重點項目有序動工,這些項目涉及交通基礎設施、水利、社會事業、生態環保、市政基礎設施、重大產業等領域的120餘個項目,總投資150餘億元,項目的規模、層次、帶動能力,都前所未有,各族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接下來,我們將維護好已開通線路的正常運營,繼續合理優化線路,增加線路覆蓋面和頻次,同時做好沿線停靠站點的維護。”桑宗民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