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带上画笔“游”玉溪秀山(下)

春暖花开,带上画笔“游”玉溪秀山(下)

王光辉 摄

这次我们展示秀山最后一组古建筑群:涌金寺、双文壁、白龙寺、杜鹃园观音殿。秀山特有的风光与建筑,激起历代文人墨客为她写下了大量的诗词匾联,使秀山更显典雅高洁,文采风流。《徐霞客游记》中曾誉之为"南滨之冠",而"南滨之冠"非涌金寺莫属。“秀甲南滇”和涌金寺内一字千金的“佛谷云深” 由清朝时云南按察使许弘勋所题。

涌金寺内古柏阁历经800多年风雨,“秀山轻雨青山秀,香柏鼓风古柏香”,多少文人骚客的脚步停留于此。“多情应笑我早生白发”,对历史的多情总会加重人生的负载,由历史沧桑感引发出人生沧桑感。

800多年来古柏阁稳固壮观,虽历经多次地震,仍岿然不倒。但我却无法不老,正如余秋雨所说,“我希望用我的方式记录这苦涩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苍老后的年轻”。

我早已把此景视为我的故乡。其实,所有的异乡原本不都是故乡吗?所谓的故乡,不过是我们祖先漂泊旅程中落脚的最后一站。

春暖花开,带上画笔“游”玉溪秀山(下)

涌金寺

涌金寺又名湧金寺,是秀山最高的建筑,因此通海民间也将其称为大顶寺。这座宏大的建筑群始建于宋朝理宗嘉熙年间,是一座具有近800年历史的佛教寺院。

据说因为这里山势像佛家所说的“地涌金莲”而得名。不过,在通海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因为寺院奠基时从地下挖到了金子,因此取寺名为“涌金”。

宋柏与元杉就在寺内,据说这些元朝香杉是铁牛和尚亲手栽种的,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春暖花开,带上画笔“游”玉溪秀山(下)

通往涌金寺的过道

通往涌金寺的过道,密林幽径,古柏香杉,建筑壮观,殿宇巍峨,气势恢宏。在明清时就是滇南最大的禅林,佛教活动十分兴盛,僧人最多时曾有200余人,被称为“滇中大刹”。


春暖花开,带上画笔“游”玉溪秀山(下)

古柏阁

秀山古柏阁,是一座建于宋代的古老建筑,位于涌金寺正中的平台,是云南省内现存的为数不多的宋代建筑遗存。古柏阁完整无损地保留了宋代《营造法式》的建筑秘密,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被众多的国内外专家誉为“云南古建筑之鼻祖”。

此阁采用榫铆结构,梁柱、梁枋之间等多个部位,都由多级斗拱支撑,奇巧无比。更为奇特的是,在楼底下,建筑有一半是悬空的,全靠下面几根木柱支撑着,柱石密布,斗拱粗壮,稳固如山。

春暖花开,带上画笔“游”玉溪秀山(下)

涌金寺庭院

涌金寺的左厢房是一座别具一格的庭院,东为昙花轩,西有酌花楼,北面另为一小院,可谓院中之院。

春暖花开,带上画笔“游”玉溪秀山(下)

白龙寺

白龙古寺隐藏在苍松密林之中,建于明代成化年间,是秀山后山唯一的古建筑。寺内供奉着龙王、龙后和龙子、龙女的塑像,白龙寺因此而得名。

白龙寺的泉水清冽甘甜,许多游客到了这里,在一番畅饮之后,都把瓶装的矿泉水倒掉,换成甘甜的山泉带走。这与其说是白龙所赐,倒不如说是前人保护秀山,代代相传留下的恩泽。

春暖花开,带上画笔“游”玉溪秀山(下)

双文壁

双文笔塔,坐落在花圃大门前。双文笔塔建于明代,为地方人士为陪修文风而建。塔为方形七层密檐式实心,砖石砌筑,高四点六米,底层边各长一点二米。资料称,双塔虽小,但设计细腻,《中华古塔》一书将其收编。

春暖花开,带上画笔“游”玉溪秀山(下)

杜鹃园观音殿

杜鹃园是秀山景区最后一个景点,在这个院落中,树木异常繁茂,花木众多,有云南杜鹃和西洋杜鹃。当杜鹃花开的时候,蔚为壮观,煞是迷人。杜鹃园中还建有一处观音殿,殿为大三间重檐建筑,雕梁画栋、庄严典雅;其东、南、西三面围护着精美石栏。站于殿台上,可尽揽园中景致,还可自斑驳树影间望见白龙寺亭廊楼轩,赤柱琉顶,溢彩流光。

原标题:春暖花开,带上画笔“游”秀山(下)

审核:李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