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看婆婆,十年看媳婦

人到越到中年,越能體會這句話的內涵。

人總是說婆婆不是媽,她沒有生你養你,自然不如自己的親媽那般疼你。是啊,婆婆畢竟是婆婆,她對我好,那也只是看在自己的兒子、孫子的面子上,不然她為何要對你好呢?更別說對你像親生女兒一樣了!

老公姐弟三人,家裡排行最小,雖然家裡條件不好,但畢竟是家裡最小的。最小的孩子往往更得寵,加上老公的性格非常老實憨厚,姐弟間年紀相差也比較大,所以已婚的姐姐姐夫也特別照顧。

認識老公那會,正好遇到他父親身體不好,得了肺癌,不久後就離開人世。婆婆也是個苦命的人,50多歲就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家庭的頂樑柱。原本條件不好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婆婆家裡有茶園,只能採摘茶葉維持日常生計及人情往來,幾乎沒有可結餘的錢。

三年看婆婆,十年看媳婦

那時老公的收入很低,所以在家裡無法幫襯,自己又沒有多少錢的情況下草草的辦了婚禮。那會,離公公去世也就2年時間,我們沒有豪華的婚禮,只是在他家簡簡單單辦個酒席,就匆匆回到各自的工作崗位。

一年後我們的第一個孩子出生,婆婆便匆匆忙忙地從家裡趕來照顧我的月子,這也是我這麼多年來唯一一直忘不掉的溫暖。婆婆把家裡能帶的全部都帶來了,雞鴨魚蛋都有,甚至不辭辛苦的把米也搬來過來,因為她擔心我們剛結婚,收入不高,能節省就節省點。照顧月子期間,婆婆很用心,想吃什麼就做,定點定量。

雖然婆婆是農村人,但身上真的有很多的優點,勤勞,乾淨。每天一次地給孩子洗澡。她在這期間所做的,真的非常讓我感動,所以那段時間我們相處也是非常和諧。

三年看婆婆,十年看媳婦

突然家裡添了2口人,壓力自然就大了很多。老公提出要離職,另謀發展,由於沒有一技之長,而且年輕,眼界比較低,加上手上沒有結餘錢,所以最終我們商量好做一些低成本的小生意,於是決定從擺攤賣菜開始。因為沒有錢,租不起攤位,只能擺地攤。人算不如天算,碰巧那段時間開始城市市容市貌規劃,禁止擺地攤,只能偷偷幹。他起早貪黑,而我也剛剛出月子,一時還幫不上忙。婆婆看著也是心裡著急,終於等到我出月子2個月了,我就帶著孩子一起去擺地攤。

三年看婆婆,十年看媳婦

人在窮的時候,吃過什麼苦,受過什麼累,真的是你無法想象的。也就在這個時候,和婆婆慢慢有了隔閡,芥蒂。

第一次矛盾:

婆婆也是個性格要強的女人,她看到我和老公一直都不出去擺攤,她心裡非常的不舒服,她說:這麼晚了還不去擺攤,還要做什麼生意?之後幾天不說話,在和我們生悶氣。

這件事,讓我心裡產生了極大的不舒服的感覺。首先,我剛剛出了月子2個月,人家說傷筋動骨100天,傷了元氣的女人至少也得休息100天啊,本該在家好好休息的人,卻由於生活所迫,被逼無奈,硬撐著虛弱的身體去幹活,結果還被嫌棄。

也是從那刻開始,我才意識到婆婆不是媽,她照顧你並不是把你當成自己人,而是她知道,對媳婦好才是對兒子好,看在兒子的份上一定要這麼做,,兒子的家庭美滿了,她的臉上才有光。同時月子把我照顧好了,也是為了孫子好,孫子是她的寶貝。總之不是單純的為了我!

三年看婆婆,十年看媳婦

第二次矛盾:

兒子十個月的時候,意外懷孕。也正在那時,老公的姐姐也因宮外孕住院了。一邊是剛流產的媳婦,一邊是宮外孕住院的女兒,她最終還是義無反顧的帶著我十個月的兒子回了老家。兒子回去呆了一年接回我身邊。次年再次懷孕,我仍然堅持一邊帶孩子,一邊工作,但我絕不提讓婆婆過來幫忙。

婆婆為何叫婆婆,而不叫媽,因為她跟你沒有血緣關係,她無法把你當成親生閨女看待,對你好那是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本著和平相互的態度。待到需要選擇時,你會看到她義無反顧的絕情與冷漠。

三年看婆婆,十年看媳婦

第三次矛盾

由於工作輕鬆,一直都是邊工作邊帶孩子,老公有空會搭把手,加上自己的爸媽住的比較近。所以婆婆一直都再沒有讓婆婆過來。再苦再累,自己扛著。上天不負有心人,滾打幾年終於生活得到了改觀,雖然經濟條件並不富裕,但生活也算過得去。女兒要上幼兒園了,兩個孩子無法照顧過來,就希望把婆婆帶過來幫忙接送孩子,順便做做家務。那年暑假我和老公刻意開了10個小時的車回去接了她,我原本以為這次任務非常順利,心中大喜。待到上車返程的那刻,她突然把大孫子(比我兒子大2歲)拉到了車上抱在懷裡說:沒有他,活不了。就這樣,她待了一個暑假後,又回去照顧他的大孫子了。

三年看婆婆,十年看媳婦

人在最艱難的時候,最需要什麼?當然是別人的雪中送炭。兩個孩子加上工作,真的是焦頭爛額。那時多希望婆婆能伸出援助之手,把我從水深火熱中解脫出來,但事實總不盡人意,我想要的她都沒有做。

一直知道婆媳關係不好相處,但很少人能說出為何不好相處。正所謂“十年看婆婆,十年看媳婦”。初為人婦人母的女人,前十年必定是非常艱難的。如果婆婆做得好,處處為媳婦著想,媳婦自然沒有理由對她壞。不懂得感恩的人畢竟很少,既然選擇千里迢迢嫁給老公,那必定做好心裡準備與他們和諧相處,如果不是寒了心誰有願意當不孝之人。

“以德報怨”的人畢竟很少,人心換人心才能真心,沒有不付出的回報,婆媳關係一樣!你當初照顧我的難,我今後定照顧你的老,反之亦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