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 地 攤 兒

逛 地 攤 兒

拆遷前的大柳樹市場

相較於高大上的商圈,我更喜歡市井的世俗與熱鬧,有種迴歸塵世的如釋重負,熱絡而自由,不像到了專賣店裡,一進門便迎上來一兩位穿職業套裝的導購,帶著審視目光和假笑,如影隨形,不厭其煩地引導你你,尾隨你,監視你,叫我誠惶誠恐,渾身不自在。

地攤兒又稱小市兒、“破爛兒市”。跟跳蚤市場、舊貨市場、雜貨市場、鬼市兒、文玩市場的界限很模糊。大多數地攤兒也兼買賣些古物奇石串珠葫蘆之類的小玩意兒,頗有混業經營的味道。反過來,著名的古玩市場如潘家園、瀋陽道、八仙奄、城隍廟、朝天宮、“二百大”,在源頭上也與地攤兒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儘管鳥槍換炮,轉型升級,仍脫離不了舊物市場的民間味道。

擺地攤兒多選擇老街沿街、社寺周邊或城市廣場等人員稠密處,而地攤兒形成了規模,又往往會形成一座城市裡人氣最旺的地方,可見,人氣兒即財氣!鋪幾張報紙,四角壓兩塊磚頭兒就能宣告買賣開張。在天津一些地方,我還見過插草標的,賣主把貨物往地上一杵,自己該幹嘛幹嘛去,這種買賣形式已經傳承了兩千多年!

除了鋪面相對簡陋以外,這裡的商品同樣“琳琅滿目”,而且便宜實惠。有很多商戶專門從事舊物收購行當,把從城市各個角落回收來的舊物分類整理,該清洗的清洗,該修理的修理,按質論價。一些正規商店和廠家為回籠資金清庫存,也會把一些滯銷商品或者清倉處理的貨底子拉到這裡低價“清貨”。在這裡,襪子是成沓賣的,電池是成板賣的,書報是論斤賣的,走薄利多銷的路數。大到傢俱家電,小到針頭線腦,賣花的賣魚的,修鞋換盆兒,拾掇舊衣破帽的,配幾個釦子,換兩根椅子腿兒,給珠子打個眼兒,給石頭配個座,非得到這些地方來,旁的地方不好尋麼。

逛的精髓在於隨心所欲,自由散漫,而地攤兒的精髓在於散和雜。所以,逛地攤兒,既為生活,更為樂趣!

北京米珠薪桂,加上社會消費降級,既沒時間又沒錢,這些地方反倒去的多了,跟早年大學讀書時買鞋淘衣服有時會逛動物園一樣。可惜動批早已搬遷,去一趟跟出趟國沒啥兩樣,省的錢還不夠路費錢;潘家園也早已脫離了低級趣味,搖身一變轉型為仿古文化市場,都愈發高級起來。報國寺市場難兄難弟,也迴歸淨土,青燈古佛;上海文廟舊書市場關張大吉,升級成為商業街區;天津也是如此——瀋陽道一落千丈,原來沿街叫賣的各地商販被人民城管的高壓態勢肅清,成為過眼雲煙;千里堤也清理了散兵遊勇,鏟了礙眼的歪脖子老柳樹,種上了整齊劃一的龍爪槐,鋪平了原來坑窪的泥土路,規劃出整齊劃一的格子間,招安成了政府的形象工程,整潔而蕭索,擠壓了傳統市民簡單的快樂,抹掉了一處人文景緻。

好歹,北京四環外還有個大柳樹市場,怎奈去了兩次也遭遇整改,升級換代,改造成了商廈——統一的彩鋼棚子、標準化的格子間、失去了露天集市天為幕,地為廬,颳風下雨趕緊收的鄉土趣味和討價還價偶爾撿漏兒的樂趣,越來越不像個人住的地方了。

說到大柳樹市場,我曾在這裡撿過一個小漏兒。


逛 地 攤 兒

淘到的小玩意兒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偷得浮生半日閒,在便民菜市場湊熱鬧排長隊吃了一套中式的“啃得雞”——燒餅夾炸雞腿,灌了一聽洋鬼子涼茶——可樂,酒足飯飽抻著脖子遛彎兒消食兒,走過一爿小攤兒。攤主看年紀三十出頭,蓬亂著頭髮,攏著滿是漬泥的軍大衣倚在房簷的陰涼下打盹兒。攤子上雞零狗碎鋪了一堆破爛兒——缺了蓋的紫砂壺、過了期的茶葉、穿的洞的網球拍、碎了屏的手機電腦、或真或假的各國硬幣……我踅摸一圈,一眼瞅見攤子最靠裡挨著他腳邊有個巴掌大的木頭盒子,上面似乎有字。我說拿來瞧瞧,他懶洋洋遞給我,說,這可是個老玩意兒。

這是方墨盒,很民俗的東西,算不得什麼文玩,卻很耐看。墨盒上蓋黑漆嵌銀,文字是“陶朱商法,公平交易,言不失信,行不失義”,裡層鑲一片英石,用來舔筆。下蓋套了銅皮圈出來的一方墨池,裡面用細紗攏著底下的墨塊,沾水即用,小巧方便。可以想象,一百多年前,某家店鋪開張,一位有心的朋友或同仁早早備下了這件賀禮,開張的當兒天送來,既是祝賀,也是誡勉,真是諍友!

記得有位藏界的前輩曾言,萬事皆不可眼高手低,唯獨收藏這件事例外。高級並不一定意味著要跟昂貴劃等號,有些小玩意兒價錢合適,同樣見功夫。比如我們先輩的一些老銀飾、鼻菸壺、竹編木雕等,很多都匠心獨運,既美觀又實用,很講究,吃功夫。我們現在的很多產品聲名不彰,就在於缺乏這種講究的精神,太湊和,才成了廉價低質的代名詞。拿木胎掐絲的東西來說,我見過一些,做到這麼精細的,只在紫檀宮見過一件。晉商博物館也蒐集了一些,成色都不及這件好。我覺得,這個小物件兒就是個很好的例證和標本。

我斗膽問價,他張口要1000塊。我說這個東西殘的厲害,您一時半會兒也賣不出去,貨買懂行人,300我拿走,很公允。小販嘬起牙花子,叫起撞天屈:“您得叫我把一天的攤兒費和嚼穀掙出來吧,散攤兒30!”我咬死口一分不加,他沒奈何,成交!

回來請幾個朋友瞧,都愛不釋手;讓他們猜價兒,說至少一兩千。真會聊天!

逛 地 攤 兒

泰國加都加市場

地攤兒作為一種最原始交易方式,通過調劑、買賣,把很多回收來的舊物、廢品轉換成實用或收藏對象,真正踐行了物盡其用的原則和低碳環保的理念,而且相較於鱗次櫛比的摩登大廈(jian zhu la ji)或者千篇一律的高檔賣場,這裡出售的物品往往更具實用氣息,有很多有故事、有溫度的尋常舊事物,更能展現出當地的文化和更真實本土的生活。實際上,似乎越是發達的城市,人們越喜歡這種互相調劑交易的固定市場。像美國玫瑰碗、巴黎的聖圖安、日本的大江戶、泰國的加都加,都是當地人休閒散步的好去處,也成為一些深度遊客的打卡所在。

作為一個國際大都市,對地攤兒草市兒不僅不應簡單一關了之,更應該拿出具體的管理措施予以支持,從保護城市文化歷史的角度出發,為這種接地氣的場所留有一席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