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 地 摊 儿

逛 地 摊 儿

拆迁前的大柳树市场

相较于高大上的商圈,我更喜欢市井的世俗与热闹,有种回归尘世的如释重负,热络而自由,不像到了专卖店里,一进门便迎上来一两位穿职业套装的导购,带着审视目光和假笑,如影随形,不厌其烦地引导你你,尾随你,监视你,叫我诚惶诚恐,浑身不自在。

地摊儿又称小市儿、“破烂儿市”。跟跳蚤市场、旧货市场、杂货市场、鬼市儿、文玩市场的界限很模糊。大多数地摊儿也兼买卖些古物奇石串珠葫芦之类的小玩意儿,颇有混业经营的味道。反过来,著名的古玩市场如潘家园、沈阳道、八仙奄、城隍庙、朝天宫、“二百大”,在源头上也与地摊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尽管鸟枪换炮,转型升级,仍脱离不了旧物市场的民间味道。

摆地摊儿多选择老街沿街、社寺周边或城市广场等人员稠密处,而地摊儿形成了规模,又往往会形成一座城市里人气最旺的地方,可见,人气儿即财气!铺几张报纸,四角压两块砖头儿就能宣告买卖开张。在天津一些地方,我还见过插草标的,卖主把货物往地上一杵,自己该干嘛干嘛去,这种买卖形式已经传承了两千多年!

除了铺面相对简陋以外,这里的商品同样“琳琅满目”,而且便宜实惠。有很多商户专门从事旧物收购行当,把从城市各个角落回收来的旧物分类整理,该清洗的清洗,该修理的修理,按质论价。一些正规商店和厂家为回笼资金清库存,也会把一些滞销商品或者清仓处理的货底子拉到这里低价“清货”。在这里,袜子是成沓卖的,电池是成板卖的,书报是论斤卖的,走薄利多销的路数。大到家具家电,小到针头线脑,卖花的卖鱼的,修鞋换盆儿,拾掇旧衣破帽的,配几个扣子,换两根椅子腿儿,给珠子打个眼儿,给石头配个座,非得到这些地方来,旁的地方不好寻么。

逛的精髓在于随心所欲,自由散漫,而地摊儿的精髓在于散和杂。所以,逛地摊儿,既为生活,更为乐趣!

北京米珠薪桂,加上社会消费降级,既没时间又没钱,这些地方反倒去的多了,跟早年大学读书时买鞋淘衣服有时会逛动物园一样。可惜动批早已搬迁,去一趟跟出趟国没啥两样,省的钱还不够路费钱;潘家园也早已脱离了低级趣味,摇身一变转型为仿古文化市场,都愈发高级起来。报国寺市场难兄难弟,也回归净土,青灯古佛;上海文庙旧书市场关张大吉,升级成为商业街区;天津也是如此——沈阳道一落千丈,原来沿街叫卖的各地商贩被人民城管的高压态势肃清,成为过眼云烟;千里堤也清理了散兵游勇,铲了碍眼的歪脖子老柳树,种上了整齐划一的龙爪槐,铺平了原来坑洼的泥土路,规划出整齐划一的格子间,招安成了政府的形象工程,整洁而萧索,挤压了传统市民简单的快乐,抹掉了一处人文景致。

好歹,北京四环外还有个大柳树市场,怎奈去了两次也遭遇整改,升级换代,改造成了商厦——统一的彩钢棚子、标准化的格子间、失去了露天集市天为幕,地为庐,刮风下雨赶紧收的乡土趣味和讨价还价偶尔捡漏儿的乐趣,越来越不像个人住的地方了。

说到大柳树市场,我曾在这里捡过一个小漏儿。


逛 地 摊 儿

淘到的小玩意儿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偷得浮生半日闲,在便民菜市场凑热闹排长队吃了一套中式的“啃得鸡”——烧饼夹炸鸡腿,灌了一听洋鬼子凉茶——可乐,酒足饭饱抻着脖子遛弯儿消食儿,走过一爿小摊儿。摊主看年纪三十出头,蓬乱着头发,拢着满是渍泥的军大衣倚在房檐的阴凉下打盹儿。摊子上鸡零狗碎铺了一堆破烂儿——缺了盖的紫砂壶、过了期的茶叶、穿的洞的网球拍、碎了屏的手机电脑、或真或假的各国硬币……我踅摸一圈,一眼瞅见摊子最靠里挨着他脚边有个巴掌大的木头盒子,上面似乎有字。我说拿来瞧瞧,他懒洋洋递给我,说,这可是个老玩意儿。

这是方墨盒,很民俗的东西,算不得什么文玩,却很耐看。墨盒上盖黑漆嵌银,文字是“陶朱商法,公平交易,言不失信,行不失义”,里层镶一片英石,用来舔笔。下盖套了铜皮圈出来的一方墨池,里面用细纱拢着底下的墨块,沾水即用,小巧方便。可以想象,一百多年前,某家店铺开张,一位有心的朋友或同仁早早备下了这件贺礼,开张的当儿天送来,既是祝贺,也是诫勉,真是诤友!

记得有位藏界的前辈曾言,万事皆不可眼高手低,唯独收藏这件事例外。高级并不一定意味着要跟昂贵划等号,有些小玩意儿价钱合适,同样见功夫。比如我们先辈的一些老银饰、鼻烟壶、竹编木雕等,很多都匠心独运,既美观又实用,很讲究,吃功夫。我们现在的很多产品声名不彰,就在于缺乏这种讲究的精神,太凑和,才成了廉价低质的代名词。拿木胎掐丝的东西来说,我见过一些,做到这么精细的,只在紫檀宫见过一件。晋商博物馆也搜集了一些,成色都不及这件好。我觉得,这个小物件儿就是个很好的例证和标本。

我斗胆问价,他张口要1000块。我说这个东西残的厉害,您一时半会儿也卖不出去,货买懂行人,300我拿走,很公允。小贩嘬起牙花子,叫起撞天屈:“您得叫我把一天的摊儿费和嚼谷挣出来吧,散摊儿30!”我咬死口一分不加,他没奈何,成交!

回来请几个朋友瞧,都爱不释手;让他们猜价儿,说至少一两千。真会聊天!

逛 地 摊 儿

泰国加都加市场

地摊儿作为一种最原始交易方式,通过调剂、买卖,把很多回收来的旧物、废品转换成实用或收藏对象,真正践行了物尽其用的原则和低碳环保的理念,而且相较于鳞次栉比的摩登大厦(jian zhu la ji)或者千篇一律的高档卖场,这里出售的物品往往更具实用气息,有很多有故事、有温度的寻常旧事物,更能展现出当地的文化和更真实本土的生活。实际上,似乎越是发达的城市,人们越喜欢这种互相调剂交易的固定市场。像美国玫瑰碗、巴黎的圣图安、日本的大江户、泰国的加都加,都是当地人休闲散步的好去处,也成为一些深度游客的打卡所在。

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对地摊儿草市儿不仅不应简单一关了之,更应该拿出具体的管理措施予以支持,从保护城市文化历史的角度出发,为这种接地气的场所留有一席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