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明明可以靠才華中狀元,偏要走後門,為人所不齒

王維是唐朝著名詩人,還是個畫家,他創造了水墨山水畫派,有著“詩佛”的稱號。他最出名的一首詩應該就是這首《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這首詩剛出的時候就紅遍大江南北,並有人為之譜曲傳唱,可見王維的才氣。

此人明明可以靠才華中狀元,偏要走後門,為人所不齒

不過王維也有一些不太光彩的歷史,就是他的狀元。他的狀元來路不正,並非真正考上的。

科舉制度是隋唐時期產生的,唐朝時期這個考試製度並不是特別嚴謹,不像明朝那樣嚴格,因此就給了很多人找野路子的可能,王維就是其中一個,他是靠著走皇親國戚後門這條路考上的狀元。

王維雖然有實力,但他還想上一道保險,確保萬無一失,於是他先去找了岐王。這個岐王就是杜甫詩句“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裡的那個岐王,他愛好詩文和音樂,很多文人都和他打過交道。

此人明明可以靠才華中狀元,偏要走後門,為人所不齒

岐王就帶他去了九公主府上,九公主就是玉真公主。王維先是演奏了一曲《鬱輪袍》,非常生動,玉真公主看他長得帥氣,還會音樂,芳心就有點暗許了。

岐王又趁機說:“王維不僅僅懂音樂,他的詩文才是一絕呢!”公主聽了馬上就要看王維的詩句,岐王就拿出早已準備好了的詩給公主看。公主一看更加驚歎,因為這些詩都是她平時喜歡的,但不知道作者是誰。公主就邀請王維一起坐下,談天說地,王維也侃侃而來。

岐王覺得鋪墊得也差不多了,便挑明瞭自己此行的目的,就是希望公主能幫幫忙,拉拉關係。公主也覺得王維有狀元才,就答應了,但又擔心自己一個人的力量不夠,又帶著王維去見太后。

此人明明可以靠才華中狀元,偏要走後門,為人所不齒

太后一看王維也是很喜歡,所以說長得帥是多麼的重要,第一印象就能讓人產生好感。公主先是大肆宣傳一番王維的才華是如何如何,又撒嬌一通,這老太太哪經得起她這麼忽悠,就滿口答應了幫忙走後門。

於是呢,岐王,九公主,太后三個皇親國戚同時給主考官寫了信,內容都是希望讓王維中狀元。這個主考官就是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同時得罪這三個大佬,即便當時走後門的也不止王維一個,但他們找的關係和王維比起來那就差遠了,就這樣呢,王維妥妥地拿到了狀元之名。

此人明明可以靠才華中狀元,偏要走後門,為人所不齒

王維的這個狀元名頭還是幫了他不少的,之後他也做了大官。不過也因為他走後門這一舉動,反而影響了他的形象,也怪他把狀元這個名頭看得太重要了。說來可能有些人很震驚,但的確是事實:唐宋八大家裡,沒有一個是狀元。中國古代有名氣的文人,中過狀元的恐怕不超過一指之數,還有不少連對考試都沒興趣。沒考上狀元這並不是代表才華不夠,而是他們不適合那種考試,也不會選擇走後門而已。但蘇軾是個例外,他反而是因為才華太高了而沒有中狀元。

此人明明可以靠才華中狀元,偏要走後門,為人所不齒

不過有一點子悠覺得很奇怪,這個玉真公主,看她這些舉動似乎是非王維不嫁了,可惜這兩個人也只是緋聞關係,並不是真的。

你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一起留言討論。覺得子悠君寫得不錯的請幫忙點贊轉發~

關注子悠君看更多有趣內容,

最後感謝您的觀看與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