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果不浪漫,房子再多也是苟且


人生如果不浪漫,房子再多也是苟且

《撒哈拉的故事》是我讀的第一本三毛的書,也是這本書顛覆了我此前對三毛的狹隘認知——一個有點矯情的女文青。

而其實,三毛有趣、善良、機智,對生活和身邊的人充滿熱情;她的散文語言自然、清新、樸素,不僅讓讀者於輕鬆閱讀中收穫樂趣,也讓讀者對愛情與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

在讀《撒哈拉的故事》之前,我對沙漠的認知同樣很狹隘,只有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但真實的沙漠遠遠不只浩瀚與遼闊。

沙漠落後、貧困、與世隔絕,白天很熱,夜晚很冷;那裡的人們常年用布包裹著,散發著濃濃的體臭;當地的女孩很小就嫁人了,結婚的過程充滿暴力和愚昧;鄰居會偷走你的菜、你的水和羊,還會放任羊群踩破你的屋頂;沙漠裡還有毫無人權的奴隸制度、偏見、迷信和戰爭……

沙漠裡的一切物質和精神都貧乏到了極點。

就是在這般惡劣的撒哈拉沙漠,三毛依然把生活過得充滿詩意,並且寫下了《撒哈拉的故事》。

在撒哈拉,她把簡陋的小磚房佈置得溫馨美好,用有限的食材在家中開“中國飯店”,並熱情地招待朋友們;她憑藉自身醫學知識懸壺濟世,也給無知的女子講文化課。也是在撒哈拉,三毛在獨自躲過歹徒之後,拆下車胎來拯救荷西於泥沼之中……

我後來的租房生活,雖然一直是小廚房也沒有的單間,但還算過得充實、有滋味,在某種程度上是受了三毛啟發的。

除了有意思的日常,書中三毛與荷西的沙漠愛情,也十分讓人嚮往。雖沒有轟轟烈烈,卻無比真實動人。就像三毛在書中所寫,“我從來沒有十分熱烈地愛過你,我一樣覺得十分幸福而舒適。”

在書中的第二篇《結婚記》裡,三毛這樣講述她與荷西登記結婚的情景:

“我伸頭去看荷西,他穿了一件深藍襯衫,大鬍子也修剪了一下。好,我也穿藍色。”

在我有限的認知裡,這種悠然自得的感覺,是愛情最浪漫的模樣。

我想,在哪裡生活、和誰結婚,這些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無論身在何處、無論戀愛與否,都要有一顆浪漫的心和把生活過得灑脫的能力。縱使不能詩意如三毛,也不能因為沒有大房子或沒有隨時可以一起吃飯的人,就允許自己把日子過得亂七八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