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勤工俭学岁月

20元钱在平常人眼中可能不值一提,但对于我来说,每当提及20元钱的字眼,就不由的会触碰我弥足珍贵记忆中的那根敏感的神经和心弦。情不自禁的就会想起我三十多年前初中毕业第一次勤工俭学挣高中学费时的那段难忘岁月。那时的20元钱对于我来说的确是意义非凡。

1985年7月份,当我拿到彪角中学的录取通知书时,我悬着的心终于落下来了。由于这次中考没有发挥好,是否能上高中我心里确实没有平时的底气。我下定决心准备复习的想法都有了。揣着这份录取通知书着实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

其实我也可以和其他同学一样无忧无虑的过一个悠闲的暑假。但不知何时心里突然萌生出了勤工俭学这个念头。尽管我身体单薄个头小,但我想用自己的劳动获取高中学费的想法却一发而不可收。在当时那个年代,刚包产到户不久,出外打工(那时不叫打工叫搞副业)

就业的机会确实没有现在便利和方便,农闲后的人们充分享受着包产到户后难得的悠闲和自在。

就在这时,我嫂子娘家人的邻居在眉县齐镇的党西村砖厂当包工头,在我们村需要招十几号人,我托我嫂子自告奋勇给我报了名。没料想到在出发的当天晚上我竟然兴奋地大半夜睡不着觉。只记得后来迷迷糊糊的被哥叫醒。天还未亮,母亲早已做好早饭,母亲让我哥今天专门用自行车把我送到40公里以外的做工点。哥帮我把铺盖行李搭理好,并在自行车前头平梁上带了60斤麦子说是我的一个月口粮。然后我们哥俩吃完饭正好天刚大亮,就和我们一同去的堂哥们等十几个人踏上了期待已久的目的地。

今天天公作美,多云而且凉爽宜人。也许是第一次出远门 ,心情格外舒畅,好奇的眼睛目不暇给地饱览沿途陌生的自然风光。八百里秦川的西陲,正逢秋盛夏时节,碧野千里,大桥下滚滚东去的渭河水,急不可待地想汇入黄河,一睹茫茫大海的无限风光和风采。渭河沿岸鱼塘星罗棋布,偶尔还能看见一片片稻田,颇有水上江南的韵味。我们途径陈仓区的阳平镇”、岐山县的蔡家坡,直到眉县境内,大概两个多小时的路程,最后终于到达目的地。哥帮我安顿好住处后,喝了一点水,并给我堂哥再三叮咛让我注意安全后才和一起送行的人回家去了,望着哥哥远去的背影,我的眼睛忍不住有点潮湿,毕竟第一次出远门离开自己的亲人。

这个砖厂的老板是眉县本地人,四十多岁,给人感觉是非常精明能干。由于眉县是工业县城 ,凭借陇海铁路线这个东西大动脉的便利运输条件,有很多工矿企业云集这里,尤其还是个关中苹果基地,很多本地人都经营自己的果园,或者在附近的工厂上班。因此这里的用工比较紧张,加之砖厂的活有脏又累 ,所以没人愿意在这里做工。因此老板才把这个砖厂的生产权承包给隔县的宝鸡人来经营,他自己主要负责销售成品砖的业务。然而对于我这个十五岁刚毕业的初中生来说,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和好奇,也无法辨别和分辨什么工作好 ,什么工作不好。既来之则安之。我不能让别人嘲笑我去了干不成又回来了。

吃过午饭后,包工头给我们大家开了个短会,对人员进行了分工和要求,并让我们注意安全生产和有关的劳动纪律等。鉴于我个头小身体单薄,先让我同一起来的女工拉板车。随后就开始干活,就这样我开始了人生第一次分工协作模式的工作。好在我们这些人都是一个村里的,都彼此互相认识,也就没有太多的陌生和尴尬。我从制砖机出口把刚切割好的湿砖胚用平板车拉运到凉晒区专门由堆挪的人摆好风干。由于我干活不惜力气,肯卖力,包工头非常喜欢,一个礼拜后 ,包工头就让我学着堆挪湿砖胚。又过了一个礼拜包工头说我干活还行,又把我调到制砖机岗位拉土车,专门负责给制砖机运输制作的土料。由于包工头太刁钻 ,我们都把他叫现代版的“周扒皮”,很少让人在工作的时候休息,每天天刚蒙蒙亮,就像生产队的队长一样漫天呐喊催人起床,有时晚上还加班,不时有人开小差不干了,所以人员比较紧张。等我刚把这里熟悉了好了,刚过一个礼拜又把我调到砖窑里出了一个礼拜的成品砖 ,那时手套比较贵,包工头舍不得买手套,给我发的是用架子车坏了的车胎做的简易护指套,五个手指头各戴一个,为了防止把手指头磨烂。我的一个堂哥在出砖时车子辕突然折断了,人跌倒让砖块把后脚跟砸伤了休息了几天 ,我就是替他出了几天砖窑,现在我想起来都有点后怕和不可思议,也不知道当时是怎么过来的。真是应验了古人那句话——“初生牛犊不怕虎”。

由于是三伏天气,湿热的渭河滩更是比我们凤翔土塬上热的多,大白天花黑色的蚊子也叮人,穿着长裤怕热挽起裤脚露着的双腿被蚊子叮成鸡皮疙瘩。晚上屋里蚊子更多,我们就把铺盖搬到成品砖堆上面睡觉,望着满天的星星,还没等和堂哥说几句话就被疲惫袭扰睡着了,切实地体验着“地为床天为被”的露天野外生活。第一次学会了自己洗衣服,晚上洗的衣服第二天又要穿着干活。我的嗓子在那时候也变的有男人味了,(最后回来问母亲说是睡在外面让露水把嗓子伤了的缘故),其实现在想是正常不过了 ,因为那时我正在青春期,所以告别少年期的童音是很正常的。

随着我工种的不断变化,所有机砖厂的工种除装窑(我个头小够不着)外,整个生产工艺流程我都尝试一遍,这为我以后参加工作学习工艺管理是一次很好的实习锻炼。随着工种的不断调换和适应,一个月勤工俭学期限很快就要结束了。由于我是学生为挣学费出来干活 ,砖厂老板在很欣赏我小小年纪能为大人着想的同时,也很同情我,让我回去后好好上学,做一个有出息的人,不要忘记这段时间生活对我的磨炼。因此在我哥接我回家时,老板直接对包工头说给我把工钱直接结算了,包工头说他手头紧时 ,老板直接给了我二十元的月工资。当老板把钱塞到我手上时,我激动的不知道说啥好,但从他的眼神中我能明白他期待着什么。当我手里捧着感觉沉甸甸的自己一个月风餐露宿和汗水换取的劳动报酬时,心里真有一种说不出激动和感慨。也真正体验到母亲常说的“钱在河北树,不苦挣不来”那句话的意思。(其实我当时还是非常幸运的,幸亏遇到一个好老板给我把工资提前支付了,后来听我堂哥说他们干了近三个月,包工头才总共给他们45元钱,包工头说他承包亏了,没有赚下钱,这钱还是他找朋友借的。)

别了,我人生难忘的第一次勤工俭学的梦工厂,是你给我上了人生实践的第一堂课,让我学会了书本上学不到的很多东西,包含了我一个月来所有的心血和汗水以及从未体验过的人生酸甜苦辣咸的各种滋味和经历,同时也磨炼了我善于吃苦耐劳的顽强意志。

后来我高中报名学费共花了19.4元,剩下的钱我花了0.1元买了两支冰棍和我哥一人一支,另外0.5元钱给了他,他坚持不要我说是他的路费钱他才勉为其难收下并说权当是给我攒每周的生活费。我感觉那天吃的冰棍是我一生中最甜最好吃的冰棍。直至现在回想起来也是满嘴的甜香味道。

20元的月工资在当时的确不算多,但是这个让我第一次体验劳动的快乐和艰辛的经历,在我的人生历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令我一生回味和难忘。


难忘的勤工俭学岁月



彭军利,男,1971年生,现为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员工,公司诗书协会会员、凤翔县作家协会会员。爱好文学和写作,业余创作的散文和诗歌等作品曾发表于《三秦文学》、《雍州文学》、《时光捡漏》、《西府文学》、《金台文学》、《烟雨凤凰》、《浅墨诗社》、《在水一方诗刊》和《雍州诗社》等微信公众号文学平台。喜欢用文字讴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