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你在愛與理解中成長,擁抱屬於自己的“小歡喜”

好朋友最近給我安利了一部熱播劇《小歡喜》,和前段時間的熱播劇《熱愛的,親愛的》不同,這是一部以教育為題材的生活劇,更確切地說這是一部以高考為題材的生活劇。

說起高考,對我來說是一個既陌生又熟悉的話題。

陌生,因為距離當年高考已經過去九年了。

熟悉,因為這麼多年來,每當我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感到壓力很大的時候,夜裡總會做著同樣的夢——那就是夢到高考;而夢裡的我總是因為遲到、或者找不到考場而感到焦慮不安,以至於在睡夢中驚醒。

高考與我而言不是一場“噩夢”,但卻也不想再重新走一遍,因為備考那一年的壓力、焦慮、惶恐,至今回味起來仍然心有餘悸。

幸運的是,我的父母在我的教育問題上一直秉持著“散養”的觀念,關心但不過分,關注卻不控制,無形當中給我減壓很多。


願你在愛與理解中成長,擁抱屬於自己的“小歡喜”

時隔九年,我已經從一名學生轉變成一名教師,再次認真的看待高考,源於最近熱播的《小歡喜》。

影片以三組家庭為原型,卻是在講述中國的千家萬戶,不能說囊括了現實生活中所有的家庭類型,但是我們似乎也總能從這三個家庭中找到一些自己家庭的影子。

望子成龍的媽媽文潔面對學渣兒子一凡,總是恨鐵不成鋼。在文潔看來,高考是人生中關鍵的戰役,這場戰役打贏了將受益一生,打不贏會終生遺憾。然而,一凡卻不以為然,高考重壓面前,他仍然沉迷在攝影、直播以及追求女孩子中。

單親媽媽宋倩對女兒英子的生活展開全包圍式關懷,這種近乎於控制的關懷使得他們母女之間的誤解和矛盾在不知不覺中悄然爆發。

因為工作的原因在兒子楊楊的教育中長期缺位的父母,在高三這個關鍵時刻空降到兒子身邊,然而這種突然的關懷讓兒子楊楊一時間難以接受。

不同的人在看這部劇的時候,會把自己代入到不同的人物當中去,就像我剛才說的,我們總能在這三個家庭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找到自己家庭的影子。

父母對於孩子的愛究竟什麼樣的是對的,什麼樣的是錯的?也許沒有標準答案,千百個家庭都有千百種模樣。


願你在愛與理解中成長,擁抱屬於自己的“小歡喜”

關於高考,我們能說的太多太多,我們可以討論家庭教育問題,可以討論少年維特的煩惱,也可以討論當下社會教育制度問題。

然而影片中真正促動我的地方卻是春風中學校長與高三年級主任李老師就“升學率”問題的討論。

高三年級主任李老師認為,為了學校升學率著想,決定讓部分學習成績差的學生蹲班留級。

關於這個問題校長的看法與李老師截然相反,校長認為高考成績確實重要,但是高考本身它只是一個過程。學校教書育人核心是培養的學生,讓他們成長成才,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升學率的數字。

李老師卻堅持兩者之間並不衝突,我們要對每個學生進行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的情況制定一個適合他們發展的教學方案;與其讓這些沒有準備充分的孩子經歷一次失敗的高考,為什麼不多給他一些準備時間呢。

最後校長的一段話讓李老師陷入了深思中,我們沒有辦法預估蹲班留級對一個學生心理造成多麼深的陰影?換位思考一下,學生真的願意接受學校這樣的安排麼?


願你在愛與理解中成長,擁抱屬於自己的“小歡喜”

我想校長的這一番話應該話戳到了許多家長和老師的痛點。

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我們總是打著“為學生著想”的名義,做著自以為“為學生好的事情”,卻忽略了學生心中真正的需求。

上學期末有個學生家長打電話過來,讓我替她說服他的兒子大二的時候轉專業。原因是她認為XX專業在未來更有發展前景,但是她的兒子對自己目前所學的專業很感興趣,並未有想轉專業的想法。她說服不了兒子,希望我可以幫助她。

在向家長解釋說明以後,我委婉的拒接了家長的請求,因為我認為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我們都不能夠打著從“我為你好”的旗號,忽略學生內心真實的想法,剝奪學生真實的心理訴求。

因為在今天的教育中,心理層面的教育與學科教育同樣重要。

高考分鐘固然重要,學一個有發展前景的專業固然也很重要,但是相對於這些,我們更願意看到一個對生活充滿熱情,對未來滿懷期待,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學生。

作為家長、教師,我們要相信,所有的教育都會有收穫的一天。

願我們的學生都能在愛與理解中成長,都能擁抱屬於自己的“小歡喜”。


敏敏,女,90後高校輔導員,2018年11月份開通個人微信公眾號“心嫻思敏”,目前已經累計發佈原創文章共計50餘篇10萬字,基於輔導員工作實踐與思考,圍繞大學生關注的學業、情感、人際、職業等話題堅持每週推送原創文章,旨在打造與學生最有溫度的交流,與學生攜手並進,共同成長。

願你在愛與理解中成長,擁抱屬於自己的“小歡喜”

無論您漂泊到何處 這裡都是您的靈魂樹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