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二構成一”的優缺點看——西方管理思維為何在我國水土不服?

管理學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部分:技術部分和文化部分。技術部分是沒有國界的,具有普遍適用性;而文化部分則是有國界的,具有特殊性,不同的文化勢必造成不同的管理思維,小到個人,大到企業或者國家,任何兩個個體之間的文化或者管理思想都不盡相同,更不用說西方文化和東方文化了。 

尤其在當下,西方經濟在世界經濟中佔據主導地位以及經濟全球化的情況下,我們從西方學習先進的管理技術的同時,也盲目學習西方的管理文化,生搬硬套,結果出現水土不服。

那麼,以“二構成一”為代表的西方管理思維在我國為何會出現水土不服的不良反應呢?他又有哪些值得學習的地方呢?我們試從“二構成一”的優缺點簡單看下。


“二構成一”的優點:

①適合穩定的環境

是非的標準相當固定。是就是,錯就錯,不會模糊不定,模稜兩可,因此非常適合穩定的環境。
  • 例如,當是非不明的時候,大家可以召開聽證會,真理愈辯愈明。獲得明確的判斷。
從“二構成一”的優缺點看——西方管理思維為何在我國水土不服?

權力與義務說的很清楚,遇到變化快的環境,就會使原先所說的有所改變,造成有人吃虧有人佔便宜的結果。但是,在穩定的環境中,把權力與義務說的很清楚自然好。

  • 例如,公司持續成長,原先答應員工的優厚條件自然可以兌現;但是如果經營不善,原先答應員工的承諾無法實現。就算訴諸於法律,也得不到預期增長。

所以簡單來說,內外環境都沒有變量,凡事有法可依,有規矩可行,有標準可以判斷,就會創造一個穩定的環境。

②有一定的途徑可循

凡事都制定規則,大家都依照規則行事。規則一定,就有所依,也就不容易引起爭執。
  • 例如:兄弟兩分吃一塊餅,都不願意吃虧。於是定下規則,一個人先切 ,另一個人先選,這樣切兩人都不會吃虧。這就是規則下的公平,形成雙贏的結局。

整個社會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年年如此,年復一年。大家按部就班,有條不紊。

  • 例如,把工作日和週末劃分的很清楚,週末一定要休閒,休閒一定要穿休閒裝。每個人把家裡的草坪都收拾的很整潔,如果你的草坪很亂,鄰居都會提醒你整理草坪。

③權力義務相當明確

“二構成一”的社會主張人治與法制之中選一種,大多數人會選擇法制。既然要法制,權力與義務就要說的清楚。盡義務,相對的可以享受權利;享受權利,必然要完成自己的義務。
  • 例如,政府有行政的權力,相應的有保障人民利益的責任。人民受到政府的保護,相應的就應該完成自己納稅、遵紀守法的義務。
從“二構成一”的優缺點看——西方管理思維為何在我國水土不服?

權力義務的制定,採取少數服從多少的原則,以免爭論不休。多數人認定的權利義務,全體人員必須遵守實施。

④看起來條理分明

是非分明,對就是對,錯就是錯。看起來條理清晰,使人覺得社會有公理,人間有是非,因而非常喜歡。

初生牛犢不怕虎,缺乏經驗的人,總是以為是非很容易判明,關鍵在於要不要、用不用心。年輕人比較傾向“二構成一”,是因為自認為具有濃厚的正義感,不喜歡裝迷糊。

  • 例如:年輕學生對某些國家大事或者社會問題,根本搞不懂,弄不明白,卻總是喜歡高談闊論,好像自己非常厲害,遇到問題,自己馬上可以順利解決。

有心人就利用“二構成一”看起來條理分明的優點,極力鼓吹“二構成一”的理論,並且利用年輕人要求是非分明的心態,鼓動風潮,形成勢力,藉機謀取利益。

  • 例如:世界各國的反政府力量,最後都通過工會、學生,主張公開化、透明化,以爭取年輕人的支持和奮不顧身的投入。

⑤有利於教育和學習

接受教育的人,通常都希望獲得清楚的明白的答案,以便死記硬背,在考試中獲取更好的成績,因此,對“二構成一”非常歡迎。
  • 例如:對於考試成績,客觀題答案清晰明瞭,大家沒有疑義;主觀題尤其是論述題部分的人工閱卷,大家頗有微詞,便是因為論述題答案模糊,並不確定。
從“二構成一”的優缺點看——西方管理思維為何在我國水土不服?

教學和學習雙方,都以“二構成一”較為方便,所以雙方不謀而合、不約而同以“二構成一”為模式。

  • 例如,教學程序、教學方法及教學內容,都規定的清楚明瞭,比較有利於教學和學習,而且便於有計劃的培養人才。系統化教育訓練,大多刻板而缺乏彈性。

⑥相對的簡單和專業

“簡單化”成為解決問題的新趨勢,不需要高深的學識和豐富的經驗,便能夠把問題解決,當然受人歡迎。
  • 例如:投票似乎成為有些國家解決國家大事最為簡單的方式,計算票數,按照多數人的意見來解決。

有些事情牽涉高度的技術,於是專業化又成為判斷的主要標準。只要合乎專業要求就是對的;不合乎專業要求就是錯的;專業化果然符合簡單化的特質,一切交由專家來判斷,大家不必費心。

“二構成一”也符合科學化的特質,特別是我們把科學看成和藝術格格不入的現代,科學已經成為能夠一再重複而不變形的代名詞,給人一種刻板而固定的印象。


“二構成一”的缺點:

①缺乏應變力

既然是非的標準相當固定,大家相信Right is Right ,而Wrong is Wrong ,久而久之,就容易缺乏應變的能力。
從“二構成一”的優缺點看——西方管理思維為何在我國水土不服?

  • 例如,看到“此路不同”的標識,就相信此路一定不通,必須改走其他道路。結果抵達目的地,才發現有些人本來明明在自己後面,結果卻比自己先到。

一切說明白,等於只有一條路可走。把自己捆綁的毫無變通的餘地。處順境固然很有信用,處逆境就十分可悲。因為動彈不得,根本無法權宜變動。

②喪失創造能力

凡事依循遊戲規則,久而久之,容易養成不動腦經的習慣。若是對此習以為常,不善於深入思考,就會喪失創造力。
  • 例如,兄弟分吃一塊餅,誰都不願意吃虧。哥哥可能會想:我是哥哥,年齡大,需要多,為什麼和你平分?弟弟可能覺得:平日捱揍,幸虧哥哥出面,是不是應該讓他多吃一點,下次更肯為我出力?

星期天休息是平常事。遇到市場不景氣時,為什麼不能改變一下,讓星期天也開店做生意呢?

  • 例如,英國曾經辯論星期天可否工作,分成贊成和反對的兩派,各有理由。他們就很少主張自由選擇,愛開店的就讓他開店,想休息的也讓他自行決定。

週末、工作日劃分清楚,各有所事。男主人週末要負責割草,再不情願也要把草坪割好。

  • 例如,美國人喜歡說:“星期天早晨,當我正準備要割草時,突然下起雨來,我真是悲哀極了。”(心裡十分高興,老天放我的假,口上故意這麼說。)

生活過分規律化,一切程序制式化。創造與不創造的人嚴密分工,結果大多數人都失去了創造力。

  • 例如,專業分工,使得大家分道揚鑣。由於彼此溝通不易,所以儘量採取原有的配合,以免多費口舌。除了研究發展人員以外,其餘的人大多固守原來的方式。

③不喜歡創新

“二構成一”很容易形成固定的模式,習慣成自然,一直如此。遇到創新,大家反而不習慣,因而抗拒創新,不願意接受新的方式來改變自己的習慣。 

  • 例如:喜歡吃甜甜酸酸的味道,就一直保持下去。每次上餐館都是吃甜酸肉,樂此不疲,不敢嘗試新的菜色,換換花樣。
從“二構成一”的優缺點看——西方管理思維為何在我國水土不服?

梁簌溟先生形容這種文化為“客觀呆定”,雖然相當科學,可以力求客觀,但是依據科學原理而行,不易變動,顯得十分呆板而缺乏變化。

  • 例如,當科學證明嬰孩最好俯臥時,大家都讓嬰孩俯臥。現在科學證實以側臥為宜,大家都利用輔助工具,讓嬰孩側睡。這不是創新,而是服從科學的固定模式。

整個社會客觀呆定,氣氛必然單調乏味而缺乏生氣,於是突發奇想,巧立名目以求突破禁忌。這也不是創新,而是怪異。用奇形怪狀來吸引大家,屬於標新立異。

  • 例如,英國這麼保守的社會,卻出現披頭士這樣的人物。美國校園,也曾經有過嬉皮士。

④不能夠互相幫助

習慣於個人獨自完成分內工作,缺乏互助的理念,不關心他人,也不瞭解同人的工作。
  • 例如:如果問一位美國人,鄰座的同人主辦哪些事務,答案大多是不清楚,沒什麼概念。

既不習慣接受別人的幫助,也沒有幫助別人的習慣,大家各做各的,各管各的,彼此都很獨立。

  • 例如,西方人到東方來,對東方人給予的各種幫助,覺得很不習慣,認為別人懷疑他的能力,才會不斷幫助他。

不能隨便幫助別人,必須經常把“Can I Help You”掛在口中。對方有所要求,才能伸以援手。缺乏體會能力,也不能夠主動幫助別人。

  • 例如,除了一般的禮貌之外,西方人通常要徵求對方的同意,才能給予幫助,否則容易引起誤會。

⑤書面才算數

重視遊戲規則,把權力和義務清清楚楚的寫在紙上;一方面維護自己的權宜,另一方面也善盡個人的責任;大家以書面為憑,增加許多人的紙上作業。
  • 例如,西方人重契約行為,把相關條件都記載在合同上面,各執一份, 據以施行。人人斤斤計較,個個要把話說清楚,然後明確的訂立合同。
從“二構成一”的優缺點看——西方管理思維為何在我國水土不服?

於是,有些專業人士會利用專業名詞來愚弄一般大眾,一方面提高自己的地位及權益,另一方面和利益團體相結合,欺騙一般大眾。

  • 例如,契約中文字的部分寫得很好,維護顧客的權益,然後加上若干細小的字,嚴加限制,使得顧客空歡喜一場,無實際的利益。

玩弄文字,巧創名詞,形成各種專業保護自己的有效途徑。但是,這也會增加一絲生活上的負擔。

  • 例如,工人必須加入工會,各類專業人士也需要加入各種專業組織,增加會費,活動的支出。經常收到一大堆書面文件,無論貯存、整理、廢棄,都要花費金錢。

⑥不容易調整

權利義務說清楚,一切書面化之後,很不容易適應內外環境的變遷而調整,造成捆綁手腳的後果。
  • 例如,合同規定工作進行到某一階段時,才能支付若干費用。如今廠商一時週轉不靈,亟需提前提款應急。礙於合同規定,甲方也無法同意,否則即為圖利他人。

有能力的人利用契約進行“弱肉強食”,卻能獲得法律的保護,形成依法欺侮能力較差者的行為。

  • 例如,賭徒積欠賭債,立下借據。債主依法可以追索這一筆債款,卻不必追問這一批債款是怎樣產生的。
從“二構成一”的優缺點看——西方管理思維為何在我國水土不服?

是非分明,規定的很清楚,在環境快速變遷的情況下,非常不容易調整,因此顯得不能適應而毛病百出。

  • 例如,創業時期,由於一切都剛剛開始,缺乏嚴密的規則制度,大家反而盡心盡力,全力配合以求達成目標。日子久了,一切規則制度陸續推出,大家依法辦事,逐漸推卸責任而爭取權力,而且不動腦筋創新,不喜歡調整自已的步伐,以免多做多錯,對自己不利。組織衙門化 ,行事規律化之後,要加以調整,好像更為因難。

總結:

“二構成一"擁有許多優點, 對於某些事物而言,採取 “二構成一”的思維觀點,效果必然良好。例如,紅綠燈的管制,簡單地紅燈停止 ,綠燈通行,大家都覺得很便捷。處理這些事物,力求簡單化、專業化、科學化,社會才有秩序,大家才可能更加安全。

然而,有些事物不可能用 “二構成一”的觀點來處理。例如,有許多事情,對錯難分,是非也難以判明,如果貿然二中選一,不但容易招來不良後遺症,而目會引起“劣幣驅逐良幣”的”不懂的人氣死行家”的慘局。

我們再一次肯定“二構成一"的許多優點,特別在環境穩定的時期,內外變量變化不大,一就是一,二便是二,必須採取“二構成一”的觀點,以求簡單明瞭。不過,年紀輕,經驗不足的時侯,最好慎用“二構成一”的方式,因為很多事情相當複雜,不是那麼筒單就可以解決的。

而找出“二構成一”缺點的用意,並不是消極地貶低“二構成一"的價值,而是提醒大家,在接受“二構成一"時,必須把它的缺失看清楚,才能夠避免或者減輕它的害處。例如,美國的一般民眾都過著千篇一律的生活,缺少創新、應變的活力,因此美國政府的移民政策便盡力放寬對高級人才的限制,讓外國人把創新和應變帶進美國,以彌補原有缺陷,使美國社會得以日益更新。

過度的標新立異,不應該視同創新。像吸毒、嬉皮、高度刺激的活動,不可能成為一般大眾的生活方式,只是少數人對長期沉悶的一種反抗。 我們不把標新立異的行為當作正常的創新,是希望把創造力發揮到對生活具有正面作用的事情上。

我們沒有否定法律、輕視制度的意思,只是指出一切依法、完全依照制度而行,事實上有許多缺失,值得我們好好思考,以免盲目地認為依法就好,被制度欺騙了還不自知。

(前面的幾篇文章介紹了“一內涵二”和“二構成一”的特性及優缺點,接下來的文章介紹下“一統全局”的特性及優缺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