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惡的距離: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不是人言可畏,而是同理心的缺失

我們與惡的距離: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不是人言可畏,而是同理心的缺失

故事以一樁無差別殺人案開始講起,就在所有人都在斥責兇手的時候,男主角王赦卻花了兩年時間,為這個一手造成9死21傷慘劇的兇手李曉明做辯護。只是,讓人類保持理智,確實是一種奢求:

  • 因為兒子罹難導致家庭矛盾不斷瀕臨破碎的,受害者家庭;
  • 兒子李曉明殺人於是躲避人群不敢出門的,加害者家庭;
  • 幫罪犯辯護而受盡外界譴責的,法扶律師家庭;
  • 姐姐照顧奇怪弟弟人生課題的,房東家庭;

家庭戲一般會給故事增加一絲溫情,沒想到這幾個家庭卻潑了一盤現實的冷水。

我們與惡的距離: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不是人言可畏,而是同理心的缺失

宋喬安和劉昭國,他們的兒子被殺害

我們與惡的距離若即若離,好人與惡人並沒有明確的界限,可以在受害人與施害人的角色中自由切換。可能一雙毛呢手套、一句日常的嘮叨、一個閃躲的眼神、一秒異常的沉默、一隻鮮豔的口紅、一個不經意的習慣,都會淪為惡的起源。每個人身上都有人性上的弱點,沒有辦法那麼大度的原諒傷害過我們的人。

就像劇中王赦請求“先驅報”的編輯劉昭國幫助,希望能借助媒體的力量,扭轉輿論趨勢。然而被害者兒子的父親劉昭國卻說了一句很真實的話,“我不是上帝,我沒那麼偉大。”

心理學家道格拉斯·拉比博士曾說:同理心障礙是一種普遍存在但被忽視的疾病。事實上,我們過去幾年日益分化的社會和政治文化表明,EDD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嚴重。它對個人和社會的心理健康都有深遠的影響。

我們與惡的距離: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不是人言可畏,而是同理心的缺失

他是這樣解釋的,當我們遭受到外界對我們的傷害時,通常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很少站在別人的立場上去了解別人,特別是那些與你素不相識、生活層次相差太大的人就更做不到同情和理解了,這樣就造成了人與人之間矛盾的根源。

美國管理大師史蒂芬.柯維表示,“同理心的溝通” 是改善這種矛盾的關鍵。

那麼,同理心究競能為我們做什麼呢?

1.同理心能夠幫助我們修復破裂的關係

同理心是建立在人為的自我意識的基礎上,在這個基礎上我們能夠清醒的去認識自身與外界的關係,察覺他人真實的處境,並通過感知他人的需要來調整自身的行為,讓兩人的關係能夠成功緩解。

我們與惡的距離: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不是人言可畏,而是同理心的缺失

許多關係的破裂,是因為至少有一個人感覺自己的需求與情感未受到聆聽與瞭解。心理醫生常說,擁有健康的同理心,就是和諧關係的最好良藥。同理心能加深彼此的友誼,而且有助於開創新的友誼。

2.可以創造人與人之間的紐帶關係,讓生活變得更有意義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逐漸意識到:在這世界上沒有人會一直在你身邊,但你的身邊會一直有人陪著你。回想兒時的朋友大多已沒有聯繫,現在陪在你身邊的又是另外一批人,這些人或是你的工作夥伴或是你的鄰里,沒有什麼失落不失落的,這就是人際交往的現實。人永遠都是群居動物。

要獲得福祉,必須走出自我,走進他人的人生,不管是與我們親近的人還是遙遠的陌生人。同理心是維護這種社會關係的紐帶。

3.同理心的力量會讓你變優秀

比如,有這麼一位女性,她像磁石一樣吸引著男性,似乎所有的男人都無法抗拒她的魅力;再比如,有這樣的一個類型的人,在聚會上從來都是眾人關注的焦點;又如這樣一個人,當別人埋頭苦幹而得不到晉升時,卻能脫穎而出,輕鬆進入管理層。

我們與惡的距離: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不是人言可畏,而是同理心的缺失

所有這樣的人,他們都具備優秀的“同理心”能力,能夠敏銳的去和別人的情緒達到共情。它包括以下的一些能力:

  • 理解他人的性格、觀點、動機和價值觀
  • 建立深層次、有意義的個人關係和職業關係
  • 恰當而有效地回應他人

生活中,對身邊不同的對象,我們往往帶有一些預設的期望。比如期望老闆“給我升職!”期望男朋友“帶我去度假!”可是,我們往往過於關注這些期望本身,而忽視了那些能夠幫我們達成這些願望的情感因素。

我們在學校裡學到了各種知識,可在與人打交道的時候,真正起作用的是兩人之間的相互感覺,所以同理心在這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理心會讓我們走出封閉的自我,它帶給我們的喜悅是真實而深刻的。那麼,該如何擴展我們潛在的同理心?如何在生活中實踐同理心呢?

01、在和他人交往的時候,學會同理傾聽

在兩人交流的時候,我們不僅要耳朵聽到,還要眼到、心到、用心靈去體會。同理心傾聽不只是理解個別的詞語,還需要無條件傾聽,不要做價值判斷。你不必以己度人,也不必費心猜測,你所要了解的是對方的心靈世界。

我們與惡的距離: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不是人言可畏,而是同理心的缺失

尊重對方的意願,耐心傾聽和理解對方的真實意圖,相信最開始我們的關係會走到這一天, 一定是缺少有效溝通,彼此不能感受到對方的尊重和愛,這時候我們一定要慢下來和有耐心,重新建立更加積極的互動模式,放下自己的偏見,就真的聽到對方的心裡所想,然後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重新感受心貼心的交流的感覺,這就是所謂親密感的基礎

只有懂得傾聽,我們才能認知對方、贏得對方的信賴和好感、受到對方的尊敬。

02、善於觀察 識別對方情感

在和人相處的時候最好不要套路對方,切忌去網上找攻略按套路來應付對方,我們的行為必須是忠於自己本心,真誠最要緊。不要相信什麼“欲擒故縱”和“冷處理”,這些拙劣的套路會被對方敏銳察覺,引起對方不必要的牴觸情緒。識別他人情感最重要的是利用觀察力,學會察言觀色。

03、站在對方角度 換位思考,為別人考慮

記得上大學時的某個冬天,我和朋友小廖利用課餘時間去給中學生補課,每次去給學生補課前,我倆要在校外等著孩子們放學,然後各帶一隊回教室。東北的冬天很冷,孩子們零零散散地出來,人數差不多了,我倆中的一個就先帶回去一隊。一開始小廖擔心我冷,每次都讓我先走,她繼續在寒冷中等待沒出來的孩子。

我們與惡的距離: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不是人言可畏,而是同理心的缺失

一次兩次,我習以為常,卻從來沒想過讓她先走一次。直到後來有一次小廖笑著跟我說:“小蓮,我每次都讓你先走,你就沒有想過我站在這裡冷不冷啊。”

我當時就愣住了,確實沒有從她的角度想一想她是不是冷了。我知道朋友沒有責備我的意思,但這件事卻讓我記憶猶新。之前和朋友相處,大多都是她們謙讓我更多,我享受著這份照顧,卻很少從他們的角度想想她們累不累。

直到來大城市之後,身邊不再有那些謙讓我的朋友和家人,很多事、很多人甚至需要我去謙讓和照顧,我才明白,被照顧的人是多麼幸福,照顧別人的人是多麼的累,才感受到人與人之間交往換位思考的重要性

在娛樂圈,何炅是出了名的人緣好,他過生日,大半個娛樂圈都來送祝福。有媒體分析,何炅的好人緣得益於他在和人相處時,總是能設身處地的考慮對方的感受,讓人很舒服。

懂得換位思考的人確實更讓人喜歡。

就像小說家伊恩·麥克尤恩說的:“在人性的最核心處,除了我們的自我之外,還有另一個人存在,那就是同理心的藝術。”

在社會中,同理心強的人,更能理解別人的想法,讀懂對方訴求,接受不同意見,更易化解分歧,從而發現世界比我們想象中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